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
首先,一根竹竿
1938年4月,朱德率八路军总部转战山西沁县、武乡西部山区,指挥八路军抗击日军第九路军的围攻。在从义门村搬到寨上村之前,朱德的左小腿有一处疮。
由于战争繁忙,条件艰苦,营养不良,日夜操劳,疮口已经溃烂,让他痛不欲生,也让他瘦了不少。他不得不依靠一根竹竿来帮助他行走。后来,朱德拜访了一位名叫龚的老中医,并决定去拜访他。
一天下午,朱德拄着拐杖找到老中医龚茂昭,请他给自己治疮。老中医只知道这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巴鲁,检查后立即服下了药。经过半个月的精心治疗,朱德的疮好了,身体也渐渐强壮起来。疮治好后,朱德要交药费和行医费,但被拒绝了。
龚茂昭道:“我活了这么久,也没见过你这么好的军队。虽然我是一名乡村中医,但我一直相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取不义之财。我是个穷医生,但是我有很多穷朋友。我愿意待你,就是穷人的好军队。
其实大部分的中药材都是用的,只要我按时上山采集,采集完之后再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加工。我不但不收一分钱,以后我们队里如果有疮,你可以来找我治疗,我也什么都不收。你为我们可怜的人们而战,我能为自己的军队拯救生命也是理所当然的。"
朱德觉得很遗憾,就为龚茂昭准备了一顿便餐,表示感谢。后来,他拿起生病时经常靠着的竹竿说:“我是个军人,抗日战争时没什么好礼物。我把这根竹竿送给你做个纪念吧。”
龚茂昭欣然接受,高兴地说:“礼轻情意重。我也老了。拿着这根拐杖,让它陪我去一个村一个村地给穷人治病!”事后,龚茂昭才知道,他治疗的病人是著名的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他把这根竹竿当成了珍宝。
日军入侵当地时,龚茂昭用油纸包好竹竿,埋在屋后的地里。后来,龚茂昭和他的妻子都在战争中丧生。临死前,他们把侄儿龚仙玉(又名茅瑛)叫到跟前,告诉他把手杖埋在哪里,并叫他在战争平定后及时把它挖出来,让他保存起来,说:“那是非常珍贵的传家宝。”
1945抗战胜利后,龚仙玉多次寻找这根竹竿,都没有找到。幸运的是,在1956春耕的时候,这根沉睡的手杖意外地露出来了,在层层油纸下完好无损。
第二,“你占据了警卫兵的位置……”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天,毛泽东、朱德和其他九位中央委员一起去看戏。朱祁和朱敏紧随其后。当时党中央只有一辆车。戏演完了,朱琦走得很快,先上了车。这时朱德走到他面前说:“下来,往回走!”
当他回到杨嘉玲时,朱德惊讶地发现朱祁正站在门口。他问:“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朱琦回答:“我是站在驾驶室外面的踏板上回来的。”朱德生气了,语气中有怒意:“你占了禁卫军士兵的位置,人家就得走回去,对不对?”你,你,”朱德气得在路上的草丛里来回踱步。
稍微平静下来后,他耐心地对朱祁说:“你想想,一个警卫兵的职责就是保护长官的安全。你站在人家位置上,士兵随时不能动,路上有事怎么办?你妨碍军人执行公务,你知道吗?”“我错了,爸爸!”朱琦脸红了,低下了头。
建国前是这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在这方面对其亲属更加严格。朱德在老家有个侄孙,在农村工作不放心。他几次写信给朱德,要求朱德把他调到北京,朱德都拒绝了。后来,这个侄子以学龄青年的身份参了军。
有一次从东北回老家探亲,路过北京的时候去看朱德。朱德对他说:“你参军了。我们是革命同志,然后是其他关系。你要遵守军队的纪律,好好学习,严格训练,不断进步。”
几年后,这个侄孙临近复员时,去北京请朱德帮他在城里找工作。朱德说:“没办法。回老家是政府的政策,我会带头执行。不可能有什么特别的。你在部队里入党了,所以党员应该遵守组织纪律。仪陇县有广阔的天地,需要你。你应该高高兴兴回老家,由当地组织安排。不管做什么,都要做好。”
侄孙听了祖父的教诲,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乡。当地政府安排他在公社当放映员。
三、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率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同志领导的部队会师。红军在山上,敌人在山下不远。为了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红军需要储备足够的粮食。井冈山出产的粮食不多,所以人们经常被带到山下的康宁茅坪去摘粮食。
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五六十里。山高路陡,很难走。但是每次选菜,大家都想去。朱德同志也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食。他穿着草鞋,戴着帽子,搅拌着食物,和大家一起爬山。白天挑食爬山,晚上经常通宵研究如何与敌人作战。
大家都心疼,把自己的杆子藏了起来。没想到,朱德同志又找了一根扁担,写下了“朱德扁担”四个字。大家看到朱德同志越来越爱他,不好意思把他的杆子藏起来。
四,一个银元
1936年,当时* * *军3000多名士兵驻扎在一个村子里,吃饭成了大问题。一开始是地主造谣诬陷红军,后来村民不理解红军,闹了一阵子粮草。朱德司令纪律严明,让士兵挨家挨户开导村民。一天,两个士兵来到陈亮的家,发现人都走了,门口有两个南瓜。
小兵心想:没人我怎么买瓜?大兵直接把南瓜切了,说:“留个条,说是买两个南瓜,以后付款,红军留着。”然后把纸条放在书架上,走了回去。吃完南瓜饭,朱德问南瓜是谁买的。知道他不付钱后,他告诉那两个士兵说:“你不能白吃别人的东西。"
他还给了两个士兵一个银元作为报酬。他们以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没想到会受到批评。之后红军的表现澄清了村民的误会,逃跑的村民回来了。这时,陈亮发现他的南瓜不见了。他不是故意在村民会议上说这话的,他不想让那两个兵再受到严厉的批评。
后来,当我发现南瓜有一个绑着银元的小包时,我知道我误解了红军。陈亮把所有的钱都倒进了洗衣单,并用红纸写下了“拥军爱民”,以表达对红军的慰问。
五、尽一点力量帮助群众。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年八路军的一支队伍在收割小麦时路过一个村庄,营长骑马走在前面。一位老太太背着一大捆小麦从对面走来。这时,一名身着军装的男子在路边拦住了营长:“你担任什么职务?”“我是营长!”
那人又问:“任务重要吗?”营长跳下马说:“不是很重要。”那人指着老太太说:“那好,让队伍走在前面,用你的马在村里弄辆车,给他把麦子拉回来。”营长按命令把老太太的麦子拉回家。指挥营长的人是朱德总司令。
总司令还亲切地告诉他:“革命干部的优秀品质首先是群众观念。你看到老太太背着麦子这么费劲,不关心她,不帮助她,是不对的,因为你的任务不是很紧急。以后记住:只要你还有一点时间和力气,别忘了帮助群众。”
百度百科-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