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邵东家酒店
刘之父刘子秀掌管企业后,与天主教会法国主教关系密切,主教将清政府对四川历次宗教计划的赔偿存放在爱乐堂。刘用这笔巨款扩大了“爱仁堂”的生意,并向法国人学习了酿造花酒的技术,取名为“”,独创地将瓦罐改为玻璃瓶装酒。在卢希安酒业中,以露酒闻名,其酒度仅次于当时的名曲《文永生》,获利颇丰。刘子秀还介绍了日后的名酒泸州大曲。爱仁堂酒厂的成功,使刘家从一个小作坊主变成了县的富人。
1916,刘一个年轻的老板,考上了北大理科预科学院。读了三年预科,转入北京大学经济系。八年的大学生涯,为后来的金融、财务的纵横合作打下了基础。在北京大学,刘曾因带妻子上学、逛八大胡同、赌博和拒绝参加五四运动等怪异行为而被同班同学盯上。刘信奉实用主义,对俄国革命不屑一顾。他认为要强国,必须先振兴经济,因此与当时“政治救国”的主流观点背道而驰。当时的四川军阀刘向和刘都意识到单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达到独霸四川的目的,分别派遣使节进京。在大学生中,刘向得到了何北恒、范等人,而刘得到了宁志村。刘断然拒绝了与军阀的婚约。
从65438年到0923年,刘从北京大学毕业回到家乡担任中学校长,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赢得了学生的支持。但由于被他辞退的一群守旧无能的老师,把脏水泼到他身上,他们打了报告。最终,刘实在应付不了,辞职去了重庆,做起了情人堂重庆分店的小老板。不久刘子秀病危,临死前重申了刘家的家规——不准做官,并立下遗嘱,将家产一分为二,由刘和大姐刘茂贤平分。刘对这种不合常规的家庭财产分割决定没有意见,以其姐姐对其情人的管理比较熟悉为由,将家庭财产的一半给了刘茂先。刘在泸州游手好闲,因赌博结识了驻守泸州的两位川军师长。军阀们想让他参军当顾问。刘深感不妥,以照顾重庆生意为由,留下书信逃离泸州。
四川军阀刘向于1926年再次控制重庆后,有一个烟酒税征收局,由原丹军参谋长、副官长王旭东之弟王永久任局长,把所有瓶装酒当作“洋酒”,按《机制酒征税条例》征收重税。“爱仁堂”的瓶装露珠是对外国酒征收的。刘来到重庆抱怨此事。在他交给王永久的呈文里,有一段话:“左军定下的规矩,不问酒是不是外国的,只问瓶子是不是玻璃的。如果左军穿西装和鞋子,他被称为外国人,可以吗?”王勇看了九遍大怒,立即查封了爱仁堂重庆分部,要抓刘调查。刘只好求助于老同学何北恒,他当时是21军政治部主任兼巴县县长,在政商两界都很活跃。在何北恒的斡旋下,21军第三师师长王出面解决此事,但前提是刘出去给王做顾问。刘受到了酒税风波的极大刺激。他意识到,在这样的社会里,他没钱,没权,没安全感。从此,他抛弃了祖训,走上了做官经商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