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牛有什么特点?

羚羊,俗称野牛,又名角马、叉角羚,分布于我国西南、西北地区。它分布在缅甸、印度、尼泊尔和不丹。中国1保护动物被列入cites附录11。

扭角羚不是牛,它生活在牛科的绵羊亚科,在分类上与寒带羚羊接近。它是世界公认的珍贵动物之一,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为它壮如牛,长2.1米,重约300公斤,长得像头短尾短的小水牛,长得像羚羊。它叫起来像羊,但性情粗如牛,所以又叫羚牛。它有一对像牛一样的角。头上长出角后,突然向外翻,再翻回来,角向内扭曲,所以也叫叉角羚。

羚牛产于中国西南和西北、不丹、印度、缅甸等地。由于产地不同,它的毛色从南到北逐渐变浅。我国的羚牛叫“白羊”,老年个体呈金黄色,称为“金毛叉角羚”。

羚牛是一种高山动物,生活在海拔3000 ~ 4000米的高山悬崖地区。常绿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高寒草甸灌木从低到高依次生长。海拔越高,条件越凉爽,气候越寒冷。然而,羚牛并不在乎。生长在森林下的灌木、小树、嫩草和一些高大树木的树皮都是它们的美味佳肴。它们白天躲在竹林和灌木丛中休息,黄昏和晚上出来觅食。在山上下,在峭壁之间,如履平地。它们有厚厚的皮毛,可以御寒,不怕冷,就怕热。夏天气温接近30℃时,他们会每分钟喘气100次以上。

在野生动物家族中,看似充满“牛气”、桀骜不驯的角马也可以算是一种怪兽,但它的性情非常真诚,从不主动挑起任何纠纷。为了抵御大型食肉动物的攻击,它们喜欢群居,往往十几只动物一起行动,多达二三十只,甚至多达百只。每组由一只成年雄牛带领。当牛群移动时,强壮的个体领头走在最后面,其他成员在中间一个接一个地跟着走。平时牛群活动的时候,一般会有一个壮汉站在高处看着、守着。如果敌人受伤了,第一头牛就会带领牛群向前冲,势不可挡,直到脱离危险。当羚牛行进时,通常是年轻强壮的雄性走在群体之外。这不仅是为了保护弱者,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一旦遇到其他牛。他们方便“换家庭”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或者抢占第一牛的位置,或者多占“老婆”。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就是战斗——公牛的这种“背叛”和“前进”行为,对羚牛种群的繁衍具有重要的遗传意义。至于结果,自然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战败的公牛将被驱逐出牧群。如果找不到愿意收留它的新种,就只能独自生活在危险的丛林中,成为食肉猛兽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他们吃多达100种植物,所以他们有多种营养。有些是天然中草药,有止泻驱虫的作用,可以抗病。它还喜欢舔岩盐、硝酸盐或喝盐水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所以森林里盐多的地方往往是牛群的聚集点。

扭角羚每年7-8月进入交配季节,此时雄性的性情变得特别凶猛。为了争夺雌性,强壮的雄性互相厮杀至死,失败者退居群体后,胜利者才能与雌性交配。羚牛的怀孕期约为9个月,一般在次年3-5月分娩,一胎。

羚牛有勇无谋,容易落入陷阱而被逮捕。现在正面临灭绝。为了保护这种珍贵的动物,在羚牛分布的地区建立了几个自然保护区。据观察和估算,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约有300种,分为6 ~ 8个种群。为保护、开发和利用这一珍贵的动物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