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西湖相关的历史文化常识

1.关于“西湖文化”

2008年下半年,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国家文物局正式列为2010年度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荐项目。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相关要求,凡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都必须通过立法加以保护,并有长期、充分的规范措施。因此,特殊保护的法律法规需要作为申请的内容之一提交有关部门审查。目前,我市已制定了三部地方性法规对西湖风景名胜区、西湖水域和西湖龙井茶基地进行保护和管理,但没有专门立法保护西湖文化景观不受其突出的普遍价值和其真实性、完整性不受社会发展变化的负面影响。

同时,作为本次申遗的对象,西湖文化景观的保护区和缓冲区与我市地方性法规规定的西湖风景名胜区和外围保护区并不完全相同,其保护区域、保护内容和要求也有较大差异,需要出台专门的法规予以界定。此外,还需要专门的法律法规为西湖申遗的整治和西湖文化景观的日常保护管理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根据我市西湖遗产申遗的统一部署,该项目早在年初就列入了2008年立法计划。今年以来,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园林局、市文化局)和市法制办开展了大量立法调研工作,通过广泛收集相关资料等形式,对比研究了申遗立法情况,围绕立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并赴广东、福建等地调研申遗立法工作。

在起草后期,为了使申遗的立法更有针对性, 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园林局)、市法制办还专程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西湖申遗文本和保护规划的委托编制单位)与陈等专家座谈,研究确定草案的相关内容。 特别是要根据西湖申遗的总体思路,明确西湖文化景观的保护对象、内容和要求,使之与申遗文本和保护规划相一致。 今年9月底,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园林局、文化局)给我发来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征求意见稿。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的指示,我办立即启动《办法》的审核论证工作,并将初稿送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向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CPPCC办公厅、CPPCC社会法制和港澳台侨委员会、各区县(市)人民群众和市直* * *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征求意见,同时在杭州* *门户网站和杭州法制网上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同时,市法制办组织市级相关部门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西湖区* * *也派人参加了会议。此外,根据《办法》的专业特点,市法制办还听取了从事城建、法律、文化等方面的NPC代表和CPPCC委员的意见。

总的来说,各方面都没有原则性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市法制办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办法》,形成了市常务会议审议稿,提请审议。

二。主要内容说明《办法》第二十五条,主要内容如下: (一)关于适用范围。目前,西湖文化景观仍处于申报阶段,属于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的项目,相应地在第二条第一款规定了申报范围。

一旦申遗成功,西湖的文化景观将不再属于我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项目,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仍需要专门的保护管理条例。因此,第二条第二款作出了相应的衔接规定,即西湖文化景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后,其保护和管理仍按本办法执行。(二)关于保护对象和要求。

《办法》第七条将西湖文化景观的保护对象界定为南宋至清代(公元13~18)形成的“两堤三岛”总体格局、“三面三山一城”的空间环境、“四字胜景”系列、相关重要历史文化遗迹、西湖龙井茶园和自然景观。第八条针对不同的保护对象,规定了相应的保护内容或要求。

这是《办法》的核心内容,必须与申请文本和申请保护方案的相关表述保持一致。我们已经就申遗事宜与国家相关专家进行了沟通,并达成一致。(3)规划、建设和环境保护。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实施操作指南》,申请文件除了申请文本外,还需要编制专项保护规划。对此,《办法》第九条规定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规划的地位和内容,第十条根据《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文化部令第41号)规定了规划的制定程序。

西湖文化景观保护区内应严格控制建设活动。《办法》对保护区和缓冲区的区分有不同的要求:第十一条规定了保护区内禁止建设的项目;第十二条规定了保护区内建设项目控制的相应措施,包括西湖管委会审查选址时的可行性评估和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建设单位制定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方案的论证备案制度;第13条规定了缓冲区内建设项目的一般要求和规划缓冲区位置的要求。环境保护是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办法》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规定了环境容量控制和实施环境保护的原则及相关措施。

(四)关于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法律责任。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制度遵循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制度,《办法》第四条对西湖文化景观进行保护和管理。

2.关于西湖的历史和传说

西湖是一个泻湖。据史料记载,远在秦朝,西湖还是一个与钱塘江相连的海湾。高耸于西湖南北的吴山和抱石山,是当时环绕这个小湾的两个岬角。后来由于潮汐的影响,泥沙在两个岬角堆积,逐渐成为沙洲。从那以后,沙洲向三个方向扩张:东、南、北。最后吴山和宝石山的沙洲连在一起,形成冲积平原,把海湾和钱塘江隔开,原来的海湾变成了内湖,西湖就这样诞生了。

“西湖”这个名字最早始于唐朝。唐朝以前,西湖有武林水、明升湖、金牛湖、龙川、乾元、钱塘湖、尚湖等名称。宋代苏东坡镇守杭州时,曾吟诗赞美西湖,说:“水明水秀。山空多雨。要比西湖西湖,淡补总相宜。”诗人巧妙地将西湖比作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美人石,因此西湖被昵称为“习字湖”。

当然最经典的传说还是白蛇传,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3.关于历史名城杭州的一些历史知识

杭州历史悠久,早在4700年前就产生了良渚文化。五代南宋吴越国的都城就在这里,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

杭州文化底蕴深厚。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明清文化形成了完整的文化发展系列。西湖的一草一木、房屋椽子,都带着历史的印记。

西湖边的名人:杭州文风繁荣,名人辈出。根深蒂固的江南文明也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他们不仅给杭州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西湖的风景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尊严。

“杭州”的由来:相传大禹到会稽(今绍兴)参加诸侯会议,在杭州(杭州,方舟)登陆。因为他叫“余杭”,后来就演变成了“余杭”,“杭州”这个名字正式出现在隋朝。杭州也被称为钱塘。

相传古潮入侵,当地豪门集资筑堤,取名“钱塘”,唐代为避民族禁忌改为“钱塘”。从县城到都城:春秋战国时期,杭州先后属于吴国、越国和楚国。

秦设郡,汉武帝设郡,隋设杭州。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和南宋先后定都杭州,是杭州历史上最繁荣、最显赫的时期。

此后,杭州一直是浙江和浙江的省会,解放后仍是浙江省的省会。杭州文化灿烂,积淀深厚。

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先后出现了各具特色的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和南宋。杭州历史悠久,早在4700年前就产生了良渚文化。五代南宋吴越国的都城就在这里,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

杭州文化底蕴深厚。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明清文化形成了完整的文化发展系列。西湖的一草一木、房屋椽子,都带着历史的印记。

西湖边的名人:杭州文风繁荣,名人辈出。根深蒂固的江南文明也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他们不仅给杭州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西湖的风景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尊严。

“杭州”的由来:相传大禹到会稽(今绍兴)参加诸侯会议,在杭州(杭州,方舟)登陆。因为他叫“余杭”,后来就演变成了“余杭”,“杭州”这个名字正式出现在隋朝。杭州也被称为钱塘。

相传古潮入侵,当地豪门集资筑堤,取名“钱塘”,唐代为避民族禁忌改为“钱塘”。从县城到都城:春秋战国时期,杭州先后属于吴国、越国和楚国。

秦设郡,汉武帝设郡,隋设杭州。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和南宋先后定都杭州,是杭州历史上最繁荣、最显赫的时期。

此后,杭州一直是浙江和浙江的省会,解放后仍是浙江省的省会。杭州文化灿烂,积淀深厚。

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先后出现了各具特色的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和明清文化,形成了完整的文化发展系列。杭州文化孕育和聚集了许多为祖国和家乡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民族英雄、忠臣义士、贤明的国家官员和能工巧匠,为杭州留下了光辉的篇章,构成了一个“文化之邦”的形象和品位。

西湖的一草一木、房屋椽子,都带着历史的印记。目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25处。

20世纪80年代以来,杭州先后建成了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良渚文化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胡庆余堂中医药博物馆、张小泉剪刀博物馆等,丰富了杭州的文化内涵。面向新世纪,杭州还将重点保护和建设一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区,如良渚文物分布区、五代吴越文化保护区、南宋皇城遗址保护区、鼓山清兴宫保护区、明末清初鼓楼民居保护区等。,继续建设一批历史名人纪念馆和专题博物馆,使杭州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仍保留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风貌。

4.谁知道西湖石雕文化的资料?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国人把杭州比作天堂,是因为杭州有西湖。

西湖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面积60平方公里,其中西湖水域面积约7平方公里,三面云山环绕,东邻历史文化名城杭州。西湖是以美为极致的湖泊型景区。西湖风景名胜区最基本的特点是其优美的景观、丰富的文化、人文历史、园林产品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

西湖的景观和文化是中国传统哲学“中庸”在文化和景观美学上的代表,在中国文化、历史和宗教发展史上具有极高的典型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价值。西湖与印支运动形成的内海斜锋叠加在马蹄形盆地上,导致燕山期(晚侏罗世)强烈火山喷发,进一步陷入坳陷。最后一次冰期结束,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形成西湖古湾。来自钱塘江和长江的泥沙在湾口形成沙坝,将海湾与外海隔离形成泻湖,雨水流使西湖稀释成淡水湖。

2000年以来,人类筑堤筑坝,疏浚治理,不断改造美化环境,使西湖始终是人们心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西湖山脉属于天目山残脉,被称为“植物王国”,被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西湖的自然植被与天目山的植物区系密切相关。依托天目山残存的矿脉和钱塘江的山川,形成了三面环山,中间碧水的湖泊地貌。山不高山绿,水不宽湖如镜。

湖外有山,山外有河,江湖相映,山川秀美。它的景观尺度恰到好处,给人一种自然、亲切、典雅、飘逸的美感。它是自然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具有强烈的审美效果,极高的审美价值和科研价值。

西湖景区靠近城市,城与景的结合一方面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它与城市共存共荣,和谐相处,始终保持着一个景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保持着景区的功能和特色。

西湖的景色极其优美雅致,不仅是旅游胜地,也是人类活动和生活的理想环境。风景名胜与历史文化名城的完美结合。

这在中国尚属首例。西湖被中国人认为是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完美结合,是人间天堂。

中国有三个著名的民间爱情故事:《梁祝》、《白蛇传》和《孟姜女在长城哭》。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和《西湖》关系密切,美丽动人的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西湖的景观和文化完全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和品味。这种强烈的审美倾向使中国人把最动人的爱情故事与西湖风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美景与人文之美的统一,世界罕见。

西湖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杰出代表。这是一道美妙的风景。

它体现了人类社会和居住的长期演变,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西湖风景区最大的特点是建筑美、人文美和自然美的高度结合。

利用自然,而不是模仿它。西湖和周围重叠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自然画卷。2000年来的文物和园林产品在山的水边和树荫下若隐若现,使建筑和环境达到最大限度的协调、渗透和融合。

如西陵印刷厂、温岚馆、小曲园、姜庄、刘庄、郭庄等都选在西湖森林的僻静处,与苏堤六桥成为景。西湖建筑充分尊重自然地形的起伏,因地制宜,或在湖边建水榭(平湖秋月),或在崖边做半亭景(六一春),或在崖边做吊脚楼(四照阁),使建筑与自然神韵相渗透。

美国长岛大学教授、国际美学学会主席、著名美学家阿诺德·伯连特认为“西湖是人工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典范”。西湖风景区在景观设计和造园艺术两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它们包括大量的古建筑、古墓葬、古石窟、古遗址和名人故居。这些文物古迹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西湖风景区的建筑艺术风格独特,艺术成就突出。西湖景观的意境对北京皇宫的建筑、环境设计乃至景观设计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北京的颐和园和承德的避暑山庄都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西湖景观设计的艺术手法。如三潭银月的水院、西陵印舍的小山楼、平湖秋月的滨水建筑等等。

西湖紧挨着历史文化名城杭州,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和首都。它的灿烂文化和西湖文化相得益彰。最可喜的是西湖的文化遗存,保护得很好。西湖景区内的文物古迹、园林杰作、名人别墅、历史古迹,能让人清晰地看到西湖各个时期的历史印记。

除了湖之外,西湖四周山峦起伏,有洞、沟、溪、泉等自然地貌。西湖有巍峨高耸的群峰(由应时砂岩形成,如仁美峰、毕卓峰),有嶙峋嶙峋的岩石(由火山岩凝聚而成,如宝石山、孤山),有秀丽奇特的岩石(由石灰岩形成,如飞来峰、吴山),有蜿蜒曲折的

此外,西湖的山上还有许多种洞穴和奇怪的岩石,包括奇怪的石灰石洞穴(如自来洞、一线天洞、乐水洞等。)、悬崖裂缝形成的洞穴(如紫云洞、黄龙洞等。),以及由熔岩裂隙和海水移动* * *巨石形成的天然洞穴和溶洞(如宝石山和河流的主洞)。西湖的泉水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基岩裂隙水,以虎跑泉和白沙泉为代表,主要分布在西湖山区由砂岩和火山岩组成的山体中;第二类是岩溶泉,以龙井泉和乐水洞为代表,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山地。第三类是孔隙泉,可以玉泉为代表,主要分布在山麓。

5.西湖的历史:吴县庙和吴县的故事。

关于杭州和西湖,一直有很多精彩的传说。

其中最美最动人的要属白蛇传,以至于雷峰塔和断桥一直是游客最有诗意的地方。但关于西湖的起源,其实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传说。

据说在古代,天河东边的石窑里住着一条玉龙,天河西边的森林里住着一只金凤凰。他们曾经在银河仙岛上发现一块粗糙的玉石,于是一起琢磨。多年以后,这块粗糙的玉石变成了一颗璀璨的珍珠。这颗明珠的光芒所到之处,树木常青,鲜花盛开。

这个消息后来传到了天宫。为了得到珍珠,贪婪的王母娘娘派天兵去偷。玉龙和金凤得知后,赶到天宫向太后要。太后发誓要保护珍珠,在争斗中,珍珠从天宫掉落人间。

这颗珍珠一落地,立刻变成了晶莹碧绿的西湖。传奇终究是传奇。根据地质学的解释,西湖是由泻湖演变而来的。

据《西湖志》记载,西湖原名武林水,又称明升湖、金牛湖、钱塘湖。在唐代,它被称为西湖,因为它在杭州的西部。北宋以后,西湖的名称才被正式认可。

西湖原本是一个海湾。由于河流潮汐携带的泥沙长期堆积,海湾与大海隔绝,形成泻湖,经过几代人的不断疏浚建设,最终成为半封闭的浅水景观湖。北宋时期,天庭美景开始出现。根据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的研究,西湖从形成到现在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然而,在西湖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有三个字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是白居易,一个是苏东坡,一个是杨。

公元822年,500多岁的白居易来到美丽的杭州做刺史。在官场失意的他,看到西湖的山水,精神为之一振。到达杭州的当天,他就迫不及待地写下了“感谢杭州刺史”,从此这位大诗人开始了他与美丽山川的千古风流韵事。

白居易在杭州的功绩数不胜数,但最突出的是挖六口井和修筑西湖大堤。他疏浚的第一件事是秦丽四十年前挖的六口井,第二件事是整治西湖,修筑湖堤。

公元824年,白居易完成了他的三年任期。他走的时候,给杭州人民留下了一湖碧水,一堤清香,六井清泉,二百首诗词。当他离开时,人们扶老携幼,整个城市都为他送行。

临别时,白居易回了一句诗:“赋税沉重,许多贫困户忍饥挨饿。只留一个湖,与你共存流年。”

告别白居易,西湖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1071年,西湖迎来了她历史上的又一位“贵人”——苏东坡。

在杭州期间,他救助百姓,整治河道。公元1090年,他亲自为西湖写了一封给宋哲宗的信,并写下了一份具有历史意义的文件《杭州求西湖》。著名的断言,杭州有西湖,如人眉,不可弃。

之后,一场史无前例的西湖改造开始了。从夏天到秋天,苏东坡动员全城集资,动用20万民工,终于治理好了西湖。

多余的淤泥杂草建成了今天举世闻名的苏堤。苏东坡在杭州期间筑堤,吟诗数千首,展现了他那个时代对天堂的第一眼。

可以说,从这一刻起,西湖才真正开始成为让人流连忘返的景点。到了元代,西湖新格局形成后,西湖被视为“红颜祸水”,打入冷宫。经过近百年的冷遇,一位小姐在柴门差点沦为丫鬟。

直到1503,杭州才迎来了另一位圣人——杨·。他花了五年时间说服法院恢复西湖。

1508年3月,杨动用民夫8000人,历时152天,拆迁土地3481亩,恢复西湖旧景。一部分疏浚淤泥给了苏堤,这是艰难时期出现的苏东坡的先驱,他将淤泥填高20英尺,加宽50英尺,并在两岸种植柳树,苏堤恢复了“六桥柳”的固有风光。

另一方面又修了一条堤,与苏堤并驾齐驱。从栖霞岭绕丁家山到南山,杭州人感激村长对西湖人民的爱,所以称之为“杨公堤”。.....西湖,从一个大湾到一个泻湖再到一个风景优美的湖泊,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湖边,生生不息。

可以说,西湖的历史就是一部保护和治理的历史。它贯穿了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精神和理念,体现了西湖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进入21世纪,杭州加强了对西湖的保护。2002年以来,市委、市委连续六年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连续六次推出“新西湖”。

通过一系列综合保护,西湖周边全线贯通,环湖七大公园、六大博物馆等53个景点免费开放,实现了“还湖于民”。通过综合保护,西湖水域面积扩大了0.9平方公里,景区公共绿地增加了100多公顷。“一湖双塔三岛三堤”的西湖全景重回人间,“东热南荣西雅秀丽”的西湖新格局初步形成。

西湖不仅是一种景观,更是一种文化。“西湖十景”的每一处景点,从形成到命名,都是先贤们用智慧和情感勾画出来的。它集中展示了西湖的景观和文化内涵,象征着西湖的精髓。历史上,杭州曾多次开展西湖十景评选活动,每次评选都大大提高了西湖和杭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比如南宋选的《西湖十景》,流传千年;1985组织的“西湖新十景”评选活动也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2007年举办的“西湖十景三评”进一步打响了西湖的品牌,提升了西湖和杭州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

6.关于杭州西湖的信息

杭州一直以其美丽的风景而闻名。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钱塘自古繁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杭州以其美丽的山水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古院落、园林、建筑、亭阁、宝塔、寺庙、泉水、沟壑、石窟、摩崖石刻遍布,或珠带玉带、画柳小桥,或千姿百态、妙趣横生,或风光旖旎、风情万种,尤以灵隐寺、六和塔、飞来峰、王越寺、西泠印社、龙井、龙井为最。

“忆江南,最记得杭州!”杭州以其美丽的西湖风景而闻名。“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从古至今人们对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写道:“天下有三十六西湖,杭州为最”。西湖,有着少女的韵味,美丽脱俗。她三面云山,一水抱城山水。她以“浓妆淡抹”的自然风光,爱世间众生。

重要数据

区号:0571

邮政编码:310000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东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

面积1:659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068平方公里。

人口:全市总人口642.78万人,其中市区人口3931.900人,有汉、畲族、回族、满族。

区划:辖上城区、下城区、拱墅、江干、西湖、滨江、萧山、余杭8个区,富阳、建德、临安3个县级市,桐庐、淳安(千岛湖)2个县。

城市树:樟脑

市花:桂花

7.悠游湖的历史、物产和文化

西湖历史

两千多年前,西湖还是钱塘江的一部分。由于泥沙淤积,在西湖南北两山的乌山和宝石山山麓逐渐形成沙嘴。之后两个沙嘴逐渐靠拢,最后成为一个沙洲,在沙洲的西侧形成一个内湖,即西湖。这个时候大概是秦汉时期。历史上西湖的名称很多,但历代普遍认可并见于文献的只有两个名称:一是因杭州钱塘古称,故称该湖为钱塘湖;第一,因湖在杭城以西,故名西湖。“西湖”最早的名字出现在白居易的两首诗中,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客,杭州归舟。北宋以后,大部分名诗都以西湖命名,钱塘湖的名字逐渐不为人知。

参考:/subview/1598/5868323?fr =阿拉丁

西湖的产品(西湖特产)

西湖的直接产品:西湖莼菜、西湖草鱼(制作西湖醋鱼的主要配料)、西湖六月黄(原蟹)。

西湖相关特产:西湖龙井、西湖藕粉、西湖丝伞、西湖天竺筷、西湖桂花、西陵印泥。

西湖周边特产:杭丝、杭白菊、王扇、剪刀、潮汕梅、萧山花边、萧山萝卜干、富春江鲥鱼、天目笋干、昌化山核桃、塘栖枇杷、余姚杨梅、兖州雪梨、淳安猕猴桃、盐东关五加皮酒、天目茶、京山香茶。

西湖文化

西湖的文化可以写成一本书,现在只能简单介绍一下。西湖的大多数景点都有传说,其中最美丽、最动人的当属《白蛇传》,以至于雷峰塔和断桥成为长期以来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包角塔是老杭州的一件名品。它始建于1000多年前,当时是五代时期(公元948-960年)吴王和李在位的时候。历经宋、元、明、清六次重修。乾隆五十四年(1789)在塔下发现吴塔残碑,当时塔上有七道木檐。现在的宝塔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根据原宝塔重建的。

白堤、苏堤与白居易、苏东坡有关。据说当时苏东坡发起了全市集资运动,动用20万民工治理西湖。多余的污泥和杂草建成了今天举世闻名的苏堤。华钢观鱼的故事也很精彩。“华钢观鱼”一词是康熙皇帝写的,但“鱼”这个词有点缺失。原来康熙信佛,佛孝是最讲究的,所以他写碑文的时候想到“鱼”字下面有四个点,“火”字也可以写成古文字的四个点,所以康熙写鱼的时候故意写的少一点,表示鱼在水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