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国礼的阿胶

1.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等。为补血之佳品。常与熟地黄、当归、黄芪等补益气血药同用。

2. 用于多种出血证。止血作用良好。对出血而兼见阴虚、血虚证者,尤为适宜。治血热吐衄,配伍蒲黄、生地黄,如《千金翼方》,治吐衄咳唾失血既多,虚倦神怯,配伍人参、白及等,如《痰火点雪》;治肺破嗽血,配伍人参、天冬、北五味子、白及等,如《直指方》阿胶散;治便血如下豆汁,配伍当归、赤芍等,如阿胶芍药汤;治先便后血,配伍白芍、黄连等,如《医林集要》阿胶丸;治冲任不固,崩漏及妊娠下血,配伍生地黄、艾叶等,如胶艾汤。

3. 用于阴虚证及燥证。能滋阴润燥。治温燥伤肺,干咳无痰,配伍麦冬、杏仁等,如清燥救肺汤,治热病伤阴,虚烦不眠,配白芍、鸡子黄等,如黄连阿胶汤;治热病伤阴,液涸风动,手足瘈疭,配龟板、牡蛎、白芍、生地黄等,如大定风珠。 又称“傅致胶”(出自《神农本草经》),“盆覆胶”(出自陶弘景《名医别录》),“驴皮胶”(出自孙思邈《千金方·食治》)、“驴胶”(出自《中国药典》),用蛤粉炒成珠者称阿胶珠。

阿胶是一种道地名贵中药,产于山东东阿,故名阿胶。

东阿,春秋称“柯邑”,后改称“阿”,秦置“东阿县”,始有此称。那为什么称“东阿”呢?因古代的山东境内北有黄河,南有济水蜿蜒东流,河流弯曲的地方久而久之形成高地,故曰“阿”。《说文》:“阿,大陵(大土山)也”。在赵者曰“西阿”,在齐者曰“东阿”。《水经注》载:“应仲瑗曰:有西,故称东。魏封曹植为国王。”祖国医学对中药材崇尚“道地”(或称“地道”), 所谓“道地药材”是指中医在选择一种药材入药时,为了保证其疗效经常把药材的出产地与药材名字并称,在特定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久而久之形成了许多惯称皆是如此。比如云木香即是指云南所产的木香,浙贝母即是浙江所产的贝母,广藿香即是广东所产藿香,又如党参、秦皮等等。

南朝梁代陶弘景《名医别录》曰:“出东阿,故曰阿胶也”。阿胶是从最初用兽皮煎煮并熬制的胶,发展演变而来,成书于先秦甚至更早的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已经有了“以清煮胶” 的记载,证明阿胶的历史已经有2500多年。我国最早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成书于秦汉或更早),记载:“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

清代吴仪洛《本草从新》载有“真胶产于古齐国之阿地”。

清末曹炳章《增订伪药条辨》曰:“阿胶出山东东阿县,以纯驴皮、阿井水煎之,故名阿胶。其色光洁,其味甘咸,其气清香,此真阿胶也”。 阿胶是东阿一地所产的道地药材,其名称来自其产地名称,这完全是祖国传统医药的所致,由于阿胶产地的独特性,在漫长历史中,优质的阿胶总是与东阿一地紧紧相随,“东阿阿胶”逐渐成为这一种药材的专有名称了。阿胶,性平、味甘,入肺、肝、肾三经。集治疗保健于一体,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的功能,在治疗血液病及滋补方面表现出独特的治疗效果,被称为“血液的保护神”、“固体代血浆”。

《神农本草经》将阿胶列为“上品”,相传神农氏尝百草,发明中药。药分上、中、下三品。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上品主养生,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轻身益气,不老延年。

曹植初到东阿,骨瘦如柴,受人指导服食阿胶,受益匪浅特有感而作《飞龙篇》赞美阿胶“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才高八斗的“东阿王”曹子建说的 “仙药”就是阿胶。

《医宗金鉴》特别强调“参茸入方,如君临天下,君无儿戏,非病勿服”。而阿胶“性平味甘,虚寒血亏者宜久服之,本固自无忧吝”的记载。其性平甘缓,可长期服用。

“药圣”李时珍盛赞阿胶为圣药,李时珍生长于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这个时间段内的医学风气是强调“以人补人”,最有名的大补之药是秋石、紫车河等,李时珍对这种风气极为厌恶,所以牵涉到大补之类的药材,也惜字如金,不肯轻易赞美。

在《本草纲目》中一万多个药方,一千八百九十二种药,唯独在“发明”条目里,引用了杨士瀛的评价:“阿胶育神,人参益气”,称阿胶 “疗吐血、血淋、尿血、肠学风、下痢。女人血病、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症。男女一切风病,骨节疼痛,水气浮肿,虚痨咳嗽喘急,肺痿唾脓血,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大肠,圣药也”。并将阿胶列在人参之前,这么高的评价,极其罕见!清代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直接说阿胶是“血肉有情之品,滋补最甚”。

民国医家黄杰熙直接以“妙药”盛赞阿胶:“人之病虽多,不外水火气血之病,真阿胶滋补潜流血脉之力甚大,故为妙药”。

众所周知,东阿的地下水属阴,驴皮为阳,阿胶需浴水火而生,故阿胶功效神奇系因为阿胶是阴阳相济之物!

最关键的是阿胶还是五行齐占之物,熬制讲究金木水火土五行齐占,要用金锅银铲,桑木材,阿井水,猛火文火相佐, 经过七七四十九道工艺,加上东阿天然的晾胶气候,遂炼成阿胶。中国中药数万种,阴阳相济,五行齐占之物,天下唯此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