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蜂王浆,这些你不知道的专业问题!

不得不承认,对于王江今天遇到的这个问题,我是一无所知的!因为我无法从中医理论上解释,不知道原理是什么!

关于蜂王浆,我们能从中医理论中找到的基本知识只有这一句话:性平,味甘,味酸。入脾、肝、肾经。

其他我们能找到的关于蜂王浆的介绍和研究,基本都是物理化学和现代营养学。

中国历史上的中医古籍里根本没有提到“蜂王浆”!

《本草纲目》昆虫部有蜜蜂的记载,蜂蜡、蜂蜜也有提及,但没有蜂王浆的记载。至少在其他病历里,是没有提到的!也就是说这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个空白?

然后,我们查阅中国养蜂的历史,看看是否能从中找到一些信息...

中国第一个有记载的“养蜂人”出现在东汉时期。他是秦岭的一个隐士。他的名字叫姜奇。他靠养蜂和养猪为生,并教人们养蜂技能。

大约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们开始用木桶驯化蜜蜂,而不是在野外养蜂。

明清以前没有吃蜂王浆(牛奶)的记载。大约有1000人有专门收集和食用蜂王浆的习惯,这还是一件现代的事情.难怪《本草纲目》没有记载。

但其实中国的祖先其实对蜜蜂的认识更早。

比如《礼记》中就有关于蜜蜂的记载,但当时人们并不称之为蜜蜂,而称之为“迷”。不知道,蜜蜂听到这个名字会怎么想?

记载蜂蜜药用的古籍很多,老夏略数了一下,有《伤寒论》、《金匮要略》、《药性论》、《雷公炮制论》、《本草》、《本草》、《本草纲目》等。

差不多,整个蜂蜜药用博物馆都可以用!

在中医的应用中,蜂蜜最早被称为“石蜜”。

大概,人类最开始使用的蜂蜜是从自然界和很多石洞里找来的。那时候可以就地取材,不用养蜂!

说实话,老夏真的很想穿越到古代!你对同龄人感兴趣吗?[笑]

《神农本草经》记载:“石米...一种石髓。生谷。”

看来这确实验证了老夏的洞穴猜想。

而且在这本《神农本草经》中,“石蜜”(野蜜)被列为上品。

还记载“安五脏,补诸虚,益气补中,止痛解毒,消诸症,治诸药”。长期服役,意志坚强身体轻盈,不饿不老。"

这么厉害的东西,你真的要和老夏玩吗?难怪熊大熊二是个饕餮蜜。原来他可以“长期服用,增强意志和知性男子契合度,永不饥饿,永不衰老”!

老夏此行回来的一个任务就是看看当时采集“石蜜”的蜂箱里有没有蜂王浆。

但是好像没有杂交,生物学家告诉我:没有蜂王浆,就不可能有蜂王!也就是说蜜蜂不能繁殖!

这里有个常识:蜂王浆本来就是给蜂王吃的!它一生都需要吃蜂王浆才能成为蜂王,它可以完成蜂群繁衍、枝叶蔓延、领土扩张的使命!

每个新生的蜜蜂头三天吃蜂王浆,但三天后,它们不得不吃蜂蜜和花粉。只有不停吃蜂王浆的蜜蜂,最后成了蜂王!

换句话说,就是这个食物的不同!这就是“皇粮”。谁吃了谁就能成为“蜂王”,平均寿命5-7年,而普通蜜蜂的寿命只有1-6个月。

老夏一听,突发奇想。如果我投胎为一只新生的蜜蜂,我会是蜂群中的陈光吗?

“王侯将相,孰优孰劣?”!所以真的只是一口食物?还是有别的打算?

生物界的事情似乎并不比人类世界简单!

可是老夏说了那么多废话,我还是查不出中医里有“蜂王浆”的记载!

我都不知道为什么没录下来!

所以好像是“公案”,悬案?!

所以,我做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会不会是蜂王浆本身数量太少,自古以来食客和医家都找不到?

或者说,蜂王浆作为蜂王的专属“御膳”,人们不愿意吃?

或者,少数人收藏了,却发现味道真的又酸又辣(其实有点腥),太不友好了。和甜甜的蜂蜜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量太少了。算了吧。

在没有得到权威证据之前,老夏的三个猜想只能是合理的猜想!

但是,老夏还是不甘心。我又查了一下世界养蜂的史料。原来各大洲的人类其实都差不多,一直专注于蜂蜜的采集和应用研究。

人类摄入和使用蜂王浆基本上发生在20世纪以后!

人类真正开始研究蜂王浆。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一些来自德国、加拿大和法国的科学家和养蜂人开始研究蜂王浆。

正是在20世纪50年代,蜂王浆以其明显的药理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并一举成名,轰动世界。

65438-0956年在维也纳举行的第十六届国际养蜂大会上,患有严重哮喘的教皇皮奥十二世介绍了他服用蜂王浆恢复健康的亲身经历。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同样在这次会议上,希腊、英国、意大利的代表也宣读了他们对蜂王浆的研究和应用报告,引起了多国的更多关注。

从65438年到0958年,法国人b·德贝尔福乌撰写的专著《蜂王浆》出版。介绍了临床试验证明蜂王浆对神经衰弱、体虚、老年病和发育不良有疗效...

从1959开始,蜂王浆制剂在日本东部开始流行...从1997开始,中国向日本出口蜂王浆250吨,2000年619吨,2006年688吨,2002年740吨...

同年中国出口13个国家,共计1176吨蜂王浆!

这里有一个问题。蜂王浆是国际市场上很有价值的滋补保健食品。你知道哪个国家和地区生产的最多吗?

资料显示,中国一直是世界蜂王浆出口大国,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全球90%以上的蜂王浆产自中国!

作为一个中国人,听到这些你是不是充满了自豪感?

好吧!经过老夏这么一梳理,我们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原来中国古人在传统医学中并没有记载蜂王浆。这不是个例!

人类对它的了解并不长!

在今天的中国,蜂王浆已被列入当代中药。

从中医角度记载如下:“(又称蜂王浆、蜂王浆、蜂王浆)性平,味酸甜,入脾、肝、肾经。”

他还说:“它是一种乳白色至微黄色或微红色的胶状液体,味道酸、涩、刺鼻。”

《功能主治》一文中记载:滋补强壮,益肝健脾。治疗后身体虚弱、小儿营养不良、衰老、白细胞减少、慢性肝炎、十二指肠溃疡、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糖尿病、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等也可作为癌症的辅助治疗。

关于蜂王浆,以及我们缺乏了解的这一课的历史,因为今天这位成员有趣的反馈,老夏坐下来彻底捋平了!

那么你对这滴大自然赐予人类(蜜蜂和蜂王)的淡黄色天然乳液了解多少呢?

老夏的观点是一样的:敬畏大自然的神奇和慷慨,感恩大自然给予的,不挥霍东西!

附加备注

从中医理论角度对蜂王浆的案例总结与分析。到目前为止,老夏对近年来蜂王浆案件的反馈可以归纳如下:

(1)最常见的案例反馈是服用蜂王浆一段时间后,口感变好,腹胀消失,胃变小,估计与中医“健脾胃”有关。脾主升,胃主降。脾不升,胃不降,就会导致气滞腹胀,消化不良,口感不好。

(2)睡眠反馈较好的有几十例,估计有养心安神的作用,具体机理有待分析;

(3)有的人反映皮肤毛孔变小变光滑,皮肤变细腻,有的人面部色斑淡化或消失,可能与脾、肺、肝等有关。,并可能涉及补气补血等方面。具体机理需要分析;

(4)有些人不易疲劳,感觉更强壮,可能与健脾补肾、益气有关;

(5)有人反映,夫妻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性生活改善,津液增多,可能与补肾有关,应更侧重于补肾阴;

(6)很多人反映感冒少了,各方面都更放松了。推测可能与中医中的“补”有关,但具体机理有待分析;

(7)少数情况下,反馈情绪变得开朗了,不容易火了,脾气也小了。推测可能与肝有关,可能有疏肝理气或解郁的功效。

目前三年来,每年能收集到三分之一有效反馈的有两三百人。大致情况总结如上!

这个总结涉及到函数的准确性和机制的模糊性!

老夏自己做了什么很难说清楚,只是简单总结一下,方便粉丝和同事们学习和参考。

不代表任何医学和功能指南!请注意!

学术严谨,研究无止境,以后还有更详细的研究分析!

——老夏自然生命研究所20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