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据悉,为加强医药企业环境管理,降低排污强度,国家环保总局正在着手制定医药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日前,记者采访了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相关负责人(以下简称“负责人”)。

记者:国家颁布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为什么?

我们还需要为制药公司制定专门的排放标准?

负责人: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控制污染源的基本法律制度,是环境执法的依据,是企业绿色发展的路标。排放标准是根据现有最佳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造成污染的各种因素的限制性规定。其制定基于污染控制技术(生产过程、污染防治、末端治理等。),并考虑环境风险;表现形式主要是数字限制,也可以是作业标准和技术管理规范。为增强标准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近年来,我局加大了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工作力度,逐步从综合性、行业性排放标准体系向行业性排放标准体系转变,提高行业性排放标准的覆盖面,逐步缩小一般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适用范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原料药和药物制剂生产企业超过5000家,具有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布局分散、生产过程中原料投入大、产出比小、产品附加值高、污染问题突出等特点。因此,有必要制定专门针对医药企业的排放标准。

记者:医药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编制进展如何?

负责人:我局从2003年开始着手制定医药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首先,对标准体系进行了研究。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医药行业生产工艺和污染物排放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医药行业的特点和环境管理的需要,确定了医药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包括发酵、化学合成、提取、生物工程、中药和混合装配。2004年底,我局下达了标准编制任务,成立了由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牵头,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国家环保总局标准所等单位参与的标准编制组。2005年4月底,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在北京召开了六项标准开题报告论证会。之后,标准编写组赴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山东、广东、湖北等省的典型医药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资料收集和标准起草工作。目前,标准初稿已经形成。近期将征求各地方、各部门、各企业的意见。

记者:总局对医药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有什么具体要求?

负责人:总局对行业排放标准主要有以下要求:一是突出医药行业污染特点,重点控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害的有毒有害物质;二是突出行业污染控制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推动先进技术在治理项目中的应用;三是不断提高环境准入门槛,推进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努力跟上先进国家的生产水平和先进技术;第四,体现了新老源区别对待的原则,新源严格控制,体现了超前性和滚动性。

记者:从启动到最终出台排放标准需要做哪些工作?

负责人: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编制程序和要求,排放标准编制周期一般为两年,特别复杂的项目可以适当延长。目前已形成《医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初稿。接下来在一定范围内讨论后,会向全国征求意见,包括环保系统、行业协会、药企、科研院所等等。凡关心医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单位和个人,均可提出意见和建议。我局将及时组织编制组研究各单位提出的意见,对标准文本进行修改完善,并适时召开专家评审会对标准进行技术审查。专家审核通过后,我局最终会召开审批会议,会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

记者:您认为药企在标准编制过程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负责人:排放标准是强制性的,我国相关环境保护法已经明确规定“超标排放是违法的”。因此,广大企业应将排放标准视为企业的生命线,将达标排放作为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希望广大医药企业关注并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建言献策,使制定的标准更加完善和科学,符合企业污染治理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承受能力,符合国家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要求。

记者:最后请您介绍一下总局主办的医药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与排放标准研讨会的目的。

负责人:2004年,我局下发了“医药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与排放标准研讨会”会议计划。本次会议旨在研究制药工业排放标准的分类体系,讨论六类标准的初稿,交流制药企业污染控制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的信息。是一次制药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会议,是一次统一思想、征求意见、交流信息、提高的会议。

国家环保制药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

国家环保制药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以下简称“工程技术中心”)是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开展医药行业环境保护工作的技术职能机构,国家环保总局进行政策指导和业务管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建设国内外一流的R&D基地,运用现代运营机制,为解决医药行业环保重大科技问题,促进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民族医药行业环保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工程技术中心目前拥有以中心实验室、工艺实验室、中试研究基地、生产性实验基地、示范企业群为主体,集科研、工艺开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运营调试于一体的医药行业环境科技创新平台,能够凝聚和释放产学研联合研发的潜力。

中心实验室配有GC-MS、LC、ICP-MS、TOC测试仪、AAS、FT-IR等国内外一流的分析测试仪器,以及COD、pH、ss、DO等便携式仪器,可实现医药行业有毒物质的识别、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和实用毒理学监测技术的研究,为医药行业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技术创新提供基础研究和分析测试平台。

工艺实验室配备了近百套实验模拟装置,包括复合厌氧颗粒床反应器(HAR)、CASS反应器和膜生物反应器(MBR)。其中,小型试验平台是根据制药废水的污染特点设计的,具有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同时,各处理单元可自由组合切换,最大限度地处理监测数据和获取工艺参数,为行业高新技术研发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前期咨询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中试研究基地拥有多种类型的制药废水来源,配备了先进的高效厌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水循环等中型扩大试验设备,可实现按需机组切换,为制药废水污染防治和水循环技术研究成果的放大和高效处理设备的研发提供工艺参数,为科研成果持有者、研究单位、 工程设计单位、医药环保企业、科研成果的综合转化和新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

生产性试验基地汇集了生物制药、药物化学合成等众多制药企业的数十种废水和固体废物,可实现科研成果向工业应用的放大试验和主要污染物安全处置的试验,达到整体工艺优化组合和处理效率经济耦合的实验验证目的,为不同制药品种废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和优化提供长期稳定的技术储备和支持。

示范企业群依托华北制药、石家庄制药等70余家企业,涵盖发酵、化学合成、半合成、提取、中药、生物工程、制剂等主要门类,为医药工业污染治理新技术成果转化、新型高效工艺装备产业化、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方法推广提供了示范点。

“工程技术中心”确定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包括制药废水处理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制药行业水资源管理信息化与优化、制药行业废弃物生态安全与重大事故应急体系建设、绿色产品设计与清洁生产、制药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与标准研究等。中心本着“R&D体系社会化、科技成果产业化、运行机制商业化、发展方向市场化”的宗旨,主要开展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关键技术的R&D和产业化项目;建设环保新技术示范工程,推广先进环保技术和产品;开展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培养高级环境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开展相关领域环境保护技术政策、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承担相关工程技术评估和工程验证;开展环境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工程技术中心”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运营管理经验,初步形成了能够凝聚和释放“产、学、研”联合R&D潜力的运行机制和管理理念。通过机制创新,整合社会科技人力资源、科研物质条件、研发经费等有限的科技资源,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国家科技发展方针,在研发方向上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科技需求课题, 并对重大研发课题和项目公开招聘首席专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组织优秀科技人员面向社会集中攻关医药行业重点项目,力争

多年来,工程技术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制药等工业行业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实践。获得了水解酸化-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难降解高浓度有机废水技术、厌氧-好氧生物反应器处理有机废水技术、中温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综合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技术、高活性厌氧颗粒污泥工业化生产技术、高硫沼气脱硫技术、Vc废水厌氧处理回流技术、高效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应用技术。40多项成果和技术,包括含硫有机废水处理方法和气体净化专用设备、Hb和青霉素残渣有机肥生产技术等。其中,处理难降解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水解酸化-膜生物反应器技术、中温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高浓度有机废水综合处理技术、高活性厌氧颗粒污泥工业化生产技术、含硫有机废水处理方法及气体净化专用设备等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发明专利。

海正大药房

构建EHS体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56,是中国最大的抗生素和抗肿瘤药物生产基地之一,拥有抗肿瘤、抗寄生虫、心血管系统、抗感染(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内分泌调节剂、抗抑郁药等七大类产品。

以循环经济为切入点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围绕“减少三废排放、降低溶剂消耗、降低生产成本”的思路,海正药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公司在现有溶剂回收的基础上,根据已投产和试生产产品的数量和性质以及各种溶剂的使用情况,总结经验,建立了新的有机溶剂回收中心。

公司在外砂厂设立发酵车间作为试点,进行电机变频节能技术改造。节能效果显著,节能率达12%以上。供电回路中的高频谐波、瞬态电压和浪涌电流得到有效抑制,设备故障率降低。

通过提高冷却水和去离子废水的重复利用率,公司可以减少其他环节的用水量,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目前,该公司的外砂工厂通过循环用水减少了近50%的总用水量。

公司还对发酵废渣进行综合利用开发,添加豆粕使其再次发酵,开发有机肥,变废为宝,增加收入。目前,中试已经成功。

以清洁生产为重点,全面提高设备和技术。

海正药业在清洁生产过程中,始终把提高设备和技术水平作为工作的重点。

发酵尾气处理系统改造重在解决无组织排放。公司采用高效旋流分离技术和水膜喷淋装置对真空泵、引风机、发酵残渣气流干燥尾气进行处理,密封污水处理站,安装喷淋吸收装置和生物脱硫装置,使气体分离效率高达95%,分离后排放的气体清洁,无发酵液和泡沫带出,达到尾气排放标准。

采用先进的微滤和纳滤设备对肿瘤抗生素产品发酵液进行预处理,可提高产品收率20 ~ 30%,并大大减少废水排放。因此,公司拟引进国外先进的膜过滤设备对岩头厂车间进行技术改造。

立足结构调整,打造生物产业优势

海正药业始终把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作为全面实施清洁生产的基础。在不断淘汰污染严重的老产品的同时,发展高效、低耗、低污染或基本无污染的新产业。

公司努力延伸产业链,重点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率的高科技产品,不断扩大原料药和药物制剂的R&D和产能,在出口原料药的同时,加快原料药制剂进入欧美主流市场的步伐,尽快形成天然药物、出口制剂、基因重组药物和R&D产业四大新兴产业。

作为一家发展中的企业,海正药业目前正面临着从传统发展到科学发展的经济转型。公司以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和谐为基本方针,以可持续发展为重大战略,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源头控制、污染防治、风险评估、清洁生产、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防火防灾、社区沟通等大型活动,推进现代化企业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