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岩山镇的地理环境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农业以传统种植模式为主,1985年后,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小型农机具代替牛马耕种。1998年对土地进行了第二轮延包。1999年开始进行种植结构的调整,试种2000亩优种小麦和玉米;同时大力推广油葵、药材、油菜、蔬菜等优质高效经济作物种植,总面积近5000亩。1996年到2004年的8年间,先后平滩造地1500亩,完成6个村的旱庄饮水工程和3.2万平方千米的小流域治理等工程;还先后投资100万元,修筑公路总长11.2公里,完成了固兰、老牛峪、洞阳坡的硬化及县级公路元大线胡家滩、徐汉段路工程,全乡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山区综合开发成效显著。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先后开发了大青山经济园区、洞阳坡经济园区、香树沟经济园区,并带动了上坪村眼洼沟万亩生态经济沟和南高家峪村大肚川万亩生态经济沟的开发,园区内的水、电、路、广播完善配套。全镇种植、养殖、中药材三大基地粗具规模。先后与石家庄市吉利工贸有限公司签订鲜杏、黄桃基地建设和购销合同,与省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安国三九制药集团签订中药材种植购销合同,同时还成立了中药材购销中心,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格局,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2000年开始,全镇规模养殖逐步兴起发展壮大,各类养殖专业户达到25户,其中:肉鸡专业户2户,柴鸡专业户3户、蛋鸡专业户3户、养羊专业户13户,养猪专业户3户,养殖美国火鸡和英国贵妃鸡特种养殖1户,全年蛋肉奶年产量达到120吨。2004年农、林、牧、渔业的比例是8:5:34:1。
该镇在全面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积极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依靠科技兴农,解放生产力,使一些剩余劳动力走出了田间地头的狭窄生活趋势,充分利用该镇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开发了洞阳坡、大青山、香树沟三个生态经济园区,引进培扶了高家峪大肚川千亩生态经济沟、上坪眼洼万亩生态经济沟,形成了以高家峪为重点的千亩核桃基地;以红土岩、前罗峪为重点的千亩鲜杏、黄桃基地建设;以汪里、洞阳坡为重点的千亩药材基地。旅游建设上,围绕“全县一盘棋,规划一张图,开发大景区,发展大产业”的思维,全力打造苍岩山生态旅游经济圈,着力抓好“一带四区一市场,打造生态经济圈”,即以苍岩山景区为中心,着力构筑以北孤台、南孤台、朱会沟、寺垴、高家峪、老牛峪村为一线10公里长的生态旅游带;香树沟、眼洼沟、大青山、洞阳坡4个万亩生态旅游区;柿庄旅游山货市场,最终形成以苍岩山为中心,基本覆盖镇态的生态旅游经济区。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值1783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730万元,工业总产值13100万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870元. 镇、村企业呈发展势头。1985年全镇建有朱会沟的帆布厂、北孤台的皮毛厂、胡家滩的整毛厂、景庄的塑料厂等镇、村企业,但由于经营不善和交通闭塞先后停产。1990年以来,柿庄、上坪两村发展起石材加工业,胡家滩、寺垴、北孤台等村发展起旅游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全乡批零贸易餐饮业的发展。2004年全镇***有企业和个体户184个,全部营业收入为8420万元,比1985年的199万元增长41.3倍。2004年有企业5家,第三产业企业和个体户***155家,第三产业营业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36.5%,排在前三位的行业为石村加工、零售业、建筑业,占全部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8.3%、11.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