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胃散寒降不良反应止呕第一药”:吴茱萸的功效与用法

吴茱萸味苦,性热,有温胃散寒、疏肝运脾、温肾治疝气的作用。常用于治疗:

一、胃痛、反酸、胃寒痛、吞酸、呕吐、胸闷等症状,可用于暖胃散寒,减轻不良反应,止呕。常与生姜、半夏、高良姜、藿香、砂仁同用。对于肝气郁热,肝火犯胃,引起酸吐胃痛者,可与黄连(黄连用量为吴茱萸的5倍)同用疏肝,故称左金丸。

二、脾肾亏虚及脾肾亏寒引起的腹泻主要表现为黎明时腹部响痛,立即上厕所腹泻,或伴有腰酸腿冷,腹部温热。本品辛温入肾,能祛小腹寒气。常与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申思丸)同用。这四种药物为主药,再适当搭配一些相应的药物,确实有效。我常用炒白术、茯苓、党参、木香、炒白芍、炒槟榔、炒黄柏、厨土(代水煎服)等加入申思丸。可用于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等疾病,并能达到一定疗效,仅供参考。

第三,疝气痛,肝肾寒冷引起的睾丸痛等。,可与乌药、青皮、川楝子、橘子籽、茴香、肉桂、荔枝核一起使用。

4.痛经:子宫寒冷,导致月经不发达,血少而暗,腹痛。可与川芎、当归、红花、桃仁、香附、小茴香、牛膝、熟地、肉桂配伍使用。根据现代研究,本品具有收缩子宫的功能。半夏止呕,胃气不和,中焦湿热;吴茱萸可止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还可治厥阴头痛(头顶头痛,呕吐流涎)。川椒偏治肾火下降,肾经空调上升趋势;吴茱萸可治阴浊、肝经厥脱、气升,并能降热,故可用于治疗上火所致的舌苔、口疮。山茱萸滋养厥阴(肝经)的阴液,温肝补肾,止汗遗精;吴茱萸开厥阴气滞,温肝脾,降逆止寒呕。用量一般;特殊重疾可用。凡燥热之证,皆禁忌。

“祛寒降气杀虫第一药”:花椒的功能与用法

川椒味辛,性热,有温中散寒、降气杀虫之功。感冒引起的胃痛、腹痛、腹胀,可用干姜、党参(人参)、麦芽糖(大建中汤)、高良姜、香附配伍。根据动物实验,本品所含的少量挥发油持续增强离体肠的蠕动,大量则有抑制作用。川椒配以荜茇、附子、羌活、独活、草乌等。,泡酒外敷,可用于关节痛。蛔虫引起的腹痛呕吐,常与乌梅、黄连、黄柏、阿莎丽、桂枝、附子、干姜、当归(伤寒论吴梅丸)同用。

本品可用于皮肤湿疹、风湿及四肢疼痛等。附《四川椒目》:椒目味硬寒。入肾行水,可利小便,消水肿,除积水。常与茯苓皮、大腹皮、槟榔、赤小豆、泽泻、木通同用。笔者曾用“椒目瓜蒌汤”(“益春意”)治疗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数例,取得良好效果。我常用的方子有:花椒、桑白皮、葶苈子、泽泻、猪苓、茯苓、车前子(布包)、杏仁、蒺藜、枳壳、冬瓜皮、桂枝。供参考。川椒网的用量可以稍大。阴虚火旺者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