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目地黄丸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国家基本药物4概述5《察瑶函》卷5明目地黄丸5.1组成5.2明目地黄丸用法用量5.3功效与主治6《补万病回春》卷5明目地黄丸6.6 5438+0处方6.2组成6.3功效6.4适应症6.5明目地黄丸用法用量6.6制备方法6.7注7卷21明目地黄丸77.4明目地黄丸用法用量7.5制备方法7.6各种讨论8饲和亭季芳的明目地黄丸8.1处方8.2组成8.3适应症8.4明目地黄丸用法用量8.5制备方法8.6注9《医心悟》第4卷明目地黄丸9.1处方9.2组成9.3适应症9.4明目地黄丸用法用量9.5制备方法65438+10.2成分10.3功效10.4适应症10.5明目地黄丸用法用量10.6制备方法11中药方剂中的明目地黄丸+01。处方名称11.2成分11.3功效11.4适应症11.5剂量11.6制备方法12明目地。药典标准12.1名称12.2处方12.3制备方法12.4性状12.5鉴别12.6检查12.7含量测定12。. 7.1酒山茱萸肉12.7.1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试验12.7.1.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12.7.1.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12.7.2牡丹皮65438+8+02.7.3芍药苷12.7.3.1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试验12.7.3.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12.7.3.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12.7.3。12.9用法用量12.10规格12.16储存12.12版13明目地黄丸的中药部标13.65438+。型13.2拼音名称13.3标准号13.4处方13.5制作方法13.6汉字13.7识别13.8检查13.9功能与主治。13.10用法用量13.1规格13.12储存14明目地黄丸药品说明14.1药品类型14.2。产品名称14.3汉语拼音14.4英文名14.5成分14.6性状14.7作用类别14.8适应症/功能主治14.9规格14.10明目地黄丸用法用量14.654385438+04.14明目地黄丸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14.15明目地黄丸的药理作用14.16备注15参考附件:明目地黄丸*明目地黄丸相关古籍用药说明15。

2英文参考明目地黄丸[21世纪科技双语词典]

明目地黄丸[中医药术语委员会。中医术语(2004)]

明目地黄丸[中医术语委员会。中医术语(2004)]

3 .国家基本药物和明目地黄丸相关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基本药物序列号

目录序号药品名称剂型规格零售单位指

价格类别备注1033 90明目地黄丸蜜丸9g丸1中成药部分* 1034 90明目地黄丸54g瓶5.3中成药部分1035 90明目地黄丸60g瓶5.8中成药部分1036 90明目地黄丸90g瓶8.4中成药部分65433瓶11中成药部分1038 90明目地黄丸水蜜丸60g瓶10.7中成药部分* △ 1039 90明目地黄丸水蜜丸6g袋1.3中成药部分1040 90明目地黄丸水蜜丸30g袋5.6中成药部分丸蜜丸40g瓶7.4中成药部分1043 90明目地黄丸蜜丸54g瓶9.7中成药部分1044 90明目地黄丸蜜丸120g瓶20.3中成药部分1045 90明目地黄丸浓缩丸200丸瓶1654。38+0.6中成药部分* △ 1046 90明目地黄丸浓缩丸120药瓶7.1中成药部分1047 90明目地黄丸浓缩丸192药瓶11.2中成药部分1048 90明目地黄丸浓缩丸20

1.表中备注栏标有“*”的剂型规格为代表性产品。

2.表中备注栏带“△”的剂型规格,同剂型其他规格为暂定价格。

3.剂型规格在备注栏中注明。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均以相同用法用量为基础,按照药品比价规则计算。

4.表格中剂型一栏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概述明目地黄丸为方剂名称,同名方剂约有7个。

明目地黄丸的主要成分为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枸杞子、菊花、当归、白芍、蒺藜、石决明(煅)[1]。具有滋肾养肝、明目的功效。用于肝肾阴虚,目暗,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含有明目地黄丸的部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记载了明目地黄丸的药典标准。

5.《验爻函(5.1)》五方的明目地黄丸,由生地(酒洗)、山药、泽泻、山茱萸(酒洗)、牡丹皮(酒洗)、柴胡、茯苓(奶蒸)、当归(酒洗)、五味子各组成[2]。

5.2明目地黄丸用法用量为细粉,炼蜜为丸,梧桐树为大。每次服用三钱,空腹送下淡盐水汤[2]。

5.3功效与主治明目地黄丸具有滋补肝肾的功效[2]。

用黑眼睛治疗肾虚,不得而知[2]。治疗云雾移目、紫绀、疾风白内障[3]。

6《补百病返老还童》卷五明目地黄丸6.1方明明目地黄丸

6.2由怀生地四份(酒洗)、熟地四份、知母二份(盐水炒)、黄柏二份(酒炒)、菟丝子二份(酒制)、独活1二份、枸杞二份、川牛膝三份(酒洗)、沙苑子三份(炒)。

6.3功效:《补百病回春》卷五明目地黄丸具有生精养血、补肾益肝、祛风明目的功效。

6.4主治:《补百病回春》卷五明目地黄丸,用于蒙目轻纱,羞明多泪,治目赤。

6.5明目地黄丸用法用量:每服80丸,夏季用淡盐,其余月份用酒。

6.6制法为细粉,炼蜜为丸,大如梧桐树。

6.7笔记中菟丝子的用量本来就少。

7《医策六书》卷21明目地黄丸7.1方明明目地黄丸

7.2由熟地黄五份、山茱萸二份、泽泻二份1、牡丹皮二份1、茯苓二份(去木)、山药三份(炒)、当归川芎三份1、麦冬三份(去心)、石斛三份组成。

7.3适应症:《医策六书》卷二十一明目地黄丸,适用于肝肾亏虚,目暗脉虚者。

7.4明目地黄丸用法用量:每服3元,开水送服。

7.5制备方法为粉剂,炼蜜为丸剂。

7.6各派讨论肝肾亏虚,精血不可奉,故两眼昏花,物不清。熟地黄补肾养肝,山茱萸肉敛精秘气,牡丹皮凉血泄阴火,山药补脾益真阴,当归养血荣肝,川芎活血醒脑,泽泻清湿热,安神定志,麦冬清心润燥,铁皮石斛清热养阴。蜜丸之下,肝肾养精血,目自清,暗自明。本补肾养肝清湿热剂是治疗肝肾不足、目暗的专方。

8明目地黄丸在《饲鹤亭季芳》8.1方明明目地黄丸

8.2六味丸的成分为1,包括洋甘菊3份、枸杞子2份、石决明、蒺藜。

8.3明目地黄丸,主要用于喂养鹤亭季芳,主要用于治疗男女肝肾亏虚,风邪内侵,热气袭人,畏阳羞明,瞳孔散大,视物模糊,风中流泪,内生梗阻,目后久不还元,及一切眼病。

8.4明目地黄丸用法用量每服34元,送淡盐水汤。

8.5制备方法,蜜丸5分,水法6分。

8.6笔记中石决明和蒺藜的用量本来就少。

9《医学认识》卷四明目地黄丸9.1方明明目地黄丸

9.2生地(酒洗)1斤,牛膝2两,麦冬6两,当归5两,枸杞3两。

9.3适应症《医心开悟》第四册明目地黄丸,主治白内障,隐羞,微陷。

9.4明目地黄丸用法用量:每服3元,开水送服。

9.5制备方法以甘菊花8为两汤,以蜂蜜为丸。

10京选中医方剂中的明目地黄丸10.1方明明目地黄丸。

10.2由288地黄、288地黄、72枳壳(炒)、72防风、54牛膝、36杏仁(去皮炒)、24石斛、48黄柏、48知母、72菊花、36牡丹皮组成。

10.3功效《北京中医选方》明目地黄丸具有滋阴清热、平肝明目的功效。

10.4《北京市中医方剂学文选》中注明的明目地黄丸,主治阴虚肝热,风火犯,目赤多水,云雾遮目,视物模糊。

10.5明目地黄丸用法用量:服用1丸,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

10.6的制作方法为细粉,炼蜜为丸,重量为3元。

明目地黄丸11中药处方11.1方明明目地黄丸。

11.2由熟地黄8两、山茱萸4两、山药4两、牡丹皮3两(酒炒)、茯苓3两、泽泻3两(盐水炒)、当归3两、白芍3两、枸杞子3两、菊花3两、蒺藜3两、石决明3两组成。

11.3功效中药方剂中的明目地黄丸具有平肝滋肾、祛风明目的功效。

11.4明目地黄丸,主要用于中医方剂中,主治肝肾两虚,目赤,风中流泪,视物模糊。

用法用量11.5明目地黄丸每次2元,开水冲服,1每日两次。

11.6制作方法:熟地黄、山茱萸捣碎,与其他药物同打,晒干,研成粉末,冷水泛丸,如绿豆,约36丸。

药典标准12明目地黄丸12.1称为明目地黄丸。

明目地黄丸

12.2处方:熟地160克,吴茱萸80克,牡丹皮60克,山药80克,茯苓60克,泽泻60克,枸杞子60克,菊花60克,当归60克,白芍60克,蒺藜60克,煅石决明80克。

12.3准备上述十二味药材,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合均匀。每100克粉末用35-50克炼蜜和适量水制粒,干燥制成蜜丸;或加入炼蜜9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

12.4性状本品为深棕色至黑色蜜丸,黑色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香,味先甜后苦涩。

12.5鉴别(1)取本品,显微镜下观察:淀粉粒呈三角形卵圆形或长圆形,直径24 ~ 40μ m,脐点为短缝或人字纹(山药)。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溶于水合氯醛试液;菌丝体无色或淡褐色,直径4 ~ 6微米(茯苓)。薄壁组织灰褐色至暗褐色,细胞大多皱缩,含褐色细胞核(熟地黄)。果皮表皮细胞橙黄色,表面多角形,垂壁串珠状(酒山茱萸肉)。薄壁细胞呈圆形,有椭圆形凹坑和整合凹坑;内皮层细胞的垂直周壁呈波状,厚且木质化,有稀疏的孔和沟(泽泻)。种皮石细胞表面呈不规则多边形,壁厚,波状弯曲,层理清晰(枸杞)。花粉粒圆形,直径24 ~ 34μ m,外壁有刺,长3 ~ 5μ m,有3个萌发孔(菊花)。纤维直径1.5 ~ 35微米,壁厚稍木质化,有大圆孔(芍药)。果皮纤维木质化,上下两层交错(蒺藜)。不规则团块深灰色,不透明,加酸后产生气泡(煅烧石决明)。

(2)取本品蜜丸18g研末;或者取24g小蜜丸或大蜜丸,切成片。加入10ml乙醚使其湿润,加入40 ml石油醚(30 ~ 60℃),超声处理15分钟,静置过夜,过滤,蒸发滤液,加入2ml丙酮溶解残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外,向丹皮酚对照品中加入丙酮,以制备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药典一部2010版附录ⅵ b)试验,分别吸取供试品溶液6μl和对照品溶液4μl,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3: 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干燥,喷盐酸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于1。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出现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本品蜜丸6g,研末;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9g,切成片,加入硅藻土5g,研磨均匀,干燥。加入30ml正己烷,超声65438±05分钟,过滤,滤液浓缩至约65438±0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65438±0g作为对照药材,加入正己烷20ml,同法制备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药典一部2010版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9: 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干燥,紫外灯下(365nm)检查。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取本品蜜丸6g,研末;或者取9g小蜜丸或大蜜丸,切成片,加入4g硅藻土,研磨均匀。加乙醇50毫升,超声20分钟,过滤,滤液蒸干,残渣加20毫升水溶解,用水饱和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每次20毫升,合并正丁醇提取液,蒸干,加1毫升乙醇溶解残渣,作为供试品溶液。此外,将芍药苷对照品加入乙醇以制备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药典一部2010版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乙酸乙酯-甲醇-甲酸(40: 5: 10: 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干燥,喷5。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出现相同颜色的斑点。

12.6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的有关规定(中国药典一部2010版附录1A)。

12.7含量测定12.7.1酒吴茱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药典一部2010版附录六D)测定。

12.7.1.1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四氢呋喃-乙腈-甲醇-0.05%磷酸溶液(1: 6: 3: 90)。检测波长为236纳米;;柱温为40℃。根据马钱苷峰,理论塔板数应不低于4000。

12.7.1.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马钱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入50%甲醇,制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

12.7.1.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蜜丸,研细,取1.3g,准确称取;或取重量差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切成片,混匀,取65438±0.8g,准确称定,置于带塞锥形瓶中,准确加入50毫升50%甲醇,塞紧,称定,超声处理65438±05分钟,加热回流65438分钟。准确量取10ml连续滤液,加至中性氧化铝柱(100 ~ 200目,4g,内径1cm),用50ml 40%甲醇洗脱,收集流出液和洗脱液,蒸干,残渣用适量50%甲醇溶解,转移至5ml容量瓶中,加50%。

12.7.1.4测定方法分别准确吸取10μl对照溶液和供试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

本品含吴茱萸含马钱素(C17H26O10),蜜丸每1g不得少于0.30mg小米丸每1g不得少于0.22mg达米万每丸不得少于2.0毫克。

12.7.2牡丹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典一部2010版附录VI D)。

12.7.2.1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70: 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4纳米。理论塔板数以丹皮酚峰计算应不低于3500。

12.7.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丹皮酚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5μg的溶液。

12.7.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蜜丸,研细,取0.5g,精密称定;或者取重量差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切碎,混匀,取0.5g,准确称量。置于带塞锥形瓶中,加入70%甲醇50毫升,塞紧,称重,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 kHz)45分钟,放冷,再次称重,用70%甲醇补足失重,摇匀,过滤,取滤液。

12.7.2.4测定方法分别准确吸取10μl对照溶液和20μl供试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

本品含丹皮酚(C9H10O3),蜜丸不得少于0.50mgper 1g;小米丸不得少于0.40mgper 1g;达米万每粒不得少于3.6毫克。

12.7.3高效液相色谱法(药典一部2010版附录ⅵ D)测定芍药苷。

12.7.3.1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磷酸溶液(14: 8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纳米。理论板数以芍药苷峰计算应不低于4500。

12.7.3.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芍药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

12.7.3.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准确量取牡丹皮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25ml,蒸干,残渣加水25ml,微热溶解,放冷,用水饱和正丁醇振摇提取三次,每次25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蒸干,残渣用甲醇溶解,转移至5m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

12.7.3.4测定方法分别准确吸取10μl对照溶液和供试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

本品含白芍、牡丹皮,以芍药苷计(C23H28O11),蜜丸不得少于0.80mgper 1g;小米丸每1g不得少于0.60mg达米万每丸不得少于5.4毫克。

12.8功能主治:滋肾养肝明目。用于肝肾阴虚,目暗,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12.9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6g一次,小米丸9g一次,达美丸1丸一次,一日两次。

12.10号蜜丸?每粒药丸重9克。

12.11存储密封。

12.12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

13明目地黄丸的中药部标13.6438+0浓缩丸。

13.2拼音名称明目地黄丸

13.3标准编号WS3B175594

13.4处方熟地黄?160g山茱萸(国产)?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泽泻60g枸杞?菊花60g当归60g白芍60g蒺藜60g石决明(煅)?80克

13.5取上述十二味药,熟地黄切片,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 ~ 1.35 (20℃)的清膏;以山茱萸、牡丹皮、白芍、菊花、当归40g、蒺藜、枸杞子为溶剂,以泽泻为溶剂,按流浸膏和浸膏(17页)项下的渗漉法分别浸泡24小时,然后渗漉,收集并合并渗漉液,回收乙醇,浓缩。将山药、茯苓、石决明和当归各20克粉碎成细粉,与上述清膏混合,制成浓缩丸,干燥,打光。

13.6性状本品为深棕色浓缩丸;气微香,味先甜后苦涩。

13.7鉴别(1)取本品,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支块状物无色,溶于水合氯醛;菌丝体无色或淡褐色,直径4 ~ 6 μ m,粘液细胞内存在草酸钙针状晶束,为80 ~?240μm,针状晶体直径2 ~ 8 μ m。薄壁细胞呈梭形,壁稍厚,具有极细的斜交错结构。

(2)取本品2g,加入稀盐酸,会出现大量气泡。当这种气体遇到氢氧化钙试液,就会变浑浊。加入2ml水,搅拌,过滤,用氨水试液调节滤液至弱碱性,加入1滴草酸铵试液,生成白色沉淀。

13.8检查应符合药丸(附录8)的相关规定。

13.9功能主治:滋肾养肝明目。用于肝肾阴虚,目暗,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用法用量13.10口服,一次8 ~ 10粒,一日3次。

13.11规格每8丸相当于原生药3g。

13.12储存和密封。

14明目地黄丸药品说明14.1药品类型中药

14.2药品名称明目地黄丸

14.3药品中文拼音14.4药品英文名称14.5成分14.6性状14.7作用类别14.8适应症/功能主治:滋肾养肝明目。用于肝肾阴虚,目暗,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14.9规格14.10明目地黄丸口服。蜜丸一次6克,一日两次。

人体表面积计算器身体质量指数指数的计算和评估女性安全期计算器预产期计算器孕期正常体重增加药物安全分类(FDA)五行和八字成人血压评估体温水平评估糖尿病饮食建议临床生化常用单位转换基础代谢率计算钠补充计算器铁补充计算器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快速检查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快速检查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酒精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现在算!

14.11禁忌14.12不良反应14.13注意事项1。避免吸烟、饮酒和辛辣食物。

2.感冒时不要服用。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严重慢性病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脾虚便溏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4.头痛、眼睛肿胀、虹彩或青光眼患者应去医院。

5.有眼炎或眼底病的人要去医院。

6.如果服药后视力明显下降,就要去医院了。

7.如果服药2周后症状没有缓解,就要去医院了。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特性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督下使用。

11.请将本产品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12.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药物,请在使用本产品前咨询医生或药剂师。

14.14如果与其他药物一起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生或药剂师。

14.15明目地黄丸的药理作用14.16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