《太平惠民和记局》记载的处方格式包括

太平惠民和记局记载的药方格式如下:

1.方剂名称:每个方剂的名称通常反映其主要功效或成分。例如,一些治疗感冒的处方可能被命名为感冒处方,而那些治疗腹泻的处方可能被命名为止泻处方。同时还会有一些特定的名称,如六味地黄丸、逍遥散等,通常来源于古人的经历或文化背景。

2.药方的组成:这一部分详细列出了组成药方的所有成分,包括中草药、草药、矿物质等。例如,治疗高血压的处方可能包括丹参、茯苓、甘草和其他中草药。对于一些复杂的处方,可能需要描述配制过程中的具体步骤或技巧。

3.用法用量:本部分详细说明如何使用处方,包括剂量、时间(如饭前或饭后)、给药方式(如内服、外敷)。对于一些需要配制的处方,也会提供配制方法。

4.功效主治:本部分叙述了本方的主要功效及用法。例如,一个处方可能被描述为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这意味着它主要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肿胀和疼痛。这些描述通常与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有关。

5.方子来源:这部分说明了方子的来源,可能来源于古代医书和民间验方。这有助于读者理解这一药方的历史文化背景。

6.禁忌及注意事项:本部分列出了使用本方时的注意事项,包括禁忌人群(如孕妇、儿童、老人等。),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这一部分对于处方的安全使用非常重要。

7.注:对于某些特殊处方,可能还有其他相关信息,如历史背景、制备工艺的详细说明、特定药材的来源及质量控制等。这些信息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使用处方。

处方分类:

1,按疾病名称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便于临床应用。《韩曙文艺志》中的11个经方包括12个脏腑痹方、16个脏腑疝气方、16个寒热方、金疮方等。以及太平盛辉方、普济方、准方规范。

2.根据证候分类

《伤寒论》根据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证候变化对方剂进行分类,突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

3、根据冰雹霍尔效应分类

按功效分类,最早源于唐代陈藏的《本草纲目》。中药按功效分为十种,宣、通、补、泻、轻、重、涩、滑、燥、湿,称为十剂。程无忌《外感热病方论》序中说,方体由宣、通、补、泻、轻、重、涩、滑、燥、湿十剂组成。这一观点成为后世将中医十剂分类法应用于方剂分类的依据,对提高方剂的系统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明代张景岳在《净月全书》中提出了补、和、攻、散、寒、热、固、因八阵。清代,程中岭在医学思想中提出了发汗、调和、泻下、消、吐、清、温、补八法。以及王昂的养、发、吐、攻里、表里、和解、理气、调血、祛风、散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化痰、消积、固涩、杀虫、明目、痈、经、急等理论。

4、根据临床分类

按临床分类,最早见于《女儿方》,在《汉书·艺文志》中被列为十一大经典方剂之一。《千金方耀》也有按家庭对妇女处方、婴幼儿和七种疾病进行分类的方法。

5、按处方组成结构分类

按方剂组成结构分类,《内经》只有七个方剂。

6、根据病因和脏器分类

根据病因和脏腑分类,最早见于方耀前进。

7.根据主要当事人的分类,来源是隐藏的

明代史培所著《祖记》中,选取古方70首为主要方剂,其次为其衍生方剂,共计800余首,对研究方剂变迁的源流有一定价值。

8.按剂型分类

按剂型分类在现代中成药制剂说明书中较为常见,方便制剂时查找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