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桔梗的功效与作用

桔梗的根

(经典)

不同的叫法有伏亨、白药、李如、炖草、陆如(乌普本草)、方土、荸荠(别录)、苦更(丹溪心法)、苦桔梗(纲目)、大药(江苏植物药志)。

来源是桔梗的根。

植物形态桔梗,又名:包晗花、四叶草、沙油菜、山铃花。

多年生草本,高30 ~ 90厘米,全株光滑无毛。根肉质,圆柱形,或分枝。茎直立,单或分枝。叶近无柄,茎中下部叶对生或3 ~ 4叶轮生,茎上部叶有时互生;叶片卵状披针形,长3 ~ 6厘米,宽1 ~ 2.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锯齿状。花单生于茎顶端,或数朵花形成稀疏的总状花序;花萼钟状,先端5裂;花冠钟形,蓝紫色,直径3 ~ 5厘米。5裂,裂片三角形;雄蕊5,花丝短,基部扩大,花药围绕花柱;子房半下位,5室,柱头5裂,反折,白色柔毛。新果实倒卵形,成熟时顶部有5个裂爿。种子卵球形,具3个角。花期为7月至9月。挂果期:8月~ 65438+10月。

野生于山坡草地,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

这种植物(路透桔梗)的根状茎也用于药用,另一篇文章详述。

春秋两季采收,秋季采收品质好。挖好后,把幼苗的叶子清理干净,把土洗干净,也就是泡在水里,刮掉皮,晒干。如遇下雨,应立即晾干。

药材的干燥根为长梭形或长圆柱形。下半部渐细,有时分叉略弯,顶端有根茎(苇头),有许多半月形茎痕(苇碗)。全长6 ~ 30厘米,直径约0.5 ~ 2厘米。表面为白色或淡褐色,皱缩,上部有横条纹,全身有纵沟,特别是下部,有白色或淡褐色皮孔状根痕,略水平延伸。质硬而脆,易折断,横切面白色至褐色,略呈颗粒状,有放射状裂纹,表皮较窄,形成层明显,浅褐色,木质白色,中央无髓。没有气,吃起来微甜,再苦。厚而均匀的条,固体,白色和苦味为佳。条纹不均匀、断空心、颜色灰暗等为次等。

全国各地都有生产。主产于安徽、河南、湖北、辽宁、吉林、河北、内蒙古等地。

根的化学成分含有皂甙,其成分已知为多烯酸、桔梗皂甙和葡萄糖。它还含有菠菜甾醇、α-菠菜类固醇-β-D-葡萄糖苷、δ7-甾烯醇、桦木醇、菊粉和桔梗。从桔梗中还获得了三种三萜化合物:桔梗A、桔梗B和桔梗c。

花含有飞燕草素-3二咖啡酰芦丁-5-葡萄糖苷。

药理作用①祛痰作用

麻醉犬口服1 g/kg煎剂后,呼吸道粘液分泌明显增加,其作用强度可与氯化铵相媲美。也有报道其作用强于远志,次于远志,用酚红排泄法时作用弱于远志。还能促进麻醉猫呼吸道粘液的分泌。祛痰作用主要是由其中所含的皂甙引起的,小剂量即可* * *胃黏膜,引起轻度恶心,从而反映支气管分泌增多。根据溶血作用的比较,认为野生桔梗比栽培桔梗作用强,未剥皮桔梗比剥皮桔梗作用强得多,紫花桔梗作用略大于白花桔梗。生长2年的效应最强,1年次之,3年的效应最小。与远志相比,桔梗的溶血作用较弱。

②其他功能

家兔口服桔梗水提物或醇提物可降低血糖,尤其对四氧嘧啶引起的糖尿病家兔,肝糖原的降低可在用药后恢复。桔梗皂甙能降低大鼠肝脏中胆固醇的含量,增加甾醇和没食子酸的分泌,从而影响胆固醇代谢。该水剂在体外对絮状毛癣菌有抑制作用。

有毒的桔梗皂苷有溶血作用,不能用于注射。口服后在消化道内水解破坏,即无溶血作用。对小鼠进行皮下注射,最低致死剂量为770毫克/千克。

加工、去杂、去苇头、清洗、取出、充分湿润、切片、晒干。

(1)雷公烤论:“做桔梗,要把头上的尖硬点去掉,两边贴上枝干,细细锉平,用百合水浸泡。沥出,煨干用。”每四两次修补,用五分钱生百合,捣成糊状,蘸水。"

(2)《纲要》:“桔梗,惟刮去浮皮现。”将大米泔水浸泡过夜,切片,略炒。"

又苦又苦,平平。

①经典:“辛,微温。”

②别录:“苦,小毒。”

③药性理论:“苦、平、无毒。”

经络入肺、胃经。

(1)《本草汤》:“足少阴,手太阴。”

②品会精髓:“行太阴经。”

③《本草舒舒》:“始于太阴、少阴,入足阳明胃经。”

功能主要用于开肺气,化痰排脓。治疗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脓肿流脓、胸痛、痢疾、腹痛。

①经典:“胸胁胀痛如刀,腹满,肠鸣微弱,惊惧。”

②别录:“益五脏和胃,补血益气,祛寒热,祛风痹,温消谷,治咽喉肿痛。”

③药性理论:“治泻破血,除积气,消积痰涎,控肺热气止咳,除腹冷痛,控中邪及小儿惊风癫痫。”

④《日华子本草》:“泻诸气,止霍乱化筋,止心痛,补五痛,益气祛邪,祛痰破腹块,养血排脓,补内漏喉炎。”

⑤本草:“治肺痈。”

⑥珍珠胶囊:“治咽喉肿痛,益肺气,治鼻塞。”

⑦高力:“益胸膈,(治)咽喉郁结疼痛,破气郁结,(除)肺中风热,清头目,助窍。”

⑧纲要:“主舌有疮,目赤肿痛。”

⑨《中医经验鉴别法》:“哺乳期。”

内服用法用量:煎服,1 ~ 2元;还是进了药丸,散了。

宜忌阴虚久咳,气逆咯血。

①本草经注:“恐白芨、桂圆、龙胆草。”

2“药对”:“忌猪肉。取牡蛎、远志治怒;”我们必须移除石头和石膏来治疗感冒。"

(3)朱震亨:“不适合体弱多气者。”

④《本冯静原》:“阴虚久咳不宜,宜用以活络阳气,使人泄气。”

方子一:治肺痈,咳嗽胸闷,脉振寒,咽干不渴,有时津浊恶臭,久吐脓如米粥:桔梗一两,甘草二两。取三升水,煮沸一升,然后在不同温度下服用,会呕出脓血。(《金匮要略》橘梗汤)

②治痰、咳喘:桔梗1份半。刀罗散,与童子小便半升,煎四次,取暖衣。(“所有人的简单食谱”)

③治疗喉炎和毒气:桔梗。三升水,煮一升马上服用。(方)

④治寒胸痹,无热证: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去心、煮黑、磨成脂肪),贝母三分。三味散,和服白醉,壮士付半钱,失者减。如果你在横膈膜上生病了,你会呕吐。膈下有病,则利大于弊。如果你有一杯热粥,你将受益不止于此。如果你有一杯冷粥。(《伤寒论》徒然)

⑤治伤寒,气滞,胸满而死:桔梗、枳壳各一两(焙干去核)。把它锉成米豆那么大,用一公升半的水,煎成两半,去掉我,分成两份。(《苏神梁芳》枳壳汤)

⑥治疗坏牙:桔梗、茴香等。烧,磨,敷。(《健康的简易处方》)

⑦胸口充满痛苦。与桔梗和枳壳均分。烧开两杯水,泡一杯,温着喝。

⑧伤寒腹胀(阴阳不和)。取桔梗三钱、半夏、陈皮、五片生姜、两杯煎水制成一杯。这个方子叫“桔梗半夏汤”。

⑨喉咙痛。先喝甘草汤,如果不愈合,再喝橘梗汤。

主治口舌生疮。处理方法同上。

⑾虫牙又肿又痛。桔梗、薏苡仁均分粉末,内服。

⑿骨槽风(牙龈肿痛)。将桔梗研磨,与枣肉混合制成丸子,如皂荚。裹着棉花,上下牙齿咬合。常用荆芥汤漱口。

【13】眼睛痛,眼睛黑。用桔梗一斤,黑牵牛三两,* * *研细,加蜂蜜做成丸,有五子那么大。每次服四十片,用温水送服。一天吃两次。这个方子叫“桔梗丸”。

【14】流鼻血。用桔梗研磨,加水调匀。一天四次,每次一茶匙。生犀牛角屑也可以加入到药里。

⒂吐血。处理方法同上。

【16】损伤与血瘀。用桔梗末,每次取少许,米汤送上。

⒄血从中法流出(流出的血像鸡肝色,而且大量排出,发烧很危险)。用桔梗研末,每次服一茶匙,送酒。一天吃三次。开始时需要强力灌溉。大约七天后,血止住了。可以吃猪肝汤补补身体。药物中还可加入犀牛角,用量与桔梗相当。

⒅不良妊娠(我的心突然疼痛)。用桔梗一两,锉细,加生姜三片。一杯水煎好了。

著名专家讨论①《纲要》:“朱军《活经》治胸胁胀痛,用桔梗、积壳宣肺,益膈降气;张仲景《伤寒论》治疗寒固胸痹,用桔梗、川贝母、巴豆温中、消谷、破积。它也被用来治疗肺脓肿和脓液。桔梗、甘草用于清肺除苦、温中降火、排脓和血、补内漏。还用桔梗治疗少阴证两三天咽痛。甘草,取其辛苦散寒,疏肝清热,同用可调寒热。后人改名甘桔汤,用于治疗咽喉、舌部疾病。宋仁宗加荆芥、防风、连翘,故名圣汤,足见其功效。王的《医基》中,声衰加诃子,上气加半夏,咳痰加陈皮,咳喘加知母、贝母,酒醉加葛根,下气加人参,呕吐加半夏、生姜,痰脓带血加紫菀, 肺痿加阿胶,胸膈不适加枳壳,胸满加枳壳。

(2)《本草经》:“桔梗,鉴于其主治疾病,宜硬而甘,微温而无毒。伤寒邪缚胸胁,故痛如刀;如果邪气在中焦,则腹满肠鸣微弱,辛则升,苦则解,气则和,证候退。如果主人受到惊吓,心脾气血不足,那么这个证候就表现出来了。在所有的强心药中,舟被认为是用来赢载的,这个辅助也是用的。”别录”有益五脏肠胃,补血益气,遮指解邪使脏腑肠道自和,气血自生。除了寒、热、风、痹,温中,治咽喉肿痛、中毒,都有祛邪解毒、补益之功。灭谷者,以其升载之阳,使中焦不沉,则脾中之阳久浮,而谷食则自行消。镇泉用于治疗腹泻,除肺热气短,促进散热。日化子用于祛邪祛瘟,排脓肺脓肿;”接骨木用于开窍,去肺风热,清头目,解郁气滞,胸膈疼痛,除鼻塞,入肺展开和解。"

(3)本草宣彤:“桔梗入肺经方用,肺为主气之脏部,故能使气降,世俗之泥不能降为升剂,失其用。”

④《本草崇原》:“桔梗用于治疗少阳胁痛,上焦胸痹,中焦肠鸣,下焦脘痞。”受惊则气上,害怕则气下,紧张则心动。桔梗是分气药,可用于治疗各种级别。"

⑤《本草求真》:“桔梗,据书上说,既可引诸药上行,又可降气。它的含义是什么?覆盖人的脏腑、胸膈,对提升利益至关重要。若有寒邪阻塞,则气血不通,若卧于肺,则不利,而痰喘则促鼻塞;在阳明时,不是风热,就是牙痛;少阴时,为寒性、火郁所致,可见目赤、咽痛、咽痛;如果火长期压抑在肺里,就会看到口疮、肺痈伴干咳;火郁时,胸膈发麻;当肺火移至凹陷的大肠时,就会出现腹泻、腹痛、肠鸣满音。肺里总是冰凉压抑的。闭了窍,就上不去了,浊气也不会落到耳朵里。桔梗是一种提升肺气的药物,可作为各种药物上浮的小船,并能诱导苦味,解除重度下法。至于最高分类成功,则清气增,浊气自克降,气降。”

⑥《药征》:“桔梗主要用于治涎浊、脓肿、咽喉肿痛。...仲景说:对于咽喉痛,可以配甘草汤,没有的,也可以配橘梗汤。急需解除甘草的毒性,但又不是甘草的主人,所以还加了桔梗。”从这个角度来说,肿痛急的话就是橘梗汤,浊的话就是吐脓排脓汤。"

⑦《重庆唐杂文》:“桔梗,开肺气之结,宣心气之郁,上药于焦。当肺气打开时,付琪打开,因此它也被用于治疗腹痛和降低兴趣。以前都说起起落落的都是好的。但毕竟如果药升,病属于上焦证,下焦无病,可以用。如果下焦因阴虚而易上火,则应谨慎。该病虽见于上焦,但对下焦者尤禁。过去船的说法是最误导人的。治疗上焦用的是淡味清的药,运一船已经很麻烦了。质重味厚的药物都是用来治疗下焦的,进行上述动作就更没有意义了。所以,不仅下焦之病不能用,即上焦之病,而且只有当邪气困于肺,气郁于心,缚于阳,才可以用。如痰多,喉中咳嗽,但适用于风寒闭窍者。”不仅阴虚内伤禁用,即火毒上升时应清除,也不应使用。"

提醒你:桔梗,中药材,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