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虫病的详细数据

丝虫病概述、临床表现、淋巴组织急性炎症、淋巴阻塞性病变、诊断条件、病理条件、班氏丝虫病的判别、马来丝虫病的出现、治疗措施、西医治疗、中医治疗、对症治疗、丝虫病病原体概述——盘尾丝虫病、伊维菌素抗盘尾丝虫病、犬丝虫病、棉鼠丝虫病具有广谱抗丝虫病活性。可影响盘尾丝虫微丝蚴在女性子宫内的正常发育,抑制其从妊娠子宫内释放,并迅速减少患者皮肤内微丝蚴的数量。是治疗盘尾丝虫病的首选药物,口服疗效高,但对成人影响不大。口服1次,每公斤体重0.15-0.2mg,连续数年每6-65438+2月复治1次。对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用乙胺丁醇治疗,可杀灭微丝蚴和成虫,对班氏丝虫病、马来丝虫病、帝汶丝虫病和罗阿丝虫病的巨大丝虫病有相当效果。在丝虫病患者中,微丝蚴可迅速从血液中消失。班氏丝虫病或马来丝虫病,每日两次饭后给予1 600mg,连续7天为一个疗程,间隔1-2个月可进行2-3个疗程;治疗丝虫病,1次为每公斤体重2-3毫克,1次为每天3次,持续2-3周,3-4周后必须治疗;盘尾丝虫病,初始剂量要小,1次0.5mg,第1天1次,第二天2次,第三天增加到1次1mg,一天3次。如果没有严重反应,可以增加到1乘以2。淋巴丝虫病起源于丝虫病近年来,我国研制的速尿对成虫作用较强,对棉丝虫、马来丝虫、班氏丝虫的成虫和微丝蚴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其杀虫活性和疗效优于噻嗪酮(海群生)。用于班氏丝虫病,20mg/kg体重1天,饭后服用3次,连续7天。马来亚丝虫病,1天,每公斤体重15-20毫克,饭后三次给药,连续6天1个疗程。血丝虫病(象皮病)——俗称“大脚狂”,现在已经很少听说了,但上世纪上半叶在中国非常普遍。其最典型的后遗症是下肢严重肿胀。曾有一句民谣“八个人围着桌子坐,狗却钻不进去”,意思是腿肿得厉害,没有空隙。这是丝虫病危害的真实写照。血丝虫病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寄生虫病。这种病原体存在于动物体内,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染。血丝虫病会严重损害人体的淋巴系统,导致反复炎症,导致患者丧失工作能力。世界上受淋巴丝虫病威胁地区的临床表现为淋巴组织急性炎症(1)、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多位于下肢,周期性发作,伴有高热和寒战。(2)丝虫病:恶寒发热,周期性发作。丝虫病生活史(3)精索炎症:附睾炎、睾丸炎、睾丸和附睾肿胀、压痛、精索结节、压痛。(4)肺嗜酸性细胞浸润综合征:可见寒战、发热、咳嗽、哮喘等症状。梗阻性淋巴管病表现为淋巴结病、淋巴管病、睾丸鞘膜积液、乳糜尿、象皮肿(多见于下肢、阴囊和上肢)、淋巴性腹水和乳糜性腹水。诊断条件:1。疫区生活史。2.可能出现复发性淋巴结炎、逆行性淋巴管炎、乳糜尿、精索炎症、象皮肿、淋巴性腹水和乳糜性腹水。3.丝虫病血象实验室检查(1):早期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免疫学检查: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3)病原学检查①下午10至次日凌晨2时,取耳垂血3滴,置于载玻片上,直接寻找微丝蚴。②从乳糜尿和鞘膜积液中发现微丝蚴。③下肢淋巴结活检找成人。4.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应与细菌性淋巴结炎相鉴别。病理性疾病班氏丝虫病的辨析如果不是日本对华战争,日本人可能不会太关注台湾省丝虫病的流行,麦克斯韦与城、村不同的说法会是一个历史悬案。日本为确保台湾省海峡的通道优势,从1935开始扩建澎湖马公海军基地,增强舰艇的维修能力。基于军部保障劳工健康的要求,当时马工请港医院海军医官田中重雄,在澎湖马公基地,为来自澎湖的229名劳工进行检查。发现有丝虫病临床症状者99人,占检查总人数的43.3%;其中37人发现外周血有血丝虫,占检查总人数的16.2%。重要的是,田中重雄第一次证明这些病人都是班氏丝虫病的受害者,这次调查也是台湾省历史上第一次通过科学检查证实这种丝虫病的存在。Tanaka根据患者提供的信息,认为Bancrombiculiasis不仅在马公高度流行,在澎湖列岛的其他岛屿也高度流行。就像新竹军医中村幸雄发现肺吸虫病第二宿主一样,像田中重雄这样的二级军医的研究报告,还是要经过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也就是台北帝国大学医学部的追认,才算通过了正确的科学评审程序。1939当时正处于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准备阶段。台北帝国大学医学部寄生虫学著名教授横河丁带领该校小林秀吉、友本良香、、卢万德、横河宗雄(横河丁之子)等五位专家,组成丝虫病调查小组来澎湖确认田中的报告,医生跨过大规模调查的尺度。调查组对马公、白沙、西屿岛4个村、2所公立学校的2843人进行了检查,发现244人感染班氏嗜血杆菌,感染率为8.6%。确认澎湖为班氏丝虫病高流行区,并不能解决麦克斯韦的观察与城村结论的差距。黄又针对本岛屏东地区,在万丹庄、小邱丘进一步进行了丝虫病抽血试验。在接受检查的5267人中,未发现阳性携带者。根据黄的发现,横河认为台湾省西南沿海的一个村落极有可能位于马公地区,而不是台湾省本岛。但战后范秉钧引用1958到60年代的一系列调查,却发现本省很多患者来自台湾省西南沿海各县。本研究调查了台湾省岛内15个县的150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000人。检查总人数为178,421,阳性反应2670人,平均丝虫病感染率为1.5%。本研究证实台湾省西南部五县二十三个乡镇为班氏丝虫病感染区,其中包括云林县麦寮乡。嘉义县的鹿草和朱彝乡;台南县华杉、新华、延水、西岗、永康、归仁、关庙、仁德、麻豆乡;高雄县的冈山、紫关、大社、托米、永安、湖内、鹿竹、盐朝、林园、桥头乡;以及屏东县的城乡。马来人血丝虫病的发生是世界性的,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马来丝虫病局限于亚洲,主要流行于东南亚。我国多个省份均有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感染,但东南沿海地区感染率较高: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其中上述省份两种丝虫病混合感染的比例最高,平均约为20%。根据范炳振和徐宇杰的研究,班氏丝虫病应该是台湾省的主要疾病,台湾岛内应该没有马来丝虫病病例。但从1949到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大陆撤兵到台湾,带来了一些已有的马来丝虫病病例。根据他们的追踪调查,中国大陆约有27000名丝虫病患者,其中一半感染了马来丝虫病;但在1955,从浙江陈达岛撤退的岛民中,有96%感染了马来丝虫病。需要注意的是,靠近大陆的马祖和金门的本地病例,除了大陆撤离人员带来的马来丝虫病病例外,均为班氏丝虫病患者,虽然两地丝虫病感染率高达45%。除台湾省、澎湖、金门、马祖在政府控制之下外,没有马来西亚丝虫病病例。在台湾生活了几十年,仍然没有马来西亚丝虫病的病例。看来这四个地方都不具备有效传播马来西亚丝虫病的媒介。但从蚊媒种类来看,中华按蚊是马来亚丝虫病的重要媒介,在我国东南沿海和台湾省、澎湖、金门、马祖等地普遍存在。为什么重要蚊媒的存在不会引起丝虫病的传播,可能需要从中华按蚊的生境习性、人们的生活方式、环境发展等因素进一步探讨。根据上述从中国东南沿海到台湾省的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的感染现象,不难看出,虽然特定蚊媒的环境条件和生态圈很广;但丝虫病的风险率和类型仍因地而异。这些差异不仅决定了今后防治的成败,也表明了当地居民在经营或开发自然环境后,对特定蚊媒的生存条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导致不同地方出现不同的丝虫病感染情况。治疗措施:西药治疗(1)病原体治疗:乙胺丁醇每日600mg,分2-3次,1周为1个疗程,间歇3个疗程;呋喃唑酮:每日20mg/kg体重,分三次服用,7天为一个疗程。(2)对症治疗:淋巴组织急性炎症时可口服解热镇痛药或泼尼松;乳糜尿可用12.5%碘化钠溶液作肾盂加压灌注或手术治疗。鞘膜积液的外科治疗;象皮病可以捆绑或理疗。用中药(1)治疗,特点是热毒炽盛:四肢及* * *,肿痛,红压痛,发热畏寒,舌红苔黄,脉数。治疗:清热解毒。处方:金银花30g,连翘15g,野菊花10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30g,苦参30g。(2)湿热下注:下肢肿痛,恶寒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滑,小便不利。治法:清热利湿。处方:萆薢15g、石菖蒲10g、黄柏10g、车前子15g、白术10g、茯苓15g、石韦10g、乌梅。(3)虫阻经络:下肢肿胀,皮肤粗糙,苔薄黄腻,脉滑。治疗:杀虫,散结,通络。处方:制马钱子1.5g,穿山甲15g,川牛膝15g,当归10g,木瓜10g,防己10g,泽泻15g,路路通65438+。(4)桃干(未成熟的桃干)和石榴皮干10g,茶树干3g,盐少许。将前三种食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熬汤,去渣,加盐调味。喝汤。药方:治丝虫病,5元。用法:酒半糖半水煎服,早晚各服一剂。药方:治丝虫病伴下肢象皮肿,红苋菜不限。用法:煎汤常服。对症治疗1。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泼尼松、强的松、阿司匹林可口服2-3天。细菌感染患者加用抗菌药。2.乳糜尿。卧床休息,抬高骨盆,多喝白开水,多吃贻贝,限制脂肪和蛋白质饮食,中药治疗。3.大象皮肤肿胀。(1)保持患肢皮肤清洁,避免挤压摩擦和外伤。②放射热捆绑疗法:将患肢放入60-100℃的砖腿炉或电烤箱中,1次/天或隔天一次,每次30分钟,1个月为一个疗程,一年2-3个疗程可行。③手术治疗:下肢严重者可进行皮肤移植,阴囊象皮肿可进行整形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