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皮有多少种?

刺五加皮是五加科植物刺五加和无梗五加的干燥根皮。又名唐古特白刺、眼骨、追风草、南五加皮等。主产于湖北、河南、安徽、四川等地。湖北产的“南五加皮”品质最好。刺五加具有祛风除湿、滋补肝肾、强筋骨等作用。《本草纲目》记载:“治风湿痿弱,强筋骨。”现代研究表明,本品还具有抗肿瘤、抗疲劳、降低全血粘度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五加皮好用,可煎服、入丸、散服或泡酒服,但阴虚火旺者慎用。

1.五加细柱

吴佳(本经),又名:豺漆(本经)、随笔草(巴蜀异物录)、五华(雷公烘之论)、豺节(别录)、木骨、追风穿洞(本草图说)。落叶灌木,有时蔓生,高2-3米。枝灰棕色,无刺或单生平刺在叶柄基部。叶掌状复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丛生;叶柄长3-8厘米,常具刺;小叶5片,稀疏3-4片,中间最大,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长3-8厘米,宽65438±0-3.5厘米,顶端尖或短尖,基部楔形,两侧无毛,或沿叶脉有稀疏刚毛,叶脉下部叶腋间有淡褐色丛毛,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腋生或单生于短枝顶部,直径约2厘米;花梗总长度为1-2厘米;花梗长度6-10毫米;花萼5具牙齿;花黄绿色,花瓣5,长圆状卵形,先端尖,开放时倒置;雄蕊5,花丝纤细;子房2室,花柱2,分开或者基部合生,柱头圆形。核果浆果状,扁圆形,直径5-6毫米,成熟时黑色,宿存花柱下弯。2粒种子,小而浅棕色。花期4-7月,结果期7-65438+10月。生长在山坡或丛林中。分布在陕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

2.无梗五加

灌木或小乔木,2-5米高。树皮暗灰色或黑色,有纵裂纹,枝无刺或刺稀疏粗,直或弯曲。掌状复叶;茎长3-10cm,无刺或有散刺。小叶3-5片,倒卵形或长圆形至长圆形披针形,很少椭圆形,长8-18cm,宽3-7cm,顶端渐尖,基部楔形,顶部深绿色,底部浅绿色,叶脉和边缘有刚毛,边缘渐尖,基部楔形,顶部深绿色,底部浅绿色。几个到10的头状药序列形成圆锥花序,总花梗长5-30mm,须有短柔毛;花萼绿色,密被白色绒毛,有5小齿;花暗紫色或近暗褐色,花瓣5瓣,异形,长不到2mm,外面有褐色短柔毛,后期有毛脱落;雄蕊5,长于花瓣;子房2室,花柱全部合为柱状,只有柱头裂片离生。核果浆果状,卵圆形,成熟时黑色,花柱宿存。花期6-8月,果期8-9月。生于山林,林缘。分布在东北、华北等地。

3.刺五加

灌木,1米高。小枝密被多刺的毛或者刺。掌状复叶,3-5片小叶,卵圆形倒卵形至长圆形,长6-12厘米,具双锐锯齿,顶端散生毛,幼时沿叶脉下方有棕黄色细毛。伞形花序是球形的;花紫黄色;花梗长度1 ~ 2厘米。近球形的果,约。直径8毫米。七月开花。结果期为10个月。生于山林和林缘。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等地。

4.糙叶五加

灌木,高达3米。小枝细时有粗细毛,然后变成黄灰色,逐渐脱落,有粗而微弯的刺。掌状复叶,5小叶,近无柄,倒卵形或长圆形,长3 ~ 6厘米,具细锯齿,顶端粗糙,下面有细毛;叶柄长4 ~ 7厘米,粗糙。伞形花序有数个顶枝,总柄长1 ~ 3 cm,有毛;花梗长8 ~ 15毫米,稍有毛或无毛。八月开花。结果期为10个月。分布在河北、河南、陕西、甘肃、四川、湖南、湖北、浙江、安徽等地。

5.五加伞

灌木,高2 ~ 3米。分枝是棕色的,在分枝和叶柄的基部有小倒钩。叶互生或簇生在短枝上;掌状复叶,3-5片小叶,倒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锯齿状,齿部有小刚毛,基部楔形或斜生,脉上有刚毛,主脉略向下方突出。伞形花序腋生或顶生,多数排列成一轮;花小而多;花瓣5,黄色和绿色。果近球形,成熟时紫黑色;里面有两颗种子。大多出生在山坡上的丛林里。分布在西藏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