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骨的作用和功效,有哪些副作用?

出处出自《名医录》。

拼音名称g \u g \u

英文名狗的骨头

来源

药材来源:犬科动物的骨头。

拉丁植物和动物矿物名称:犬

采收与贮藏:宰杀后,剖开去骨中筋骨,将骨悬挂于通风处晾干,不可暴晒。

在它的原始形式中,家犬是家畜的一种。狗的大小和颜色因品种而异,一般的狗体格匀称。吻部长,眼睛呈椭圆形,耳朵结实或下垂。四肢科学有力,前肢5趾,后肢4趾。它有爪子,但是爪子不能伸。尾巴呈环状或镰刀状。狗是食肉动物。长期驯化的结果,它们变成了杂食动物。它们的嗅觉和听觉非常灵敏,记忆力强,跑得快。

栖息地分布

生态环境:狗一年繁殖1-2次,后代数量因品种而异。一般2-3,最多12。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都有养。

性状鉴定显示,全身骨骼约300块,其中颅骨46块,脊柱50-53根,肋骨和胸骨27根,附肢176根。狗的头骨近椭圆形(不同品种不同),多为42齿的扁骨;枕骨1,蝶形。狗的脊椎由50-53块椎骨组成。除骶骨由3块骶骨和1块骨组成外,其余椎骨分离,有7个颈椎柱,环椎无椎体和棘突。枢椎椎体最长,棘突扁平高,呈细长板状。胸椎13,呈半圆形,胸椎近等长,前端略凸,后端略凹,最后胸椎棘突略前倾。腰椎7块,椎体明显上下扁平,骶骨3块,骨体短小近方形。尾椎骨由20-23块尾椎骨组成。前6节尾椎有完整的椎弓根,之后逐渐消失。肋骨13对,其中真肋骨9对,假肋骨4对。肋体窄而厚,曲率大。胸骨有8个,胸骨段1最长,前端略钝圆,最后胸骨段1前宽后窄。肩胛骨长椭圆形,两侧肩胛骨呈V字形排列。肱骨为长骨,略呈螺旋状扭曲,骨体两侧略扁平。前臂由桡骨的尺骨组成,两块骨头的上下两端紧密相连,中间有一个狭窄的肌肉间隙。桡骨向后压扁,体内有两个弯,上端小,桡骨头不规则,下端粗,不规则四边形。尺骨比桡骨长,上端较粗,下端较小。有7块腕骨,5块掌骨和5块指骨。除了1指骨有两个关节外,其他四个指骨都是由三个关节组成的。髂骨有1对,包括髂骨、耻骨、坐骨,都止于扁骨。股骨呈圆柱形,髁厚,前后平,上端为球形肌肉骨骼,两髁间为滑车面。腿骨包括胫骨、腓骨和髌骨。胫骨和腓骨几乎与股骨一样长,胫骨粗且与腓骨平行,上骨与胫骨之间有间隙,下骨与胫骨平且密。后脚骨包括附骨、跖骨和趾骨。7块跗骨,排成2排。跖骨和趾骨在排列上类似于前脚掌骨和趾骨,趾骨多为4排,缺少1趾骨。狗骨的骨头坚实,不重,白色或黄白色。切面不平整,骨腔内网状髓质不明显,骨内有油污。火发出臭味。

化学成分化学成分,取决于骨头的种类等。新鲜的骨头含有大约50%的水,65,438+06%的脂肪,65,438+02%的胶原蛋白和22%的无机物。无机物一半以上是磷酸钙,其次是碳酸钙(约10)。虽然氟化钙含量低,但仍是骨骼的重要成分。

加工好的狗骨头,用温水洗净,润湿,刮去残留的肌肉,晾干,粉碎成小块。

性质甜;咸;性温度

经络经络、脾经;肝脏;肾经

功能主要是补肾黑骨;祛风止痛;止血止痢;敛疮生肌;内部湿关节痛的适应症;腰腿无力;四肢麻木;崩落区下方;旷日持久的痢疾;创伤性出血;儿童颅骨切除术;痈、肿、疮、瘘;冻伤。

内服用法用量:酒泡或烧研成粉,每次1.5-3g。外用:适量,锻黄,研末,敷之。

各种展览

1.《名医实录》:烧灰治痛生肌。

2.陶弘景:烧屑治疮、痿、妒乳痈。

3.《本草》:煎成粥,热补,使妇人生儿育女。

4.《舒本草》:主补,小儿惊风,止利。

5.《本草纲目》:烧灰,饮米而服日用,治久歇痢疾;猪脂肪调整,鼻子酸痛。

6.《四川中医志》:治风湿关节痛,骨寒风痛,腰腿无力,四肢麻木。

《中华本草》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