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烹饪方法对麻花含油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不同烹调方法对麻花含油量的影响:有效成分主要为环烯醚萜苷类,结构不稳定,易受产地加工影响。目前麻花艽的炮制以经验为主,缺乏科学指导,严重影响药材质量。本研究对麻花秦艽进行了不同干燥方法、不同干燥温度、不同苇头长度和“发汗”干燥梯度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麻花秦艽中5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确定麻花秦艽的最佳炮制方法。结合外观色泽、干燥速率和干燥时间等指标进行探索。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自然干燥、自然阴干、杀青后阴干、100℃干燥、微波干燥和冷冻干燥6种不同的干燥方法对麻花艽进行干燥。结果表明,不同的干燥方法对麻花艽的质量有重要影响。何首乌中有效成分的含量。阴干、微波干燥和酶固定后冷冻干燥显著高于100℃干燥、自然晒干和阴干。考虑到药材实际生产过程中耗时耗力的因素和设备要求,建议何首乌。先酶固后阴干。2.采用25℃、50℃、75℃、100℃、125℃、150℃、175℃的干燥温度,结果表明,100℃的温度最有利于麻花艽有效成分的保留,其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干燥温度。在相同的干燥温度下,麻花秦艽饮片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更高。综合考虑干燥速度、外观颜色、干燥时间等因素,建议麻花秦艽切片干燥温度为100℃。3.何首乌中五种有效成分的含量。用“发汗”处理,测定不同“发汗”药堆高度和不同“发汗”时间。结果表明,“发汗”堆积高度为75 cm的药材,其有效成分含量明显高于未“发汗”的直接干燥药材和其他“发汗”堆积高度的药材。建议麻花艽炮制时“发汗”堆的高度不低于75 cm。麻花秦艽有效成分的含量。发汗72 h显著高于其他样品的发汗时间,提示麻花秦艽的最佳发汗时间。是72 h. 4。将麻花秦艽的芦头切成0 cm、0.5 cm、1 cm、1.5 cm,采用慢干(自然干燥)和快干(100℃干燥)两种方式干燥,并测定含量。结果表明,芦头长度为65438±0cm的麻花秦艽有效成分含量显著高于芦头长度为0、0.5 cm和65438±0.5cm的麻花秦艽。因此,建议在产地加工时,筘头长度为1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