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标书

很多人已经开始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2013,最难的问题就是申请中的‘创新’。

总的来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鼓励创新和探索,这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灵魂。所以如果申请写的保守,被拒绝的可能性很大。总结我十几年写申请和评审国家自然基金的经验,没有资助的项目基本都是没有太多新意的申请。

但是,还有一种情况。申请提交后得到的回应是“吹牛”,申请中要学习的内容站不住脚或者根本不可能实现。

书中有两种情况被认为是“吹牛”。一种情况是真的“吹牛”,为了拿项目,写毫无根据的“创新”。另一种情况是,你的创新可能太超前,超出了评委的理解范围,评委认为不可能完成研究内容。

创新程度有时候很难确定!

前天晚上走了之后又想到了这个问题。我当时是这么想的。如果我是法官,我会看到走在前面的人“先进”,后面的人“落后”。一般来说,我会同意补贴“先进”的,不会同意补贴“落后”的。而且前面人越多评价分越高,最好能让我在前面看得更清楚。

但是,如果走在我前面的人太超前,在我的视线之外,我不确定这个人是否存在。这时候就要判断它的可能性了。在实际的评价工作中,这种情况极有可能被否决。

所以在写应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创新的程度,尤其是创新的基础是什么。如果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创新)是根据目前取得的进展或数据一步一步推导出来的,让人觉得有理有据,获得认同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是空穴来风,往往会觉得不合理,被拒绝。

事实上,在实际评价中,被拒绝的书不一定是不好的,一些被拒绝的好书可能是不被书评人理解的原因。

一本创新点非常好的书,不一定能确定,所以前几天有一篇博文是关于这个问题的。

最简单的项目往往是一个笔记本,其中前一个申请人的一些研究数据已经显示出“创新”的迹象。虽然这种‘创新’已经超出了审稿人的‘视线’,但这些获得的研究数据已经说服了审稿人给出‘优先资助’的结论。

当然,这还不包括资金申请审核中的异常因素。

“地球绕太阳转”的说法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已经不是新的“常识”了,但是对于哥白尼时代的人来说,却无法理解,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哥白尼也不是所有人都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