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胍类消毒剂?

问题1:使用的消毒剂可以分为几类。常用的消毒产品按成分分有9种: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醛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含碘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环氧乙烷、双胍类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

。根据消毒效果分为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和低效消毒剂三种。

含氯消毒剂: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杀微生物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次氯酸分子量小,容易扩散到细菌表面,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菌,使之

细菌蛋白质氧化导致细菌死亡。含氯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结核分枝杆菌和最具耐药性的细菌孢子。这类消毒剂包括无机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钠、次氯酸盐

磷酸钙、氯化磷酸三钠)、有机氯化合物(如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氯化铵T等。).无机氯不稳定,易受光、热、湿度影响,失去有效成分,而有机氯相对稳定,但

即使溶于水,它也是不稳定的。

过氧化物消毒剂: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各种微生物对其都非常敏感,能杀死所有微生物。这种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过乙酸、二氧化氯和臭氧。它们的优点是消毒后,东西就存在了。

产品无残留毒性。

二氧化氯对细胞壁有很强的吸附和渗透能力,释放出原子氧氧化细胞内含巯基的酶类,起到杀菌作用。国外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二氧化氯是一种安全无毒的消毒剂,无“三因”效应。

应该是(致癌、致畸、致突变),同时在消毒过程中不会与有机物反应生成有机氯化物或其他能产生“三效”的有毒物质。但二氧化氯氧化能力强,应避免使用。

高浓度(> 500ppm)。浓度低于500ppm时,对人体的影响可以忽略,低于100ppm时,对人体不会有任何影响,包括生理生化影响。对皮肤没有致敏作用。

使用。

醛类消毒剂:包括甲醛和戊二醛。消毒原理是活性烷化剂作用于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羧基、羟基和巯基,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杀死微生物。甲醛和戊二烯

醛类可以杀死各种微生物。因为它们对人体皮肤和粘膜有* * *和固化作用,并能使人致敏,所以不能用于空气、餐具等的消毒。一般只用于医院医疗器械的消毒或灭菌,消毒后或

灭菌物品必须用灭菌水冲洗残留消毒剂后才能使用。

醇类消毒剂:最常用的是乙醇和异丙醇,能使蛋白质凝固,引起微生物死亡。属于于中效消毒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破坏大部分亲脂性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乙肝病毒等。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醇类的杀菌效果也会受到有机物的影响,由于其挥发性,应采用浸泡消毒或反复擦拭的方法,以保证其作用时间。醇类常用作某些消毒剂的溶剂,有协同作用。

常见的浓度是75%。据国外报道,80%乙醇对病毒有很好的灭活效果。

含碘消毒剂:包括碘酊和碘伏,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部分病毒,可用于皮肤和粘膜的消毒。医院经常用于外科手的消毒。

酚类消毒剂:包括苯酚、甲酚、卤代苯酚及其衍生物。常用的煤酚皂也叫来苏儿,主要成分是甲基苯酚。卤代苯酚能增强苯酚的杀菌作用,如三氯二苯醚作为防腐剂。

制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消毒和防腐。

环氧乙烷:又称环氧乙烷,是一种高效消毒剂,能杀灭所有微生物。因其穿透力强,常用于皮革、塑料、医疗器械、医疗用品包装后的消毒或杀菌,也用于大多数东西

该产品无害,可用于精密仪器和贵重物品的消毒,尤其是纸张的颜色。它经常被用来给书籍和文本文件消毒。

另外还有双胍类和季铵盐类消毒剂,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杀菌、去污的作用,一般用于医院非关键物品的清洗消毒。& gt

问题2: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哪些?根据化学性质,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如下:

1.过氧化物消毒剂:由于其氧化能力强,各种微生物对其非常敏感,能杀死所有微生物。这类消毒剂有过氧化氢(30% ~ 90%不等)、过氧乙酸(18% ~ 20%)、二氧化氯、臭氧等。它们的优点是消毒后不会在物品上留下残毒,但由于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稳定,需要现配,使用不方便;又因其氧化能力强,高浓度时可损伤皮肤黏膜,腐蚀物品。其中,①过氧乙酸常用于消毒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或皮肤,一般用0.5%即可消毒物品;0.2% ~ 0.4%可用于皮肤消毒3分钟;可用于无人环境下的空气消毒。喷洒2%过氧乙酸(按每立方米8ml计算)或加热过氧乙酸(按每升1g计算)1h,然后开窗通风。②二氧化氯可用于物品表面消毒,浓度为每立方米500毫克,作用30分钟。③臭氧溶于水时,杀菌作用更明显,常用于水消毒。饮用水消毒时,臭氧加入量为0.5 ~ 1.5mg/l,水中残留臭氧量为0.1.5mg/l,可满足10分钟的消毒要求。当水质较差时,臭氧的投加量应每升增加3 ~ 6毫克。

2.含氯消毒剂: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菌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杀菌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次氯酸分子量小,容易扩散到细菌表面,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菌,使细菌蛋白质氧化,细菌死亡。含氯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结核分枝杆菌和最具耐药性的细菌孢子。这些消毒剂包括:①无机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钠(10% ~ 20%)、漂白粉(25%)、漂白粉精(主要是次氯酸钙,80% ~ 85%)、氯化磷酸三钠(3% ~ 5%);无机氯不稳定,易受光、热、湿度影响,失去有效成分。②有机氯化合物,如二氯异氰尿酸钠(60% ~ 64%)、三氯异氰尿酸(87% ~ 90%)、氯化铵T(24%)等。,都比较稳定,但溶于水后不稳定。它们杀死微生物的能力明显受到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影响。一般来说,有效氯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消毒效果越好。pH值越低,消毒效果越好。澄清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强;但当有有机物(如血液、唾液、排泄物)存在时,消毒效果可明显降低。此时,应增加消毒剂的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但高浓度含氯消毒剂对人体呼吸道粘膜和皮肤有明显作用,对物品有腐蚀和漂白作用,大量使用会污染环境。因此,使用时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根据不同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选择合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一般来说,每升1000毫克的有效氯可以杀灭病毒30分钟。这种消毒剂常用于环境、物品表面、餐具、饮用水、污水、排泄物、垃圾等的消毒。

其他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如下:

1,醛类消毒剂:包括甲醛和戊二醛。这种消毒剂是一种活性烷化剂,作用于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和羟基,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杀死微生物。甲醛和戊二醛能杀灭各种微生物,但由于对人体皮肤和粘膜有* * *和固化作用,并能使人过敏,所以不能用于空气、餐具等的消毒。一般只用于医院医疗器械的消毒或灭菌,消毒或灭菌后的物品必须用灭菌水冲洗残留的消毒剂才能使用。

2.酒精消毒剂:最常用的是乙醇,它能使蛋白质凝结,引起微生物死亡。属于于中效消毒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破坏大多数亲脂性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醇类的杀菌效果也会受到有机物的影响,且由于易挥发,应采用浸泡消毒或反复擦拭的方法,以保证作用时间。醇类常用作某些消毒剂的溶剂,它们有协同作用。常见的浓度是75%。据国外报道,80%乙醇对病毒有很好的灭活效果。近年来,国内外有很多复方醇类消毒剂,用于手部皮肤消毒。

3.含碘消毒剂:包括碘酒和碘酒......> & gt

问题三:消毒剂:市面上有哪些常见的消毒剂经历了一个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的发展过程?消毒产品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最常见的是84消毒液。第二代消毒产品的有效成分是对氯间二甲苯酚(PCMX),常见的产品有点滴消毒剂和维鲁斯消毒剂。第三代消毒产品活性成分为单双链复合季铵盐(Qasafe吉安康),常见产品为安洁全效杀菌液;第四代消毒剂的有效成分是胍,目前国内只有贝玛卫士。简单评价三代消毒产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代消毒产品:消毒杀菌率很高,达到实际无毒标准(LD50 >;5000mg/kg),成本低,但腐蚀性强,腐蚀性强。第二代消毒产品:消毒率高,成本高,但有微毒(LD50=3800mg/kg)和微腐蚀性。第二代消毒产品虽然在正常浓度下对人体没有明显的危害,但没有数据表明是否会在体内蓄积,造成潜在的慢性危害。第三代消毒产品:消毒杀菌率非常高,达到实际无毒标准(LD50 >;5000mg/kg),无腐蚀性,但细菌病原体容易产生耐药性。第四代消毒产品:高效广谱杀灭各种细菌、病菌和微生物,达到食品级安全、无毒、性能稳定、自然降解无残留、物理杀菌、无耐药性。相信了解这些基础知识,一定会对你选择消毒液有所帮助,祝大家健康安全的生活。

问题4:哪些消毒剂是高效化学消毒剂按作用程度可分为消毒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灭菌器能杀灭所有微生物,达到灭菌要求,包括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氯气、硫酸铜、氧化钙、乙醇等。高效消毒剂可杀灭所有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和孢子等。,并且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满足高级别消毒的要求,包括含氯消毒剂、臭氧、甲基海因类化合物、双链季铵盐等。中级消毒剂只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满足消毒要求,包括含碘消毒剂、醇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性病毒,符合消毒剂要求,包括苯扎溴铵等季铵盐类消毒剂、氯己定等双胍类消毒剂、汞、银、铜等金属离子类消毒剂、中草药类消毒剂。消毒剂的定义消毒剂是指用于杀灭介质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使其无害化的制剂。它不同于抗生素。它在疾病预防中的主要作用是消灭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人们通常称消毒剂为“化学消毒剂”。

问题五:低效的消毒剂有哪些?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分类的胍类消毒剂和季铵盐类消毒剂效率低下。胍包括醋酸氯己定、葡萄糖酸氯己定和聚六亚甲基双胍。季铵盐又称季铵盐,是1。单季铵盐2。双季铵盐(双子季铵盐)3。三季铵盐4。聚季铵盐5。超支化季铵盐。

问题6:微生物限度检查常用的消毒剂有哪些?根据化学性质,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如下:

1.过氧化物消毒剂:由于其氧化能力强,各种微生物对其非常敏感,能杀死所有微生物。这类消毒剂有过氧化氢(30% ~ 90%不等)、过氧乙酸(18% ~ 20%)、二氧化氯、臭氧等。它们的优点是消毒后不会在物品上留下残毒,但由于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稳定,需要现配,使用不方便;又因其氧化能力强,高浓度时可损伤皮肤黏膜,腐蚀物品。其中,①过氧乙酸常用于消毒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或皮肤,一般用0.5%即可消毒物品;0.2% ~ 0.4%可用于皮肤消毒3分钟;可用于无人环境下的空气消毒。喷洒2%过氧乙酸(按每立方米8ml计算)或加热过氧乙酸(按每升1g计算)1h,然后开窗通风。②二氧化氯可用于物品表面消毒,浓度为每立方米500毫克,作用30分钟。③臭氧溶于水时,杀菌作用更明显,常用于水消毒。饮用水消毒时,臭氧加入量为0.5 ~ 1.5mg/l,水中残留臭氧量为0.1.5mg/l,可满足10分钟的消毒要求。当水质较差时,臭氧的投加量应每升增加3 ~ 6毫克。

2.含氯消毒剂: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菌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杀菌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次氯酸分子量小,容易扩散到细菌表面,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菌,使细菌蛋白质氧化,细菌死亡。含氯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结核分枝杆菌和最具耐药性的细菌孢子。这些消毒剂包括:①无机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钠(10% ~ 20%)、漂白粉(25%)、漂白粉精(主要是次氯酸钙,80% ~ 85%)、氯化磷酸三钠(3% ~ 5%);无机氯不稳定,易受光、热、湿度影响,失去有效成分。②有机氯化合物,如二氯异氰尿酸钠(60% ~ 64%)、三氯异氰尿酸(87% ~ 90%)、氯化铵T(24%)等。,都比较稳定,但溶于水后不稳定。它们杀死微生物的能力明显受到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影响。一般来说,有效氯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消毒效果越好。pH值越低,消毒效果越好。澄清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强;但当有有机物(如血液、唾液、排泄物)存在时,消毒效果可明显降低。此时,应增加消毒剂的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但高浓度含氯消毒剂对人体呼吸道粘膜和皮肤有明显作用,对物品有腐蚀和漂白作用,大量使用会污染环境。因此,使用时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根据不同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选择合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一般来说,每升1000毫克的有效氯可以杀灭病毒30分钟。这种消毒剂常用于环境、物品表面、餐具、饮用水、污水、排泄物、垃圾等的消毒。

其他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如下:

1,醛类消毒剂:包括甲醛和戊二醛。这类消毒剂是一种活性烷化剂,作用于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和羟基,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杀死微生物。甲醛和戊二醛能杀灭各种微生物,但由于对人体皮肤和粘膜有* * *和固化作用,并能使人过敏,所以不能用于空气、餐具等的消毒。一般只用于医院医疗器械的消毒或灭菌,消毒或灭菌后的物品必须用灭菌水冲洗残留的消毒剂才能使用。

2.酒精消毒剂:最常用的是乙醇,它能使蛋白质凝结,引起微生物死亡。属于于中效消毒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破坏大多数亲脂性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醇类的杀菌效果也会受到有机物的影响,且由于易挥发,应采用浸泡消毒或反复擦拭的方法,以保证作用时间。醇类常用作某些消毒剂的溶剂,它们有协同作用。常见的浓度是75%。据国外报道,80%乙醇对病毒有很好的灭活效果。近年来,国内外有很多复方醇类消毒剂,用于手部皮肤消毒。

3.含碘的...> &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