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

自然保护区共有木本植物160种,其中乔木109种,顶部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植被仍处于近乎原始的状态,覆盖率较高,森林面积占总面积的近83%。植被垂直分异明显:

(1)海拔20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带,以樟科为主,壳斗科次之,其次是普通润楠、樟树、木姜子、峨眉栲、木荷。

(2)海拔2000-2400米之间,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乔木主要有白栎、青冈,落叶乔木有槭树、桦树、珙桐等。

(3)为海拔2400-2800米的针阔混交林,树种为云南铁杉、云南粗榧、复叶槭、白桦、紫椴、红豆杉、三尖杉、枫杨、南蛇藤等;

(4)亚高山针叶林带位于海拔2800 ~ 3700米之间,优势树种为冷杉;

(5)高山灌丛草甸和高山草甸位于海拔3700米以上。

药用植物:保护区是药用植物的宝库。据调查,共有* * 174科405属1619种,其中天麻、黄连、朱砂根、楤木、杜仲、黄柏、木瓜、厚朴、乌梅为主要出口药材。

工业植物:包括木材资源、纤维植物、制革植物、香料油料植物、染料植物、经济昆虫寄生植物等。

食用植物:包括淀粉植物、蔬菜植物、食用油植物、维生素植物、真菌植物、饮料植物、香料植物、蜜源植物等。

野生观赏植物:保护区内观赏植物丰富,其中以杜鹃花和兰花分布最广,品种最多。据调查,保护区内有兰花30多种,其中最珍贵的有墨兰、墨兰、建兰、齿兰、朱兰等。自然保护区里大约有50种杜鹃花。从春天到秋天,从山谷到山顶,各种杜鹃花轮番争奇斗艳,把自然保护区的漫山遍野装扮成一个花的世界。

竹类资源:本区竹类资源丰富、多样、面积大。主要有毛竹、毛竹、毛竹、毛竹、毛竹、龙竹、毛竹、毛竹、箬竹等。竹林分布范围为海拔1300 ~ 3700米,其覆盖度一般高达80%。竹子种群结构的多样性为大熊猫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保护区内有珙桐、桫椤、连香树等国家级保护植物;二级包括水青树、木瓜红、银杏、杜仲、三尖杉等;有三个档次:樱草树、银雀树、楠木、麦雕云杉、竹子、厚朴、山杜鹃、延龄草、天麻等。自然保护区陆栖脊椎动物261种,其中哺乳动物58种,鸟类186种,爬行动物10种,两栖动物7种,鱼类7种。动物群的特征如下:

(1)起源古老,保护区在冰河时期是生物的“避难所”,大熊猫等动物被保存至今;

(2)动物成分复杂,高山多北方成分,低谷多南方成分,地理分布的过渡性现象突出;

(3)特有物种30余种,如哺乳动物中的大熊猫,鸟类中的四川鹧鸪,爬行动物中的康定滑蜥和美姑棘蛇,两栖动物中的巨冷疣螈和宝兴树蛙,鱼类中的裂腹鱼和唇跳等。

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主要是横断山区的喜马拉雅物种,代表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叉角羚等。其中,大熊猫约有30至40只,占小凉山大熊猫野生种群的三分之二,主要栖息在吉米伊沫、伊拉、涅什觉、玛依布西沟、果色拉达、格格拉达、尼别依吉等沟壑系统的林地中。此外,自然保护区内还有许多珍稀保护动物,如四川鹧鸪、小熊猫、血雉、红腹雉等,其中有9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包括大熊猫、瞪羚、云豹、金钱豹、绿尾雉、灰腹雉、四川雉鸡等。二级保护动物38种,有猕猴、猕猴、小熊猫、金猫、岩羊、黑斑羚、水鹿、林麝、白腹锦鸡、红腹锦鸡、白鹇、大鲵等。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绿尾雉

鸡肉订单,野鸡。体长76 ~ 81 cm。雄鸟头部有向后翘起的冠羽,呈绿色,有蓝紫色金属反光;后颈、颈侧、上背为金属紫铜色;腰背部和尾部大部分是金属绿色;下半身是纯黑色。雌体深色,后腰白色,尾羽有灰褐色和深褐色横斑。

绿尾雉生活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山草甸、灌木或裸露的岩石上,通常一雄一雌活动。早上或晚上出来觅食,主食植物是嫩叶和茎,尤其是贝母的鳞茎。4 ~ 5月进入繁殖期,每窝产卵3 ~ 5枚,孵化期25 ~ 26天。绿尾雉是一种留鸟。

雉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鸡肉订单,野鸡。体长约60厘米。头部为黑色,有橙红色和黑色的冠;脖子是红色的,上半身其余部分布满白色和栗色的眼斑;腹部呈烟灰色。翅膀短而圆,雄鸟每只眼睛上方有一个肉质的角状突起。面部和喉部为裸皮黄色,喉部皮肤边缘为淡蓝色。

山鸡生活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山区,常见于森林中的灌木丛中,是一种留鸟。

小熊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食肉目,熊科,也被称为金狗。像家猫一样又肥又壮,却比猫还胖;体长40 ~ 63厘米,尾长超过体长的一半。头短而宽,吻部突出,脸圆,两颊有白斑,耳朵大而直立,全身被红褐色长毛,四肢短而粗呈黑褐色;尾巴长而粗,夹杂着环。

小熊猫生活在2000米左右的高山丛林中,栖息地是河谷和盆地附近的起伏地带。早晚外出觅食,白天躲在山洞或树洞休息,三五成群活动。我喜欢吃冷箭竹、大箭竹叶和嫩枝,也吃树叶、水果和小动物。早春,3-4月发情,5-7月产仔。她怀孕117 ~ 122天,每个孩子生2 ~ 3个宝宝,一年后成熟。

两栖爬行动物调查

2005年7月中下旬,对四川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采集两栖爬行动物17种,隶属于3目9科。据文献记载,该自然保护区有两栖爬行动物27种(亚种),隶属于4目12科。其中两栖动物13种(亚种),隶属于2目7科;爬行动物有14种(亚种),隶属于2目5科。自然保护区物种组成丰富,无古北界成分,特有种比例高。马边县有9个新记录物种,大鲵被列入CITES附录I,大鲵和脆蛇蜥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大鲵和大鲵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该自然保护区和四川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索伦森指数为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