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如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中药
西医认为耳鸣可由中耳炎、耳垢过多、听力下降等问题引起,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甚至会损伤听力细胞,导致早期听力下降。但如果耳鸣问题依然存在,除非受到噪音或耳部疾病的影响,那么很可能与个人体质有关。中医的意思是耳鸣可以分为虚和实。虽然不致命,但间歇性耳鸣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甚至影响听力。所以,改善生活习惯,结合适当的饮食,按压穴位,可以改善耳鸣。
注册中医陈汉雄指出,“耳鸣”是指耳内有清脆的声音,耳鸣的成因可分为实病和虚证。“虚症主要是肾阴不足所致,所谓‘肾开窍于耳’,就是肾出了问题,可以反映在耳朵上。如果日常身体过于劳累,生活压力大,可引起肾虚;至于实证,多与肝有关,如肝火扰乱、痰火郁结、风热侵袭等。”
陈旭指出,由于夏季天气炎热,人们更容易感到燥火,肝火会停滞在血管中。此外,大部分人喜欢喝冷饮,会容易把湿化为痰,导致痰火弯曲,所以耳鸣在夏天多为真性疾病,肝郁的人更容易头晕头痛。
现代人普遍工作压力大,再加上休息不足,熬夜,增加了耳鸣的几率。陈医生指出,平日里比较急躁的人更容易耳鸣。“因为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做事比较急于求成,所以肝脏容易发热。如果他们睡得晚,身体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就会加重肝脏的负担,使真正的症状变得虚弱。另外,如果再喝冷饮,会导致痰火弯曲。”他建议这类人要放松,每天少喝冷饮。
如果出现耳鸣,首先要明确症状,这样才能对症下药。相反,如果用错了药方,就会加重病情。如果是实性疾病,主要治疗方法是活血化痰,平肝潜阳。前者可用川芎、赤芍、桔梗。后者可以是牡丹皮、菊花、鲍鱼壳等。至于虚,要补虚,主要是滋阴降火,补肝肾。前者可用于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后者可以是山药、甘草、葛根等。
除了药物治疗外,日常的穴位按压也可以改善耳鸣,如按压合谷穴(位于手背与拇指、食指之间,虎口约两寸处)、听宫穴(靠近耳屏前方,开口后的凹陷处)、下关穴(位于耳前,颧骨下的凹陷处)。每个穴位可反复按压一分钟,有助于改善耳鸣。另外,如果同时出现头晕,可以按太冲穴(位于足背,大脚趾与第二脚趾之间两寸处),一起改善情况。当然,日常也要有规律。要保持充足的休息,早睡早起,保持愉悦的心情,多喝温热的饮料,减少耳鸣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