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

黄芩,又名山茶根、茶花根等。,为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这里我分享一下黄芩的功效、作用和食用方法。让我们来看看。

黄芩的药用功效

1.清热燥湿:用于湿热发热、胸闷口渴、湿热泄泻、黄疸等症。与滑石、砂仁、茯苓等配伍使用。湿热泄泻,可与白芍、葛根、甘草同用;湿热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同用。

2.泻火解毒:用于发热、高热、烦渴、肺热咳嗽、实热壅血、热毒溃疡等。治发热高热,常与黄连、栀子同用;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血热失调,可与生地黄、牡丹皮、侧柏叶等同用;热毒溃疡,可与金银花、连翘同用。

黄芩的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黄芩苷和黄芩素对关节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黄芩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显著作用。-球蛋白的变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机理与D-青霉胺相似。

2.抗菌作用:黄芩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广谱抗菌、抗病毒、抗阿米巴作用,但也有报道黄芩无明显抗菌作用或抗菌作用较弱。

3.抗凝血作用:黄芩黄酮对血小板聚集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能抑制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的转化,因此具有抗凝血作用。

4、安胎作用:黄芩有清热安胎的作用,可用于胎动,常与白术、竹茹等配伍。,同时黄芩对中枢抑制有镇静作用。

5.抗癌作用:黄芩具有抗癌作用,其乙醚提取物对Ll210具有细胞毒作用,其白杨素对人鼻咽癌KB细胞具有细胞毒活性。

6、保肝:黄芩具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其所含的某些成分还能促进家兔胆汁分泌,降低血液中高胆红素的含量,起到利胆的作用。

7.降脂作用:黄芩黄酮能显著降低动物血清中升高的转氨酶ALT和AST,灯盏乙素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和肝内甘油三酯,抑制葡萄糖向脂肪转化。

8.降压作用:黄芩所含的某些成分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直接扩张血管而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对肾性高血压犬也有显著的降压作用。

黄芩的食用方法

1,黄芩蒸猪腰

材料:猪腰肉2条,黄芩12g,调料适量。

做法①将猪里脊肉切去筋膜,洗净血水切块,用清水浸泡30分钟。②将猪里脊肉和黄芩放入瓷中,酌情加入调料,将猪里脊肉用大火蒸至熟,捞出黄芩,分两次食用,5天为一疗程1。

具有补肾、清热、安胎的功效,适用于血热引起的先兆流产。

2.胡琏黄芩粥

材料:胡黄连、黄芩各10g,粳米10g,糖适量。

做法1。选取胡黄连、黄芩,放入锅中,加适量水,浸泡5 ~ 10分钟,然后加水煎煮取汁。②将粳米放入药汁中煮粥。煮好后加入白糖,再煮一两次,每天1剂。

具有清热燥湿之功效,适用于肝胆湿热型血脂异常。

黄芩的配伍及应用

1,配柴胡:黄芩清火,使半里之邪从内而治。柴胡疏木,使半桌之邪得以张扬。两药合用,可调理表里,调和少阳,清少阳之热邪。

2、配白术:黄芩味苦性寒,清热利湿,清热安胎。白术味甘而厚,杨灿中之阴升或降,可补其牌子,安胎。两药合用,一补一泻,一温一寒,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起到清热安胎的作用。

3、配半夏:黄芩苦寒清热,半夏辛散降逆,两药合用,一寒一温,苦寒降辛,使阴阳调和,升降顺畅,气团消失。

4、配黄连:黄芩味苦性寒,善清上焦湿热,主清肺火。黄连味苦,性寒,主治湿火郁结,清心火。湿热在胃,黄连清湿生热,黄芩清湿生热,两药合用,相得益彰。

黄芩的药物处方筛选

1,治小儿心热惊悸:黄芩(黑心),人参各一颗。把罗打成粉末。每取一字,竹叶青汤调,不分时间。

2、泻肺火,降膈热:黄芩片,炒,为末,糊丸,或蒸饼丸。吃五十片药。

3.慢性气管炎的治疗:黄芩、独行菜均分,以* * *为细粉,糖衣片,每片含生药0.3g,每日三次,每次五片。

4、治少阳头痛和太阳头痛,不可偏颇:黄芩一片,用酒浸泡,晒干为末。茶和酒每次一元。

5.治太阳少阳病而受益底者:黄芩、芍药、甘草、十二大枣。上四味,拿一桶水,煮三升,把我弄走。取一升保暖衣物,一天一夜。

6、治吐血出血或发或停,皆因心积热所致:黄芩一两(去心中黑腐),捣碎成粉。每份三钱,取一杯水,煎至六分熟。不管什么时候,带上暖和的衣服。

7、治肝热:黄芩一两,牡蛎三两,为末。每次带三钱,我都会配着热腾腾的猪肝吃,带着温暖送给你,一天两撮。忌酒忌面。

治产后血渴,饮余:黄芩、麦冬各半。最上面一块,切得很细。每次服用三钱,我都会喝一杯水半,煎到八分熟,这样就可以温着服用,不管什么时候。

猜你喜欢:

1.哪些人不能吃黄芪?有什么影响?

2.黄芩茶的功效与作用

3.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4.黄芩的功效、禁忌及适用人群。

5.黄芩的功效和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