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穿刺要检查什么?

骨穿刺一般指骨髓穿刺,是诊断大多数白血病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取骨髓液的常用诊断技术。适用于各种血液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随访;原因不明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增加或减少及形态异常;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可做骨髓培养和骨髓涂片,寻找寄生虫。

骨髓穿刺常选择骨盆的髂后上棘或髂前上棘。该部位骨痕清晰,周围无大血管和神经干,安全。如果反复穿刺获得的材料不满意,在少数情况下,选择胸骨切开术是安全的,只要针斜着插入(与胸骨成30 ~ 45度角),不穿透胸骨即可。穿刺前,应在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麻药从皮肤、皮下到骨表面的骨膜,所以穿刺时不会给患者带来疼痛。熟练的操作者一般十几分钟就能完成,不用着急。穿刺部位局部应用无菌敷料后二至三天内不宜清洗(包括洗澡),以免局部感染。

骨髓穿刺的主要作用是:

1.疾病的诊断:骨髓细胞分析有利于各种类型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戈谢病、尼曼-匹克病等疾病的诊断,通过复查骨髓图像可评估疗效或预后;

二、辅助某些疾病的诊断:如各种恶性肿瘤骨髓转移、淋巴瘤骨髓浸润、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部分骨髓增生性疾病等。?

三、提高某些疾病的诊断率:利用骨髓样本可以检查疟原虫、利什曼原虫、红斑狼疮细胞等。,或进行细菌培养、染色体检查、基因检测、细胞培养等。,可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