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肚脐眼肠鸣腹泻是怎么回事?腹泻用艾灸肚脐眼吗?
一般第一次艾灸肚脐眼,有些人会有肠鸣和拉肚子。这恰恰说明艾灸的技术很到位,因为艾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打通体内所有堵塞的关节通道,为你驱逐邪气。这期间会有很多疾病排出反应,比如肠鸣、放屁、轻度腹泻等。
2.艾灸促进肠道蠕动。肚脐是人体经络穴位中的神阙穴。艾灸神阙穴有温中散寒止痛之功效。艾灸肚脐还能促进胃肠蠕动,当肠道蠕动加快时,会因肠鸣而出现腹泻。这种情况不用担心。休息2-3天仍可继续艾灸。
2艾灸肚脐眼治腹泻也可以艾灸肚脐眼治腹泻,但不一定要单独艾灸肚脐眼,需要配合其他穴位进行辩证艾灸,才能达到更好的止泻效果。
腹泻艾灸法1。寒湿泄泻
症状
临床上,患者可出现稀便,如水样便、腹胀疼痛、肠鸣音、胸闷、纳差、尿少、肢体乏力,或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肢体疼痛、舌苔白腻等症状。治疗以温中散寒为主,祛湿止泻为辅。
艾灸穴位
主要穴位:舒天、足三里、阴陵泉。
配穴:大肠俞、神阙、中脘。
艾灸方法
1.温和灸:在距皮肤2 ~ 3厘米处熏烤艾条,使皮肤有强烈刺激感。每个穴位艾灸5分钟。如果皮肤产生小水泡,就让它自然吸收,刺激是可以忍受的。
2.隔姜灸:用2 ~ 3 mm厚的姜片,中间开几个孔,上面放艾绒做成花生大小的艾炷,每个孔5 ~ 7根,每日1次或隔日1次,7 ~ 10天为1个疗程。
3.艾炷灸不留疤痕:在艾灸点涂上蒜汁,放上一个中等大小的艾炷,待皮肤有烧灼感时,换上新的艾炷。艾灸3-5年,穴位下皮肤充血潮红。
二、脾虚泄泻
症状
临床上患者可看到大便呈水样,时间延长,反复,水谷无变化。吃油腻食物时大便次数增多,不思饮食,食后不适,面色蜡黄,精神倦怠,舌淡白有苔。治疗应以健脾益气止泻为原则。
艾灸穴位
主要穴位:关元穴、舒天、中脘、足三里。
配穴:脾俞、大肠俞。
艾灸方法
1.艾条灸:将艾条燃烧后,挂在穴位上,在距皮肤3厘米处用艾火熏烤。每个穴位艾灸10 ~ 15分钟,每天1 ~ 2次,5 ~ 7天为1个疗程。
2.隔姜灸:用2 ~ 3 mm厚的姜片,上面放艾条做成花生大小的艾炷,每孔3 ~ 7个强,每日1次或隔日1次,每5 ~ 7天为1个疗程,每1个疗程间隔3天。
3.椒饼灸:取内置药粉约0.3cm厚的椒饼,放在穴位上,每次选择2-4个穴位,将艾炷放在上面灸。每穴3-5强,温润舒适,5-7次为1个疗程。
第三,肾虚腹泻
症状
患者多为老年人。临床上可出现谷末后便溏不消,黎明前腹痛,肠鸣后腹泻,四肢冰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等。治疗应以温补脾肾、固涩止泻为主。
艾灸穴位
主要穴位:舒天、命门、关元、百会。
配穴:中脘、足三里。
艾灸方法
1.艾条灸:将艾条燃烧后,挂在穴位上,在距皮肤3厘米处用艾火熏烤。每个穴位艾灸10 ~ 15分钟,每天1 ~ 2次,5 ~ 7天为1个疗程。
2.隔姜灸:用2 ~ 3 mm厚的姜片,中间开几个孔,上面放艾绒做成花生大小的艾炷,每个孔3 ~ 7根,每天1次或隔日1次,5 ~ 7天为1个疗程。
3.隔附子饼灸:每次选取2 ~ 4个穴位,将艾炷放在附子饼上灸,每个穴位3 ~ 5强,隔日1次,5 ~ 7次为1个疗程。
4.龙灸:腹部经络上的龙灸。
需要注意的事项
1.针刺治疗急慢性腹泻有效,但对严重脱水或恶性病变引起的腹泻应采取综合治疗。
2.去龙灸旅游时,要注意防止患者被烫伤。
3艾灸肚脐眼的功效与作用1。艾灸肚脐眼可增强脾胃功能,升阳降浊,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主治胃痛、恶心、呕吐、腹泻。
2.艾灸肚脐眼可以激发三焦的理气功能,疏通经络,使气机通畅,促进新陈代谢,减少脂肪,有助于缓解排尿困难、水肿和肥胖。
3.灸脐眼可调理冲任、固经安胎,适用于调理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不孕、黄褐斑、面色晦暗。
4.灸脐眼可理气活血,适用于调理肠麻痹、手脚麻木及各种酸痛。
5.灸脐眼可以调节脏腑营养平衡,使气血通畅,有助于安神。常用于治疗盗汗、自汗、带下、梦遗、遗精、惊悸、失眠。
4艾灸对腹眼的副作用1。艾灸肚眼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误判身体的体质,导致身体不适。比如肚脐受损或发炎,就要禁止在腹眼上艾灸,以免加重炎症。
2.但由于体质和症状的不同,在肚脐眼艾灸可能会引起发热、乏力、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继续艾灸即可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