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的功效和作用

竹子的功效和作用

竹子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不仅可以观赏和栽培,而且具有很大的经济和药用价值。

竹子的功效和作用也是相当广泛的。竹子入药由来已久,方法也很多。根据中医专家的说法,竹子到处都是灵丹妙药-

取一段新鲜的竹子,剥去外皮,刮掉第二层薄皮,就是竹茹;将新鲜的竹子切开,放在火上,收集两端的黄色汁液,即为竹汁;竹节孔里分泌的汁液凝结成的各种颜色的怪块,是竹黄色;还有竹笋、竹叶等。

竹茹:性味甘淡,微寒,有清热止呕、化痰解郁之功。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热烦呕吐、心悸失眠、中风痰多、舌淡、胃热呕吐、妊娠不良、胎动不安等。

竹沥:性味甘寒,能清热化痰,镇惊开窍。竹汁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中风、高热、肺炎、癫痫、气管炎。现在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从药店买到朱莉口服液。

竹黄:俗称天竺黄。性味甘寒,有清热化痰、凉心安神的作用。《本草求真》载:“与竹汁同用,均可化痰开窍,但能凉心,除风热,治小儿惊风,癫痫,风热,痰浊失音。与竹汁相比,温和无寒滑。”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发热、昏迷、中风、痰饮、癫痫、惊风等。

竹叶:性寒,味甘淡,有清热、除烦、利尿的作用。据盛慧芳说,用竹叶煮粥可以治疗儿童精神恍惚;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心火过盛引起的习惯性便秘、高血压、痔疮、口疮等。

竹笋:它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食物,也是一种疗效可靠的中药。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耀》中记载:“竹笋味甘,性微寒,无毒,止渴,利水道,益气,可久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竹笋的作用总结为:止渴、利水道、益气、化痰、清胃。因此,竹笋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竹笋中还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能有效增强肠胃蠕动,适合便秘人群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