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胡索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拉丁学名5英文名6延胡索别名7产地来源8形态特征9生长繁殖10病虫害11采收加工654 38+02性味归经13功能主治14延胡索用法用量15用法说明16化学成分19.5检查19.5.1水分19.5.2总灰分19.6浸出物19.7含量测定19.7色谱条件和系统适用性试验19.7 7 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19.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654385438+09.8.1.1含量测定19.8.1.2鉴别、检查、提取物19.8.1.2醋延胡索延胡索19.8.1.2含量测定19.8.654382中成药使用中药延胡索3古籍延胡索药品说明书1拼音yán húsu;

2英文参考延胡索[朗道英汉词典]

延胡索[湘雅医学词典]

中药术语委员会。中医术语(2004)]

中药术语委员会。中医术语(2004)]

3.总结一下延胡索是中药的名称,来源于《本草》[1]。又名“元户所”。罂粟科延胡索的干燥块茎[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记载了该中药的药典标准。

4延胡索的拉丁学名(中药术语(2004))

5 .英文名延胡索(中药术语(2004))

6延胡索别名元胡、延胡索、元胡所、玄胡所[1]。

7来源及产地:延胡索块茎[1]。地点:浙江江苏【1】。

8形态特征延胡索的块茎扁圆形,内部黄色。地上茎高920cm,细长,稍有肉质。叶具长柄,总状花序,顶生或对生叶,花冠紫色。蒴果长圆形或椭圆形,种子卵圆形,小而有光泽。花期从4月到5月。结果期为5-6月。

9.延胡索生长繁殖喜温和湿润的气候,耐寒、耐旱、耐涝。最好选用中性或微酸性的砂壤土或阳光干燥度高、排水性好、保肥性强、腐殖质丰富的壤土。生育期约210天,禁止连作,前茬适宜种植中稻、秋玉米、红薯、白术、薏苡或谷子。

延胡索通过块茎繁殖。尤其是9月底到10初。还不如种条。按照1520cm的行距,开一条5cm深的浅沟,沟内交替种植两行,覆盖一层草木灰,边种植边覆土。每公顷种子消耗量为9001125kg。氮、磷、钾混合肥料可在生长期追施。因为地下茎分布在土壤表层,所以禁止中耕。拔杂草34次。

10延胡索病虫害有霜霉病、霜霉病、柄锈菌、菌核病;地面老虎、繁殖苍蝇、蟋蟀等。

11采收加工5月中下旬枯萎的地上部分,挖块茎,室内摊放,去须根,洗净,按大小分级,沸水煮至无白核,晒干或烘干(5060℃),一般烘干率为3∶1,每公顷产干货13t。

12性味苦,微辛,性温[1]。入肝胃经【1】。

13功能主要用于活血、益气、止痛[1]。治疗胃痛、胸痛、腹痛、突发性腰痛、疝气痛、痛经、产后瘀血腹痛、腹痛、跌打损伤[1]。现在用于治疗冠心病和心律失常[1]。

14元胡的用法用量:煎服,3 ~ 9g研磨粉,0.9 ~ 1.5g [1]。与醋配合使用可增强镇痛效果[1]。

小心使用。孕妇不宜服用[1]。

16化学成分本品含延胡索乙素、乙素、乌格林、黄连碱、去氢延胡索乙素等多种生物碱[1]。还含有左旋四氢小檗碱、石松碱和二氢血根碱[1]。

药理作用17四甲基苯酚盐、B-四氢巴马汀和软骨素对小鼠、大鼠和家兔有镇痛作用[1]。B的镇痛作用优于吗啡,但无明显成瘾性,可与吗啡产生耐受和交叉耐受[1]。不同剂量的B对各种动物有催眠、镇静、安神作用[1]。还具有明显的中枢止吐和降温作用[1]。脱氢四氢巴马汀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有保护作用,抑制内脏平滑肌[1]。延胡索乙素具有降血压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其左旋形式是脑中多巴胺的阻断剂,其右旋形式是多巴胺的释放和排空剂[1]。b还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垂体-肾上腺系统,有抗胃溃疡作用[1]。

18延胡索中毒延胡索又名元胡、紫堇,为罂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延胡索的块茎[3]。辛、苦、温[3]。

18.1不良反应机制块茎含有近20种生物碱,如延胡索乙素、左旋四氢黄连碱等[3]。延胡索能抑制神经中枢和麻痹、脊神经和四肢肌肉。大量口服延胡索可引起血管麻痹、呼吸抑制、心功能不全等中毒症状,偶尔引起惊厥[3]。

18.2临床表现中毒潜伏期约为1 ~ 4h,中毒剂量为60 ~ 120g [3]。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心跳微弱、脉搏微弱、四肢无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可引起休克,偶有抽搐[3]。

18.3治疗点1。早期解毒应催吐洗胃[3]。同时静脉滴注5%葡萄糖生理盐水,促进毒物的排泄[3]。

2.对症治疗,使用兴奋心肌的升压药物,如间羟胺,恢复压力敏感性等。,进行选择,必要时给氧。如果出现惊厥,可使用苯巴比妥钠、水合氯醛、地西泮[3]。

19延胡索(延胡索)药典标准19.1称为延胡索(延胡索)。

延胡索

延胡索

19.2来源本品为罂粟科延胡索的干燥块茎。初夏茎叶枯萎时,挖除须根,洗净,沸水煮至无白心,取出晒干。

性状19.3本品为不规则扁圆形,直径0.5 ~ 1.5厘米。表面呈黄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的网状皱纹。顶部有微凹的茎痕,底部有突起。硬而脆,切面呈黄色,有角质和蜡状光泽。轻微的呼吸和苦味。

19.4鉴别(1)本品为绿色和黄色。糊化淀粉颗粒是淡黄色或几乎无色的。下表皮厚壁细胞黄绿色,多角形,方形或长形,壁稍弯曲,木质化,部分增厚如珠,有细坑。螺纹导管直径为16 ~ 32 μ m

(2)取本品粉末65438±0g,加甲醇50ml,超声30分钟,过滤,滤液蒸干,残渣加65438±00ml水溶解,加浓氨水试液使其呈碱性,用乙醚振摇萃取三次,每次65438±00ml,合并乙醚溶液,蒸干,残渣加65438±0ml甲醇使其呈碱性。另取延胡索65438±0g作为对照药材,同法制备对照药材溶液。然后取延胡索乙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药典一部2010版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2 ~ 3 μ l,分别点于用1%氢氧化钠溶液配制的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丙酮(9: 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放入碘罐中约3分钟,取出,挥发。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9.5检查19.5.1的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5.0%(药典2010版附录ⅸ h第一法)。

19.5.2总灰分不得超过4.0%(药典2010版附录ⅸ k)。

19.6浸膏按《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药典一部2010版附录ⅹ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以稀乙醇为溶剂,不得少于13.0%。

19.7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药典一部2010版附录ⅵ D)。

19.7.1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是甲醇0.1%磷酸溶液(三乙胺调节至pH 6.0)(55∶45)。检测波长为280纳米。以延胡索乙素峰计算,理论板数应不低于3000。

19.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延胡索乙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46μg的溶液。

19.7.3试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约0.5g(过3号筛),称定,置于平底烧瓶中,准确加入50ml浓氨水试液-甲醇(1: 20),称定,冷浸1小时,然后加热回流1小时。精确量取25ml连续滤液,蒸干,残渣用甲醇溶解,转移至5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过滤,取连续滤液。

19.7.4测定方法分别准确吸取10μ1的对照溶液和供试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

以干品计,本品含延胡索乙素(C21H25N04)不得少于0.050%。

19.8延胡索(延胡索)饮片19.8.1炮制19.8.1延胡索除去杂质,洗净,干燥,切成厚片或随时间捣碎。

本品为不规则圆形厚片。外皮呈黄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切面呈黄色、角质、蜡质。轻微的呼吸和苦味。

19.8.1.1含量与中药相同,延胡索乙素(C21H25N04)含量不得少于0.040%。

19.8.1.1.2鉴别、检查、提取同药材。

19.8.1.2醋延胡索,将延胡索洗净,按醋煎法(药典一部2010版附录二D)炒干,或按醋煮法(药典一部2010版附录二D)煮至醋完全吸收,必要时切成厚片或捣碎。

本品外形为延胡索或片剂,表面和断面黄褐色,质硬。略带醋香。

19.8.1.2.1含量与药材相同,延胡索乙素(C21H25N04)含量不得少于0.040%。

19.8.1.2.2鉴别、检查、提取同药材。

19.8.2性味、归经辛、苦、温。入肝脾经。

19.8.3功能主治:活血、行气、止痛。用于胸痛、胁痛、胸痛、闭经痛经、产后瘀滞、外伤疼痛。

19.8.4用法用量3 ~ 10g;研磨吞服,一次1.5 ~ 3g。

19.8.5存放于干燥处,防止虫蛀。

19.9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