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如何正确驱虫?

对养猪场危害较大的寄生虫主要有疥疮、鞭虫、蛔虫和蛔虫,养猪场使用的有效驱虫药主要有多拉菌素、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阿苯达唑以及伊维菌素和芬苯达唑的新型复方驱虫药。

养猪场应选择新型、广谱、高效、安全、能同时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药。由于单纯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对驱除疥螨等寄生虫效果较好,但对猪体内处于迁徙期的蛔虫、旋毛虫等幼虫效果较差,因此芬苯达唑和阿苯达唑对线虫、吸虫、球虫及其迁徙幼虫和绦虫有较强的驱避作用,对卵的孵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驱肠虫药应选用复方驱肠虫药。比如中农华为的“强力益力佳”预混料(主要成分为伊维菌素、芬苯达唑、增效剂)。

也可以使用中农华威的“默克艾维”预混剂(主要成分为伊维菌素、芬苯达唑、地克珠利)。如果发现猪囊尾蚴,可选用中农华威的杏(主要是吡喹酮)驱虫。应尽量避免使用左旋咪唑、敌百虫等容易引起猪中毒的驱肠虫药物,并注意剂量不宜过量或不足,以免影响效果。

第一次驱虫时间应适合42 ~ 56日龄的仔猪,可持续5 ~ 7天。因为疥螨从虫卵到幼虫的发育时间约为12天,施药后可杀死成虫、幼虫和若虫,但虫卵不死。施药后,卵孵化出的幼虫发育成若虫或成虫,会引起再感染。因此,必须在第一次施药后7天至10天杀死卵孵化的幼虫,然后再施药5天至7天1次,才能彻底解决石棺问题。早期驱虫可以明显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率。仔猪寄生虫的主要来源是母猪及其接触的环境。在分娩前驱虫,切断母猪和仔猪之间的传播环节,对整个猪场寄生虫的成功控制非常重要。怀孕母猪可以在分娩前2周驱虫,让猪自由采食5 ~ 7天。

一般情况下,安全性较高的驱虫药物和抗生素可以在母猪饲料中同时使用,用于驱虫和防病,如强力氟苄星粉或氟力佳粉(主要含氟苯尼考)和强力益力佳预混剂,可以同时使用。结节病在潮湿天气(如春夏)容易发生,要提前预防,生长育肥猪也要驱虫。4个月龄时,可按上述要求重复驱虫1次。每年2月、6月、65438+10月对公猪进行3次广谱驱虫剂处理。种猪引进时和后备猪转入产区前,应进行驱虫。驱肠虫法在正确投喂驱肠虫药之前,应停喂一餐,让猪一次把混有药物的饲料全部吃完,以节省药物,提高疗效。20日龄以下的猪最好不要用驱虫剂。注意加强猪圈场地的消毒和驱虫。驱虫后的驱虫粪便要清理堆放发酵,或焚烧或深埋。以防排出的虫子和虫卵被猪吃了再感染。

注意仔细观察驱虫剂的效果。驱虫药对疥螨的疗效并不是马上见效的,一般需要用药2周后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给猪驱虫的时候,要仔细观察。如果猪中毒,如呕吐、腹泻,应立即将其赶出圈外,让其自由活动,以减轻中毒症状;必要时可注射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进行抢救。禁止饲养猫、狗等宠物,做好猪、猪舍的清洁消毒工作,定期杀灭老鼠、苍蝇、蟑螂、昆虫,消灭中间宿主。还禁止在养猪场饲养猫、狗等宠物,避免传播病原体,最大限度地减少养猪场发生寄生虫病的机会。驱虫的误区寄生虫造成的损失没有常见疾病那么“明显”,造成的损失是生产性能的损失,如生长速度下降、饲料报酬率下降;而隐藏的损失更是惊人,比如母猪的繁殖失败,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尤其是疫苗的免疫效果。在给猪驱虫的过程中,人们经常会犯以下错误:重视给育肥猪驱虫,不重视给母猪驱虫。母猪是猪场寄生虫的携带者和传播源,重视母猪产前驱虫可以更好地阻断寄生虫从母猪向仔猪的传播。总之,目前实际应用中的广谱、高效、安全的驱虫药,往往是小剂量多次加入,比一次大剂量使用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