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中如何写实验过程

据学术堂介绍,医学课题的写作往往伴随着实验探索和写作。实验是证明主体的基础,是探索主体的需要。良好的实验过程是获得理想结果的有利条件。所以医学论文写作需要把实验过程写好。

一、实验对象:

①动物:名称、品种、数量、来源、年龄、性别、分组标准和方法。②微生物或细胞:种类、类型、菌株、菌种、培养条件和实验室条件。③临床病例:来源、数量、性别、年龄、病因、病程、病理诊断、分类标准和选择标准。

二、实验仪器:

仪器设备的名称、生产厂家、型号、操作方法及改进点。

三、实验材料:

药物和试剂的名称、成分、规格、纯度、来源、给药时间、批号、浓度、剂量、给药方法、途径和总剂量。

四、实验方法和条件:

①临床病例:观察方法、指标、治疗方法、药物名称、剂量、使用方法、疗程。②手术与标本:手术名称、手术方法、麻醉方法、标本制备流程。③实验室:实验及记录手段、观察步骤、指标、注意事项、方法改进及依据。

(1)受试者

1.如果实验对象是患者,应说明他们来自住院或门诊。同时,标准中必须包括疾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病情判断标准、疗效判断标准、性别年龄、相关信息介绍。还应说明观察条件。正常对照应说明来源、健康意义、性别、年龄及相关信息。

2.如果受试者是动物,应说明来源、物种、性别、年龄、体重、健康状况、麻醉和手术方法。

3.中医临床研究应注意病证结合,简述动物模型复制方法。

4、应说明分组原则和样本分配方法(配对、相容或完全随机)。

(2)受试者因素

1.如果受试因素为药物,应说明药物的来源(包括批号)、剂量、给药途径和方法。中药材还应标明学名,注明产地和制法。

2.如果以疗法为主体因素,则起源、应用水平和方法、疗程等。应该简单介绍一下这种疗法。

3.如何将主体因素和主体进行组合和安排,可以在设计方案的形式中清晰地表达出来。

㈢反应指标

至于反应指数的测定方法,如果是一般的常规方法,就提一下名字;如果是比较新的方法,应该注明出处;如果对一种方法稍加改进以满足本实验的需要,应说明修改的依据和内容;如果本文所用的方法是作者自己建立的新方法,那么新方法应该事先单独编写,所以不要在一篇文章中把新方法的介绍和该方法研究的新问题混在一起;如果论文是新方法,要详细具体,尤其是试剂配制和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要明确,便于读者学习和推广。

如果试剂是常规试剂,只需说明名称、来源、规格、批号即可;如果是新试剂,还需要写分子式和/或结构式;如果需要配制,要说明清楚配方和配制方法。还应注明所用重要仪器的制造商和型号。

如果一篇论文中涉及几种不同方法、不同材料的实验,且方法与结果密切相关,为了让读者一目了然,必要时可将方法和结果组合起来,标题为“方法与结果”。

(4)实验记录和验证

1,记录。人的记忆是有限的。做实验的时候,不可能每一步都记住,所以笔记录或者标签是最好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及时记录下来,不然你会忘记的。最好是随时记录。第二,要详细,因为一个小细节可能是实验失败或成功的原因。如果不记下这个细节,实验中就很难找到问题的原因。第三,要整洁,如果太邋遢,看起来不方便,需要的时候也很难找到相关资料。对配制好的试剂进行标识也是一种记录,标识必须详细,包括试剂名称、配置日期、配置者等必要信息。配制试剂时,为防止忘记贴标签,应先贴标签,再加试剂。电子记录的优点是易于检索,一些重要信息可以记录在电子文档中。

2.检查。很多时候,实验的失败都是因为仔细验证的失败,比如果蝇的表型,试剂的标签,离心机的转速,加热块的温度等等。每一个小小的错误都可能导致实验的失败,所以一定要养成认真验证的习惯。具体来说,在添加试剂时,一定要仔细查看标签(包括试剂名称、配置日期)、是否有沉淀、颜色是否有变化等。使用仪器时,检查设置,如温度、速度、时间设置等。电泳时,检查是否有气泡出来;使用实验动物时,要检查表现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