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正花教授治疗眩晕的经验(重印)
药物成分
熟地黄15g、白芍12g、石决明30g、牡蛎30g、茯苓10~30g、丹参12~15g、益母草15g。
功能
滋阴潜阳,平肝降逆。
平方解
方中地黄味甘,微温,善养阴血,治阴血不足;白芍味苦微寒,长于养血敛阴,平肝柔肝,治肝阳上亢,清窍不通所致的眩晕。二药* * *为君药,起滋阴养血、平肝阳的作用。石决明性咸性寒,长于清肝泻火、养肝阴、潜肝阳;生蚝味重、咸、微寒,益于滋阴潜阳,能宁心安神。二药* * *为臣药,既帮助主药滋阴潜阳,又能宁心安神。茯苓味甘,宁心安神,健脾;丹参微寒,清心安神,活血;益母草微寒,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牛膝补益肝肾,引火血降;四药* * *为辅药,既帮助君药、臣药平抑肝阳,补益肝肾,宁心安神,又能诱导火血下行,消除眩晕。白菊花性微寒,能平肝阳,清头目;首乌藤性平,能养心安神,祛风通络;两种药* * *用来做药,一种是平肝阳,养心安神,一种是引心肝二经。诸药合用,滋阴平肝,潜阳安神。
疗法
眩晕属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
临床应用与加减
严正花教授的临床经验是,每当遇到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时,常以潜江汤加减治疗,并注意辨证加减。厌食者,除去熟地黄,加入制首乌G、陈皮10g、炒麦芽10g;耳鸣患者,加30g磁铁;腰痛患者,杜仲10g,桑寄生30g被添加;盗汗者,加五味子6g,浮小麦30g;大便粘稠者,加决明子30克,瓜蒌30克;阴虚火旺者,去熟地,加生地15g,麦冬15g;肝火过盛、急躁易怒、目赤者,加龙胆草6g、夏枯草15g;头痛剧烈者,蒺藜12g、蔓荆子12g、川芎10g;被添加;眩晕严重者,天麻6~11g,钩藤15g;被添加;失眠严重者,加炒枣仁30g,生龙骨30g。
检查案例的示例
病历1
张某某,男,70岁。退休工人。首诊:2000年8月1。主诉:头晕心悸40年复发。既往史:近期因对家人生气引起头晕、心慌、胸闷等不适。自测血压150/120mmHg,去西院治疗。我用西药治疗我的症状,但是改善不明显。现在头晕,心悸,胸闷,腹胀疼痛,饭后呕吐,额头肿痛,双下肢浮肿,口干口渴,小便不利。午睡,浅睡,一天1行。舌质红,苔薄黄,舌下颜色紫,脉滑。有前列腺肥大的病史。辨证:肝气不舒,风阳扰乱,肾阴亏虚。治法:疏肝理气,平肝阳,滋肾阴。处方;蒺藜12g、天麻6g、菊花10g、赤芍10g、苏梗10g、香附10g、陈皮10g、炒枳壳10g、鱼腥草(下)30g。7剂,水煎,每日1剂。第二次就诊:2008年8月7日。服用以上7剂后,患者症状缓解,头晕、胸闷、心慌仍有发生,烧心减轻,进食比以前好,方便,大便稀,一天1~2排,睡眠差,腹胀疼痛,偶有反酸,口想喝水。舌红,苔薄黄,脉滑。颜教授在上述基础上加生牡蛎30g,泽泻15g。七剂。水煎服,每日1剂。第三次诊断:14年8月20日。患者服用上述7剂后,症状缓解。轻微头晕、胸闷、心悸、左下腹疼痛,排尿时疼痛减轻。缓解腹胀腹痛,烧心,骤咳,咽部有痰,色白,口干慢,大便可接受。苔薄白,舌下紫,脉滑。处方:天麻6克,菊花10克,赤芍10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炒枳壳10克,藿香30克,土茯苓30克,白茅根30克,益母草30克,丹参30克,生蚝30克。14剂量,水煎服,每日1剂量。第四次咨询:2000年8月28日。服用上述剂量14后,症状明显缓解。处方:天麻6克,菊花10克,赤芍10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土茯苓30克,益母草30克,丹参30克,生牡蛎(先碎后炒)30克,泽泻65438+。7剂,水煎,每日1剂。服用7剂后,症状全部缓解。
(编辑或作者的)注释/评论/备注
颜教授认为,本案属于肝阳上亢、风阳上亢之证。肝阳转风,肝风内动,若惊扰领导,则眩晕。当肝阳上亢不受控制,气血上冲时,就会看到额头肿痛。肝主疏泄,肝软,情志疏泄,故急躁易怒。愤怒会导致气郁火盛,阴津暗耗,阴不能制阳,从而加重各种症状。本例患者因肾阳虚,病程长,阴损阳损,不能温水汽,出现双下肢水肿、排尿困难。教授在治疗此病例时,以平肝阳、滋肾阴为基本治疗原则。方中蒺藜味甘温,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为君药;天麻和菊花有平肝阳的功效,赤芍清肝养血,白芍柔肝养血,丹参活血调经,三药合用有养肝阴的功效。以上五味药加强了滋补肝肾阴、平肝阳的功效,都是臣药。紫苏梗、香附、陈皮、炒枳壳四味药合用,起到行气抑肝的作用,从而调畅气机,恢复疏肝理气的功能。此外,严教授考虑到思想者久病致双下肢浮肿、排尿困难等临床表现,加用鱼腥草、土茯苓、白茅根、益母草等祛湿利湿消肿之药。严教授辨证论治准确,方药精当,临床疗效显著。
病历2
王某某,男,68岁,退休干部。初诊:2年8月17主诉:复发性头晕10年。现病史:10年前出现不明原因的“头晕、欲仆”症状,西医急诊诊断为高血压脑病。经过治疗,症状有所缓解。10年来一直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最近来看病,因为想补充中药。现在头晕,头痛,乏力,左半身不遂,胸痛,出汗,口渴,口苦,睡眠差,厌食,排便无力,每日1。舌质紫暗,苔白腻,舌下紫,脉细。他有多次脑梗塞、脑萎缩、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病史。辨证:肝阳上亢,瘀血阻络。治法:平肝阳,通窍活络。处方:白芍12g,天麻10g,菊花10g,赤芍G,丹参30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2g,益母草30g,决明子(碎)30g,瓜蒌30g。第二次就诊:2002年8月24日。患者服用上述7剂后,症状缓解。现在穷,无聊,无法排便,每天的作息是1。舌质紫暗,苔白腻,舌下紫,脉细。处方:蒺藜12g,天花粉15g,天麻10g,菊花10g,赤芍15g,丹参30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0g。7剂,水煎,每日1剂。服药后症状全部缓解,半年随访无复发。
(编辑或作者的)注释/评论/备注
老年人肝肾不足是一种生理现象。这一带的患者年近古稀,一直性情急躁,五志过于偏激,灼伤肾阴,导致阴虚不能敛阳,从而成为肝阳上亢之证。肝阳转风,肝风内动,若惊扰领导,则眩晕。当肝阳上亢不受控制,气血上冲时,就会出现头痛。严教授在治疗此案时,以平肝潜阳、通窍活络为基本原则。天麻、菊花、决明子、石决明平抑肝阳,赤芍清肝柔肝,丹参、桃仁、红花、地龙活血通络,半夏、瓜蒌同用化痰通络,达到祛病除症的效果。服用7剂中药后,患者症状有所缓解,于是在守方的基础上,加上二诊时的症状,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