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龙符肝?伏龙肝的功效与作用
1,别名不同
壶下土(肘后),厨房土(《本草纲目》),厨房黄土(《金匮要略》)。
2.主要组件
本品主要含有硅酸、氧化铝和氧化铁,还含有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镁和氧化钙。
3.药理作用
1、止呕:本品口服后对胃肠道外周神经有镇静、麻醉作用,可减少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达到止呕效果。
2、收敛止血:本品通过去除疮面外用,使血管收缩,分泌物减少。它有收敛和止血的作用。
4.加工和处理
取原料,去掉烧焦的部分和杂质。
性味取向
性味辛,微温。入脾、胃、肝。
功效指示
1,温中止血:龙符肝性温,入脾经,能温脾阳,但祛虚寒。脾以经穴为中心,主血,具有控制血液在经脉中循环,防止血液逸出脉外的作用。五脏之血,全靠脾主。《四十二难》云:“脾为血所盖,温五脏。”如果身体长期虚弱,脾阳会内伤,或者脾阳受损严重,导致脾阳不足,阳虚寒凉,表现为虚寒之证。脾不摄血,血溢,则吐血、便血、崩漏、带下。同时可见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唇淡舌淡,脉弱。血证理论。《便血》说:“此病因未能观察子宫,不拍照血就下来了。”但本药能湿脾阳,祛虚寒,温脾阳,其控制力可恢复,一切血可止住。是温中止血的良药。《名医别录》说:“龙符肝味辛,微温。主治女子崩漏,吐血,止咳止血”,仲景医家以此药为君,自拟汤治疗“便后出血”,为的是借助傅治疗脾阳虚型虚寒出血证,使脾得以摄,血得以存。因此,伏龙肝对虚寒型出血(表现为肢体温热、血色暗、先便血,表现为中焦脾阳虚、温脾止血)有效。
2.和胃止呕:本品辛散温,入脾胃经。脾胃居中,各有侧重。脾主升,胃主降,使水谷精微之能运,降能使水谷及其糟粕下行。临床指南医案说:“脾若升则健,胃若寒则降。”或孕后脉强,脾胃虚寒,孕后细胞门闭塞,脏气内阻等。,均可导致胃不和郁、浊阴不降、呕吐之证。本品温补脾阳,和胃降逆,是脾胃虚寒,妊娠不良所致呕吐的佳品。
3.温脾涩肠:脾主运化,升清运潜,中阳不足,或寒湿直,脾阳运失,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津液和渣滓容易在大肠中腹泻。症状:腹泻清冷,五谷不融,就像鸭粪,腹痛,喜欢热烫,生吃生冷会加重腹泻。龙符肝温中焦助脾,使脾杨灿上升,虚寒可散,肠可涩。对于脾虚久泻,本品是温脾涩肠止泻的良药。
4.区别应用:伏龙肝、炮姜能温中止血止泻,均适用于脾胃虚弱、腹痛泄泻、阳虚失血。但温中散寒性强,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诸证。伏龙肝偏向温中止血,有和胃降逆止呕的功效。
剂量
内服:煎服(布),20-30g;或制成散剂,或代水煎服。外用:研磨、修整。
应该避免兼容性
以及适当的禁忌。
阴虚失血,热证呕吐。
兼容性应用
1,配白术:温中健脾,止血止泻。白术味甘,性温,善健脾益气,最适合气虚脾虚、运化失常之证;龙符肝温止血。二者合用,既能温补脾阳,又能健脾,故可用于中焦虚弱、脾虚失控、清热运化所致的便血、久泻。
2、用砂仁:和胃止呕。砂仁粉是健脾养胃的良药,能温中和胃,理气安胎。肝温中,阳和胃。两药配伍增加了暖胃止呕的功效,所以需要互相使用。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或妊娠不良引起的呕吐,以养胃止呕为佳。
5、冬季进补六大禁忌
(1)萝卜
专家提醒,无论服用中药还是西药,服药期间都要尽量避免吃萝卜,否则药性会受到很大影响。很多人之所以吃了很多药都不见好转,也和饮食不当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吃中药的时候,不能吃萝卜,除了一些理气化痰的药物。这期间不能吃萝卜的原因是萝卜有消食破气的作用,尤其是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中药时。研究证实,萝卜会削弱人参等的滋补作用,所以达不到食疗滋补的效果。
(2)辛辣
各种辛辣食物对于正在服用中药的人来说也是禁忌,否则不仅会削弱药性,甚至会与中药发生反应,从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而且中医指出,热性辛辣食物性温,耗气火,所以在服用清热解毒、滋阴生津、凉血养阴等中药时应尽量避免这类食物,或者在治疗痈、溃疡期间应尽量避免吃辛辣食物。
比如洋葱、大蒜、辣椒、羊肉、狗肉等。,这些食物如果在服用中药期间食用,会抵消中药的作用,有的还会促进炎症,引起出血症状。
(3)寒冷
吃中药期间尽量避免各种生冷食物。中医指出生冷食物性寒,吃后非常难消化。而且生冷食物吃后也会刺激胃肠道。这种情况下,如果马上服用中药,会严重刺激胃肠道,从而影响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因此,在服用温经通络、散寒祛湿等治疗“寒证”的中药时,要特别注意忌食生冷食物。
此外,还有一些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即使不吃健脾暖胃的中药,日常生活中也不能吃生冷食物,否则病情会更严重。
(4)油腻
吃中药期间也要避免各种油腻的食物。中医指出油腻食物黏腻,也有助于生津化痰和润肠理气。食用后会混入药物,阻碍胃肠道对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特别是一些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少吃这类食物。
(5)浓茶
一般服用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中含有鞣酸,浓茶含有较多的鞣酸,与中药一起服用会影响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降低疗效。尤其是服用“阿胶”和“银耳”时,避免与茶叶同服,同时服用会使茶叶中的鞣酸和生物碱沉淀,影响人体吸收。如果有喝茶的习惯,可以少喝绿茶,最好在服药2 ~ 3小时后再喝。
(6)鱼腥味
中药一般都有芳香气味,尤其是芳香的祛湿理气类药物,含有大量的挥发油,起到治疗作用。这种芳香物质与鱼腥味最不相容。吃中药时如果不避开腥味,往往会影响疗效。比如鱼虾海鲜有腥味,牛羊有臭味。对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疖子、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炎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一定要避免吃有腥味的东西,还应少吃鸡、羊、猪头、蟹、鹅等有腥味、刺激性的毛发。由于这类食物含有外源蛋白,有些患者特别敏感,容易过敏,从而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