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阳虚怎么调理?特别愿意流汗,动很多。

出汗就是肾阳虚!!!?谁告诉你的?不要自己判断综合症。

自汗多是因为气虚阳虚。

临床表现

白天经常出汗,尤其是动不动就容易感冒,并伴有头晕、气短、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多为气虚所致。

款待

中医认为正气存在于内,邪不可为;邪聚则气衰。人体正气虚弱,难以保护体表,汗液容易自行漏出。出汗过多,消耗津液,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应补脾益气固表治疗。药用玉屏风散由生黄芪30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浮小麦30克、炒白术15克、防风15克、甘草6克调味。用水煎服。

如果患者因出汗过多而容易感冒,非常怕冷,则属于阳虚,应补温。加味桂枝汤:生黄芪浮小麦30g,桂枝、白芍、当归15g,麻黄、炙甘草10g,生姜5片,大枣7枚。用水煎服。

临床表现

晚上出汗,醒了就停。有些人即使开着空调睡觉,也是汗流浃背,睡衣湿透,并伴有全身燥热、面红、手心脚心发热、口干咽痛、小便少、尿黄等症状。这都是因为阴虚火旺。

款待

头晕,心悸,失眠,多因不努力,用归脾汤加减。

头部出汗

出汗只发生在头部,多见于阳明热证和湿热证。当内热消退时,出汗就停止了。老年人大病或哮喘后,头部常出汗,属于虚证;孩子睡觉时头上经常出汗,俗称“蒸笼头”,没有其他症状,不算症状。

中医药治疗夏季多汗症

夏天炎热潮湿是自然的,但有的人出汗多,吃一顿饭或动一动就满头大汗,有的还伴有衣服发黄,或头晕、胸闷、烦躁、大便黏稠。这些都是病理性的,需要治疗。中医认为,湿热的气候,加上饮食不当,容易在体内形成湿热积聚,产生多汗、粘汗、黄汗。治疗方法为清热燥湿,可选用二妙丸、六一散、龙胆泻肝丸。

夏季多汗还包括盗汗、自汗、部分出汗等疾病。盗汗是指晚上出汗,醒来后停止。中医认为盗汗多因久病、劳累过度、失血、肺结核等,属于阴虚内热。要治疗他们,我们可以选择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和白质地黄丸。自汗是指清醒状态,即白天出汗,一般活动后加重。自汗伴有乏力、怕风、易感冒等。,也就是气虚。治疗方法是益气固表。玉屏风口服液、补中益气丸等。可以服用,黄芪常用来泡水或炖汤。自汗伴有乏力、心慌、口干等。,是气阴两虚所致。可配合生脉饮或黄芪生脉饮服用,平时可配合西洋参服用或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