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药材的贮藏与养护

大多数中草药含有淀粉、糖、蛋白质、脂肪油、纤维素、鞣质等成分。如果在采集、运输、加工、储存过程中管理不当,容易发生霉变、虫蛀、变色、失味、漏油、风化、粘连等现象,直接影响中药材的质量和功效。因此,做好中药材的储存和养护是非常重要的。

1导致中药变质的主要因素

1)温度。温度对中药的储存有很大的影响。常温下(15 ~ 20℃),药材成分基本稳定,有利于储存。温度在20 ~ 30℃时,有利于害虫和霉菌的生长繁殖,如大枣、当归易被虫蛀,甘草、百部易发霉。当温度上升到34℃以上时,富含脂肪和油的药材,如杏仁、当归、桃仁、柏子仁等。,容易发生油分解和溢出;芳香类药物,如薄荷、荆芥、肉桂、丁香等。由于挥发油的加速挥发,减少了芳香气味;含糖的中药,如天冬、玄参、黄精,会变软;动物胶和植物树脂容易粘在一起或者融化,比如阿胶和儿茶。

2)湿度。湿度显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湿度大不利于中药的储存,可直接引起潮解、虫蛀、霉变、软化、粘连等变化。一般中药的正常含水量在10% ~ 15%左右,超过15%容易生虫发霉。当中药含水量超过15% ~ 20%时,中药害虫米象繁殖最快。

3)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和臭氧在药物变质中起着关键作用。臭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可以与药物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影响药物的质量。比如大黄、白芍和含鞣质的中药,颜色加深是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形成的氧化变色。

4)日光。阳光照射可促进某些药材的氧化分解,所以含有挥发油的药物,如薄荷、荆芥、当归、川芎等,不宜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否则会出现变色变质现象。

2 .中药材保护工作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对于发霉的中药,要严格控制自身水分和储存场所的温湿度,避免阳光和空气的影响,防止霉菌生长繁殖。如牛膝、远志、甘草等。,应放置在通风干燥的仓库中,防止受潮发霉。

对于易生虫的药材,首先要消灭虫源。在储存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发现害虫时,要控制其传播途径,消除其孳生条件。如党参、泽泻、大枣、黄芪、薏苡仁等应选择干燥通风的库房存放。此外,密封、冷藏、熏蒸、防共贮、气调保鲜等措施可以有效保证不同药材不受虫害影响。

有些药材如花、叶、全草、果实种子等,受温度、湿度、空气中的氧气、阳光的影响,容易失去原有的色泽和香气。如薄荷、红花、丁香等。,在储存时,应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严格控制温度、湿度、氧气和阳光,并选择阴凉、干燥、通风的储存场所进行适当维护,储存时间不宜过长。芳香类中药因含有挥发油,应与非芳香类中药分开存放,以免香气扩散到非芳香类中药。

含脂肪油、挥发油、粘液、糖等的中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出现油、软而粘、色泽暗等变质脱油现象,如杏仁、桃仁、芦笋、麦冬、枸杞等。易走的油性药材易发霉,需防潮防热,应存放于阴凉干燥处,不宜久存。

芒硝、硼砂等含有结晶体的药材,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失去结晶水,被风化。这些药材要存放在密闭的缸和罐里,放在阴凉的地方。

特殊中药材应根据其不同的特殊性质分开存放。

珍贵药材,如人参、牛黄、麝香、虫草等。,易被虫蛀发霉,麝香易闻,应专人、专帐、专仓、专柜保管,存放在柜、罐等密闭容器内,存放在干燥阴凉处。

对于剧毒药材,如水银、斑蝥、轻粉等。、专人、专库、专柜、专帐保管,按《毒性麻药管理条例》执行。

易燃药材,如硫磺、芒硝、樟脑、海金沙等。,应远离火源并由专人保管,必须按消防管理要求存放在安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