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劝人学医?医学生真的很累吗?

据说劝人学医其实是个笑话。学医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美好,但其实也有自己的优势。我是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的大一学生。作为一名储备“博士”,今天就根据个人经历和大家聊聊“医学院里的那些事”,也希望给还没有涉足这个专业的同学一些小经验~

先说一下“博士”的专业。众所周知,医学生的学制比较特殊,本科五年,硕士三年,博士三年。但是医学生只有学士学位是远远不够的。想必大家都知道,医生的职业基本都是研究生,够得上普通医院的门槛。想去三级医院,必须从医生做起。然而,当你进入医院时,你将不得不面对年底的训练

所以在我决定报考这个专业之后,我和家里人协商过,包括告诉朋友,但是我并没有真正理解。他们都怀疑我是不是被别人说服了,甚至认为我是被电影电视剧里的情节迷住了,他们都认为医生这个职业很辛苦。在别人眼里,辛苦就是医生每天要值夜班,袖手旁观在手术台上几个小时。这真的很难,但是我们以后会救人的。比起生活,这种体力劳动算不了什么。当然,这一切都发生在我们毕业之后。在学医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包括亲戚朋友都会想,我们每天会不会被解剖台上或者衣服上的试剂或者血液弄脏。他们也充满了好奇,认为这会很有趣。刚入学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直到我们上了第一堂系统解剖学实验课,我才真正对老师和生命的无私感到敬畏。

大学第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骨科导论,看到了人体几乎所有的骨骼,对人体的骨骼有了初步的了解,留下了很多照片。和朋友分享的时候,他们都问我这样一个问题:这些照片是真的骨头吗?这是一个我真的没想到的问题,我也给出了答案:是的,他们虽然经过了临床老师的治疗,但是真的是人骨。我的回答也让朋友们大吃一惊。

献上我们实验室的大门(小声说实验室的一切都不允许传播~)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期末考试就要到了。其他学校称之为“考试周”,但医学生不一样。我们更有趣,叫“考试月”。你以为你已经爬上了山,其实你还在山脚下!我们不仅要面对高于人的“生死蓝恋”(ps:医学生的昵称),还要每天复习几乎没有重点的全书知识。一开始我们也是一点头绪都没有,真的不知道从何下手。直到后来科目越来越少,我们才能集中精力复习一门科目。上次考试前48小时没睡觉,系统解剖学b,考完之后都在外面崩溃了,考试月的崩溃一定是和生理生化挂钩的!我相信所有的医学生都知道疼痛!

这些只是我们大一新生,很多专业课还没开,比如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是我们大二才开的。大一已经有很多课了,大二就更难了。所以,以我现在的学习经验,劝一个不喜欢医学的人学医,真的是雷霆万钧。如果他一点兴趣都没有,那就太痛苦了。真正想学医的朋友,不需要劝。高考我只报了两个专业:临床医学和法医学。申请专业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还要考虑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这些都是需要仔细考虑的事情。不要冲动。

医学生(蓝色生死恋)

当然~学医有很多好处,比如医生的收入水平,体面稳定的工作,没有中年危机等等。,这些都是大众眼中的优势。另外,我发现选择学医可以为自己过滤掉很多智商税。哈哈哈哈,至少可以泄露一些虚假的“保健品”!还可以为家人朋友提供健康帮助,想想都有点自豪!

最后我想说,学医真的需要慎重考虑。如果你问我会不会选择这个成长周期长回报慢的专业,我的答案是——会。可能当初我就是有这种救死扶伤的英雄心,所以现在我觉得“医学生”这几个字让我感受到了更多的爱和责任,我会一直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有担当有温暖的医生~目前疫情严重,我们作为医学生应该肩负起这份责任,为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