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环境需要控制哪些环境条件?

猪环境是指影响猪繁殖、生长和发育的生活条件。是猪舍内由空气温度、湿度、光线、气流、声音、微生物、设施设备等构成的特定环境。在猪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人工调控,使猪生活在符合其生理要求、便于发挥高生产性能的小气候环境中,以达到高产的目的。

一、猪对舍内温度和湿度的要求

1.环境温度

猪是温血动物,体温为38.7 ~ 39.65438±0℃。由于汗腺不发达,皮下脂肪厚,散热困难,猪的耐热性很差。为了保证猪的正常生长和生产性能,需要为猪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各类猪对环境温度的要求见表3-2。

表1各种猪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

(1)温度对猪的不利影响如下。

①温度过高,猪的采食量减少,增重缓慢,舍内滋生细菌,影响环境卫生,种猪繁殖能力下降,猪的发病率增加,如腹泻、喘息、流行性感冒等。

②温度过低时,猪吃的饲料一部分用于御寒,有效利用率下降,生长和生产性能受到阻碍,猪的发病率增加,特别是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2)猪圈温度的控制。

猪舍的温度主要取决于猪舍内热量的来源和散失程度。在没有供暖设备的情况下,热量的主要来源是猪散发的热量和阳光获得的地面热量,热量的损失主要与猪舍的结构、材料、通风设备和管理有关。①冬季保温防寒的主要方法是适当增加猪的密度,合理设计猪舍内的照明和通风设备,提高屋顶和墙体的保温性能,及时维护门窗,控制门窗的开启。②夏季防暑降温的主要方法是增加通风、给猪洗澡、酌情降低饲养密度、猪舍周围绿化遮阳、遮盖天窗、搭建棚子。育肥猪在炎热的夏天用冷水降温,效果不错。

2.环境湿度

猪适宜的环境湿度为65% ~ 75%(相对湿度)。高湿和低湿对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都有不利影响,其对猪的影响主要随着其他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温度的变化。

(1)高温低湿。使猪圈内空气干燥,使皮肤和暴露的黏膜发绀,易患呼吸道疾病和疥疮。

(2)高温高湿。使猪很难蒸发水分,导致食欲下降,甚至厌食,生长缓慢。另外,饲料和垫草容易发霉,会滋生细菌和寄生虫,诱发猪生病。

(3)低温高湿。猪散发的热量增加,寒气加剧,从而影响猪的增重,降低饲料利用率。

许多生产实践证明,低温高湿对猪的生长极为不利,容易引起猪的风湿、麻痹、水肿、腹泻、流感等疾病。因此,保持猪圈干燥有利于猪的健康、生长和繁殖。在温度适宜或略高的情况下,稍微高一点的湿度有助于猪圈里的灰尘下沉,使空气洁净,有利于呼吸道疾病的防控。

目前猪舍湿度过大是养猪生产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其预防措施主要有。①尽量减少屋内水汽来源,加强通风;②猪舍粪沟的倾斜角度应在3度左右,地面应平整,无积水;③尽量提高屋顶和墙体的保温性能,防止水汽凝结;④哺乳母猪舍和仔猪舍的温湿度要求严格,应注意合理控制。

二、猪对室内空气的要求。

现代猪群密度增加,不良的空气环境对猪群的健康和生产有重要影响。

1.有害气体

在猪圈里,猪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加上粪便和尿液分解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会使猪圈里的空气变脏。氧气不足时,猪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当有害气体含量超标时,不仅会对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产生不利影响,还会引起猪的多种中毒疾病。因此,在封闭的猪圈里一定要注意通风,及时清理粪便和尿液,降低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含量。猪圈有害气体最高允许含量为二氧化碳0.15%,硫化氢0.001%,氨气0.003%。

2.气流速度

猪圈的空气流动是由于不同部位空气温度的差异造成的。空气受热上升,留下的空间被周围的冷空气填满,形成气流。在炎热的条件下,只要温度低于猪的体温,空气流动就有利于猪的散热。低温下,气流会增加猪的散热,对猪不好。因此,猪圈内要保持适当的气流,不仅可以使猪圈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成分均匀,还有助于排除猪圈内的污浊气体。在寒冷的季节,要特别注意贼风的侵袭。一般猪舍的气流见表3-3。

3.灰尘和微生物

由于饲养管理人员的操作以及猪的活动、饲养和排泄,猪圈内会产生大量的微生物和灰尘。如果在封闭的猪圈里用干粉喂猪,容易形成大量的粉尘,落在猪的体表,影响皮肤的散热和健康,经常出现皮肤瘙痒甚至炎症;灰尘被吸入猪的呼吸道,刺激鼻粘膜,对猪不好;灰尘往往携带病原微生物,使猪感染其他疾病。因此,应注意绿化猪圈周围环境,加强猪圈通风,改善猪圈空气质量,保证猪的健康。

表2不同猪舍的适宜气流(∕米)

第三,猪对屋内光线的要求

一般来说,仔猪需要更多的光照,成年种猪需要适当的自然光,育肥猪需要较少的光照。在开放式猪舍、半开放式猪舍和有窗户的一般猪舍,以自然采光为主,必要时辅以人工采光;在封闭的猪圈里,主要靠人工照明。各种猪舍的照明要求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