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有哪些好的治疗方法?

内痔的外治

1.各期内痔熏洗可用药物加水煮沸,先熏后洗。常用方剂为五倍子汤或苦参汤,或选用芒硝、金银花、连翘、苦参、地榆、马齿苋、川椒1 ~ 2汤熏洗。熏洗可活血消肿,清热止痛,止痒。

2.内痔外敷后期,若痔核表面糜烂渗血,暂时不能手术,可先用上述方法熏洗患处,再用五倍子粉、消痔粉、枯矾粉外敷。外敷具有清热、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的作用,可使痔核缩小,溃疡面愈合。

3.如果内痔术后I期、II期、III期内痔用药不便,可将药物制成软膏或栓剂,塞入肛门,达到清热消肿、止痛止血的目的。塞药可选用九华膏、紫草膏。

4.干痔法

将药条或药钉插入痔核,使痔核干燥坏死,脱落愈合。目前普遍使用的是七仙条、黄儿酷指钉等无药钉。

适应症:ⅱ、ⅲ期内痔,内痔部分内痔和外痔。

禁忌症:各种急性病、严重慢性病、急性肛肠炎症、腹泻、恶性肿瘤及出血患者,以及对砷过敏者。

操作方法:术前清洁灌肠,取侧卧位或截石位,充分暴露肛门。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将痔核翻出肛门外,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痔核,进行表面消毒。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药钉尾段,在距齿线0.3-0.5厘米处插入黏膜下痔核中央,以肠壁纵轴为250.350°方向旋转,深度约1厘米。一般每个核一次插入4 ~ 6人,或视痔核大小而定。间距0.3 ~ 0.5厘米。然后剪掉痔核外露出的多余药钉,钉根露出约1 mm,太短容易造成牙槽出血,不容易固定;时间太长容易损伤对侧肠壁。然后把痔核推回肛门。用同样的方法治疗其他痔疮,一次最多治疗3个。每次插钉的同时,塞黄连膏或紫草膏。一般7天左右痔核萎缩脱落。

注意事项:指甲不要重叠,深度要合适。太深会造成括约肌损伤坏死,引起感染和疼痛;太浅的药钉容易脱落,造成牙槽出血,达不到治疗目的。先插入小痔核,再插入大痔核,或先插入有出血点的痔核,在出血点插入1钉止血。插入钉子时,应正确把握距齿线的距离,太近会引起疼痛。一次插钉总数不得超过20枚。

术后处理:术后24小时内不解决排便,防止药钉滑脱出血。排便后若痔核脱出,应立即推回,以免水肿、嵌顿引起剧烈疼痛,并应用药物止血、消肿、润肠。若使用含砷指甲,应指导患者多喝开水,或口服金银花绿豆汤,以利于砷的排泄。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高热、腹痛、呕吐、口腔溃疡等中毒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结扎

用药线或粗丝线或围裙结扎痔根,阻断痔血供,使之缺血、干燥、坏死、脱落,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通常,更常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