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中心主义的研究进展

2004年,李一直在调查慢性病的发病情况。在调查过程中,这些大学生并没有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风湿病等疾病的迹象,但他们大多患有肠胃炎,即消化系统疾病。

2005年,在观察成人疾病时发现,30岁至50岁的人群中,高血压、高血脂和血粘、风湿病、高血糖甚至糖尿病患者较多,而这些疾病最为明显。

2006年,在观察老年人的疾病时,发现有很多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风湿病、骨质增生和肺病。

经过长期思考,在观察中老年人的病历时,发现其中有胃肠疾病的记载。证实了他的猜想:肠胃病和高血压并存。那么也就是说,慢性病要有一个过程,从单一到复杂,从一种病到多种病。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了一份文件。据调查,南京有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患上了多达10种疾病。在阅读和研究了中国和世界各国30多个城市的慢性病后,他发现了线索:

第一,目前所有的慢性病调查都有一个错误的倾向,就是以患者最严重的疾病为主,不严重且仍然存在的疾病不记录,给人一种只患一种病的误解。

第二,发现几乎所有的消化系统疾病都存在于慢性病患者中。

换句话说,慢性病可能是依次发生的。

慢性病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学科分化的专业要求,医学界侧重于单系统、单器官的研究,整体系统性研究成果相当缺乏。

慢性病具有整体性特征,这决定了其研究的系统性。注重“单一独立”研究的现代医学,忽略了人类慢性病八大系统之间的影响。长期以来,慢性病患者享受的是单一用药、单一治疗的“服务”。导致大量慢性病被发现无法治疗,错过了治疗患者的最佳时机。如果医学界能够从整体和全局来思考慢性病的发生和治疗,那么慢性病的治疗将会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慢性病的发病具有长期性、潜伏性、顽固性和整体性,这就决定了慢性病的发生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同时有多种疾病。慢性病的发生应该有一个大致的顺序。剩下的问题就是研究:人体的慢性病主要发生在八大系统,八大系统中各个系统的顺序是什么,高血压还是肠胃炎先发生,骨质增生的人是否还有肠胃问题。为了明确慢性病的发病顺序,首先收集了世界各国具有代表性的慢性病国家死亡记录。

如美国:

表1999 ~ 2000美国十大死因及其占比。疾病名称顺序为2000 1999。死亡%死亡%心脏病1 710 760 29.6 725 192 30.3恶性肿瘤2 553 0965。438+0 23.0 549 838 23.0脑血管疾病3 167 61 7.0 167 366 7.0慢性下呼吸道疾病4 122 009 5.1 124 1。2意外5 97 900 4.1 97 860 4.1糖尿病6 69 301 2.9 68 399 2.9流感和肺炎7 65 313 2.7 63 730 2.7阿尔茨海默病8 49 558 2.65。438+0 44 536 1.9肾病9 37 251.5 35 525 1.5败血症10 31 224 1.3 30 680 1.3全部死亡……2 40。3 351 100.0 2 391 399 100.0在全国十余个省份的慢性病调查报告分析中,被调查人群患慢性病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和内分泌系统。2001年中国十大主要死因及残疾调整寿命年比数据。此外,还有中国十余个省份的慢性病报告。据发现,死于慢性疾病的人主要集中在循环系统的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的癌症、呼吸系统的感染、内分泌系统的癌症和糖尿病。也就是说,从死亡的角度来看,上述系统是最容易患慢性病的,而且是所有慢性病中死亡速度最快的。然而,这是疾病发生的最早系统吗?事实上,最早的疾病不一定是导致死亡的第一种疾病,但许多慢性病调查报告并没有显示这一点。

由于各地使用方法不一致,调查结果不能真实反映患者病情。比如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对社区居民进行慢性病调查时发现的。很多居民对自己的慢性病一无所知。一位78岁的男性和一位58岁的女性有9种慢性病,共有10种慢性病。两位居民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胆结石和许多其他慢性疾病。调查显示,24.8%的男性和23.1%的女性知道自己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但很多人患有慢性病,却对此一无所知。这种情况在很多调查报告中都没有体现。很多慢性病调查只统计了个体最严重的单一慢性病,忽略了个体隐藏的其他慢性病的统计。这样的调查不能真实反映慢性病的发生规律。

如广西某著名国企员工慢性病调查报告,通过一般体检调查慢性病,包括血压测量、X线、心电图、b超、血糖、肝功能、AFP、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血液流变学、内科、外科、五官科等体检项目。* * *调查8545人,慢性病6399人,总患病率为74.88%。工人、科技人员和干部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75.85%、72.86%和66.94%。高血压(11.21%)、慢性面部疾病(10.65%)和HBsAg阳性(9.13%)高于其他慢性病。这些调查不能全面客观地显示一个人患慢性病的数量。以上调查和检测方法只反映了一个个体最严重的单一慢性病,如张三调查高血压,但无法知道他是否有肠易激综合征。相对来说,南京的调查更客观。

此外,1633人接受慢性病调查,包括儿童、青少年和中老年人。主要方法是治疗和检查报告(如血压、X线、心电图、b超、血糖、肝功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等。),医生诊断,巩膜试验,手诊,面诊,肚脐诊断。结果如下所示:

表18-1全身疾病数和调查相关疾病数表1633 860 1001 804全身疾病数。734 470 361 93或731(污染区)根据上表中的数据,人类慢性病的发病序列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其中消化系统的疾病最多。根据人体的功能和原理,人体八大系统的顺序可以简单列举如下:

第一个疾病系统: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喉、食道、胃、肠和消化腺。原因:消化的第一步是胃,其次是肠道。如果肠胃受损,就会影响食物营养的吸收,不能保证各器官获得足够的营养,从而导致其他系统功能的下降和病变。疾病实例:腹胀、胃酸分泌障碍、胃溃疡、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肠炎、痔疮等。

第二个疾病系统: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包括泪液、粘膜、淋巴、肝脏和脾脏。原因:由于持续营养缺乏,锌、铁、硒不能正常吸收,免疫系统受损。疾病实例:易感冒、肩痛、腰痛、淋巴痛、淋巴结肿大、皮肤黑斑、体质虚弱等。

第三步是疾病的系统:呼吸系统。包括鼻、喉、气管和支气管、肺、胸膜和纵隔。原因:免疫系统受损,呼吸道气管堵塞,大量毒素无法通过呼吸道有效排出体外,积聚在虚弱的呼吸道。系统开始出现肺功能衰弱,气管炎症,肺部垃圾堆积。疾病清单:哮喘、肺炎、肺虚、肺结核、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等。

第四个新出现的疾病系统: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脑干、间脑、小脑、大脑、脊髓、脑神经、自主神经和脊神经。原因: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无法从营养上得到保障,削弱了保护神经系统的能力;神经系统开始受到损害并衰退。疾病清单:压力过大、易怒、易激惹、失眠、消极、神经衰弱、抑郁、神经性疼痛等。

第五个疾病系统: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血液、淋巴系统等。原因:神经系统混乱,对营养需求反应迟钝。血液循环系统对排毒的反应能力减弱,循环系统开始受到损伤和破坏。疾病:微循环障碍、低血压、高脂血症、贫血、中风、心律失常、心脏病等。

第六个新兴疾病系统: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包括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腺、性腺和胸腺。原因:当循环系统紊乱时,内分泌系统的平衡能力就会降低,内分泌系统开始出现血糖紊乱,胰岛素功能下降,性腺紊乱。疾病实例:痤疮皮疹、激素失调、甲状腺功能亢进、肾虚、子宫肌瘤、胰岛素功能障碍、糖尿病等。

第七个新兴疾病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和男女生殖系统。原因:泌尿系统受损,泌尿系统平衡能力下降,系统开始出现肾功能下降,前列腺紊乱。疾病清单:肾虚、尿频、尿路结石、膀胱炎、前列腺疾病等。

第八个新出现的疾病系统:骨骼系统。包括骨骼,关节和骨头。原因:上述系统和泌尿系统受损,骨骼系统平衡能力下降,疾病真正侵入人体深层骨组织。该系统开始经历骨骼细胞加速增殖,钙流失过多,骨关节胶原蛋白受损,导致骨质疏松和增殖。疾病实例:骨质疏松、骨质增生、腰椎增生、关节炎、骨膜炎等。

即人体八大系统的慢性病顺序是:

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骨骼系统其实每个系统的耐受期都是最长的,比如肠胃功能可以是12年,免疫系统最长的耐受期是20年。如果在早期的一两年内出现不良现象,人体一般不会出现特殊症状,也就是处于潜伏期,直到病重才会发现症状,但那时患者往往要付出高昂的治疗代价。

但如果人体的八大系统已经病变到第五系统,还没有得到护理,八大系统就会出现全面病变的症状,所以提前护理非常重要。

图表如下:

系统6

系统1-系统2-系统3-系统4-系统5-系统7-八大系统总病变

系统8 1。问病人最严重的病是什么?

-疾病属于哪个系统?

-这是一种慢性病吗?

-发病时间是多久?

——如果是长期的,那么下一个系统就会受到影响,生病。

——如果发病时间不长,下一个系统可能没病。

-通过各种诊断方法,它们是否一致?

2.然后追溯推导出其他系统的隐性疾病。

-如果是第三系统,第二系统和第一系统有病变吗?

-如果是,是慢性炎症还是旧病?

-疾病在之前的系统中是什么状态?

-是什么引起的?心理学?生理学?护理?遗传?

-讨论和询问生活和环境的原因。

3.通过各种检测手段再次确认所有推定疾病。

-医生的诊断报告

-医院检测报告

-中医诊断结果

-虹膜检测

-掌纹诊断

-肚脐诊断

-指甲诊断

-元素分析和诊断

-穴位按摩诊断

-经络跳动的诊断

-针灸诊断

-拔罐诊断

-颜色诊断

识别疾病

-列出所有出现的疾病。

——按照各系统发病的先后顺序逐一排列。

——研究它们的相互影响。

-确定每种疾病所需的营养成分和药物名称。

-讨论无药物冲突的各种疾病的护理。

5.确定肠胃疾病是第一位的疾病。

-慢性胃炎还是急性胃炎?

-慢性肠炎还是急性肠炎?

-确定从食道到肛门最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

-你做过手术吗?

-你用过麻醉剂吗?

-妊娠期受影响吗?

-时间长度

-用过的毒品

6.确定一个全面的护理计划:根据五个方面。

-饮食/营养/锻炼/心理/环境

7.解释营养疗法和药物疗法的细节。

-方案设计

-吸毒时间

-护理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和信号

-自我调整方法

8.正式进入临床护理阶段。

——适应期观察

-治疗期间的观察

-康复期的随访

-是否随时调整?

9.随时观察纠正,直到康复。

-每天记录护理情况。

-有什么异常吗?

-有必要重新设计方案吗?

-与预测反射时间一致吗?

-病人家属的意见

-对病人的财政支持条件

——医院的建议

-患者自己的观点

-护理营养师的建议

以上是营养学家运用胃肠中枢理论的护理程序。关于营养食品和药物的关系的建议如下:

(1)药物是否单独使用?

(2)是否单一使用营养?

(3)是否需要先用药物重新滋养?

(4)是先营养后医学吗?

(5)营养和药物是否同时使用?

人类健康的护理状况:

有些人需要药物治疗,不能依靠营养。

有些人需要营养补充剂来代替药物。

有些人同时需要药物和营养。

有些人在服药前需要补充营养。

有些人需要药物治疗才能服用营养补充剂。在护理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三种治疗方式的互换:

(1)被动治疗,即必须选择的药物治疗,也指药物治疗;有副作用

(2)积极疗法,即满足人体营养需求、增强体质的营养疗法;没有副作用

(3)自主治疗,即利用人体的本能、康复能力和心理调节来达到效果。

根据“胃中心论”的原理,可以推断一个糖尿病患者有肠胃炎,其次是免疫功能下降,睡眠不好,甚至高血压。推测的结论已在临床上得到证实。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临床上的一些治疗忽略了消化系统的病理改变,以降低血压和血糖为重点,从而增加了护理治疗的成本,延缓了患者的恢复。国内外专家提出,糖尿病患者需要“五驾马车”治疗方案,即需要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后续护理五个方面的综合治疗。客观上体现了慢性病的系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