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黄连简介
2英文参考四川侧金盏花[湘雅医学词典]
3中药大辞典毛黄连毛黄连是中药名称,来源于《辽宁经济植物志》,是《东北药用植物志》[1]记载的鲜黄连别名。
3.1三叶黄连别名细辛盖、三叶黄连、朝鲜黄连[2]
3.2来源与产地新鲜黄连的根茎。)边沁。小檗科植物虎耳草分布于中国东北[2]。
3.3性味苦而寒[2]。
3.4功能:清热解毒,健胃止泻[2]。
1.治疗发热、烦躁、口疮、扁桃体炎、吐血、鼻出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肠炎、痢疾。煎服:3 ~ 6g。[2]
2.治疗结膜炎。用水冲洗眼睛。[2]
3.5化学成分本品含小檗碱等生物碱[2]。还含有药根碱、脱氢二比林醇及其苷类,具有抗炎作用[2]。
3.6三叶黄连的药理作用三叶黄连粗提物和小檗碱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对肺结核疗效差[3]。在体外能抑制一些病毒、真菌、钩端螺旋体、滴虫、草履虫[3]。黄连复方比单用耐药几率小;静脉注射有降低血压、增加冠脉流量、抗心律失常、缩小心肌梗死范围的作用[3]。对胃肠道和支气管平滑肌有兴奋作用[3]。小檗碱具有温和的利胆、降胆固醇和抗炎作用。另据报道,它具有解热、利尿、局部麻醉、镇静、镇痛、轻度抗癌和抗辐射作用[3]。黄连汤、黄连素也有降血糖的作用[3]。对脑损伤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3]。口服后血药浓度不易维持[3]。毒性很轻[3]。黄连生药加热越高,小檗碱含量下降越多[3]。
4 *字典毛黄连4.1来源陕西中草药
4.2拼音姓名Máo Huánɡ Lián
4.3毛连别名毛连
4.4来源为毛茛科金盏菊的全草。夏季采收,洗净阴干。
4.5原始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短,暗褐色,有许多细根。茎直立,高25 ~ 40厘米,单叶,稀疏分枝互生,常生于茎中部以上,具柄,叶三角状卵形,3裂;裂片卵状披针形,成羽状深裂或具缺刻。花单生枝顶,两性,黄色,直径3.5 ~ 4厘米;萼片5 ~ 8,瓣状,短于花瓣;花瓣5 ~ 16;雄蕊多数;心皮多以1胚珠分开。聚合瘦果近球形。
4.6栖息地分布在山坡的森林下或山脊的岩石上。分布在陕西和四川。
4.7性味苦、凉,微毒。
4.8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健胃安神、强心安神。作用与黄连相同。治疗痈、疮、肿痛、吐泻、心悸、失眠、癫痫。
4.9黄连内服用法用量:煎服,2 ~ 3元。外用:研磨粉末。
4.10提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