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有什么特点?

(魏凡王立华)

原植物为蒙古黄芪。)bge.var.mongholi,Cus (bge。)萧]和黄芪(a .膜荚黄芪(Fisch。)bge。],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栽培历史超过100年,主产黑龙江、山西、内蒙古、吉林、宁夏、甘肃等省。以根入药。根中含有黄芪甲苷、ⅱ、ⅲ、ⅳ、ⅴ、ⅶ、ⅷ、异黄芪甲苷、ⅱ、大豆皂甙ⅰ、胆碱、甜菜碱、β-谷甾醇、胡萝卜素、二十九烷、氨基酸、蔗糖、亚油酸和亚麻酸。药理实验证明,它能增加机体的耗氧量,加强心脏的收缩力,对心力衰竭有强心作用,扩张全身的冠状血管、肾血管和外周血管,有降血压、利尿、镇静、子宫兴奋和收缩的作用。对多种细菌也有抑制作用,如痢疾志贺氏菌、炭疽、溶血性链球菌A、溶血性链球菌B、白喉、假白喉、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并能抵抗病毒感染。甜,微温。具有益气固表、利水生肌的作用,用于治疗体虚自汗、慢性腹泻、子宫脱垂、慢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脑血栓、白细胞减少性贫血、神经性皮炎、溃疡、久治不愈的伤口,还可用于预防感冒。

一.形态特征

蒙古黄芪株高40-80 cm,主根长20-80 cm,略木质圆柱形,颜色为浅棕色至深棕色。茎是直立的。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2-18对,小叶,宽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10毫米,宽3-5毫米,两端近圆形,全缘,下部有毛,托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花萼钟状,密被短柔毛,有5萼齿;花冠蝴蝶,黄到浅黄;雄蕊10,二形(9+1);子房光滑并且无毛。荚果膜质,膨胀,半卵球形,无毛。种子肾形,暗褐色。

黄芪与本种的主要区别是小叶6-13对,长7-30 mm,宽3-12 mm,先端钝圆或微凹,有时有小刺。托叶卵形至披针形I荚被黑色或黑白相间的短毛覆盖(图14—142)。

图14—142黄芪形态图。

1.花枝2。根3。雄性和雌性雄蕊

第二,生物学特性

它们喜欢凉爽的气候,耐旱耐寒,怕热怕涝。它们野生于草原干燥阳坡,多生长于东北稀疏疏林。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透水性强的中性、微碱性砂壤土适宜,粘土、重盐碱地不适宜种植。种子萌发不喜高温,14—15℃是萌发的最适温度。种子萌发和苗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否则不会出苗或因干旱而死亡。花期5-6月,果期6-7月。盛花期土壤不宜过干,以免落花落果。苗细,怕强光,略遮阴,易成活。成年植物和生长期喜欢干旱和充足的阳光。

第三,栽培技术

(1)类型

黄芪以前是野生的,但栽培时间不长,没有纯遗传的栽培品种。目前,除本种外,东北地区栽培的大部分品种为门巴戟。在陕西旬邑,大面积栽培毛白杨,其植株形态、生长期、根和种子产量、对环境条件的反应、类型变化等都有差异(表14-130)。旬邑的A.sp .是从野生型中选出来的,说明野生的可以人工驯化。即使在同一物种中,也有多种类型,如红白越冬芽、红茎、绿茎、裸茎、毛茎、红绿荚、大小荚、植株高大、根直、叉状根和2-3个偶分枝根,抗性强弱。它是一个多类型的混合类群,是培育黄芪的宝贵材料资源。在黄芪中,绿茎产量高,但抗病性差;根也有直根、少枝等三种类型;主根下部出现不规则分枝,上部均匀长出2-3个直根;单株根重分别为8g、13g和19g,差异较大。在黄芪中,也有根长而直的优良类型和根短而多、分枝细分的低劣类型。在栽培中注意选择优良的栽培类型,会事半功倍。

表14—130不同栽培黄芪种间差异。

(2)土地选择和准备

黄芪为深根植物,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排水、灌排条件好、无遮荫、日照充足的沙壤土。秋耕前,每亩施粪肥或堆肥2500—2500—5000公斤,过磷酸钙25—30公斤,均匀撒施,耕深25—30厘米;耙子做成小高垄,行距40-45厘米,垄高15-20厘米。近年来,在东北许多地方,为了使黄芪的根长而直,便于挖掘,采用了箱式种植或大垄种植。箱式种植,播种前宽度为80-100 cm,箱体四周用杂木板或树枝围起来。箱体长度不限,多为南北方向,箱体高度80-100 cm,顶部填土至箱体高度。大垄做成80-100 cm高、宽的垄,整个垄上表土疏松肥沃,使栽培的黄芪外形好。

(3)育种方法

留好种子:种子过于成熟,容易产生硬实种子,会影响出苗,要及时收获种子。播种后第二年6-7月开花结籽,在山西北部8-9月种子变褐时,收集豆荚,晒干去除,存放在通风干燥处。如果种子呈褐色,有斑点,硬实率高,不利于发芽。研究表明,黄芪为虫媒异花授粉植物(表14-131),自花授粉难以获得纯系,难以系统选择优良品种。因此,采收黄芪时,应在预留的种子地里选择优良植株的根,采用昆虫授粉的混合选择方法,提高黄芪的种子质量,并选择选出的优良品种。

表14—131不同授粉方式与黄芪结实率的关系

用种子繁殖:种子硬而硬,吸水性差,出苗率低。应该使用及时收获的种子,例如棕色时收获的种子。为提高出苗率,播种前可催芽,即种子用50℃温水浸泡,随时搅拌冷却,用水浸泡6-12小时,然后取出种子,装入布袋中催芽后播种4次或用沙刮种皮,也可催芽。

播种期分为春播和秋播。最好在冰冻前的秋天播种。在田埂上开3-4厘米深的沟,每亩播种2-2.5公斤霞多丽,均匀铺在沟内,覆土2-2.5厘米,保持种子周围土壤湿润不干燥。黄芪幼苗出苗慢,瘦弱,怕强光,适宜遮荫,易成活。所以山西北部地区多采用混播,即在6月下旬将黄芪与油菜、亚麻或荞麦混播。由于油菜和亚麻生长速度快,它可以遮挡黄芪45cm的风,减少杂草的生长,提高产量。每亩播种量1.3kg,油菜65438。春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进行。为减少叉根,苗木应在箱上多点播种,行距8×2cm,细土用1-2 cm覆盖,并给苗木保湿,使其显得整齐有序。当年或次年春季移栽,幼根应直接放置,减少叉根。移栽产量高,但分枝多,影响根形。播种在大垄上,行距30cm也不错。注意保湿。当苗高为10-15cm时,应按10-15cm的株距进行定苗。

(4)现场管理

苗期要勤灌水,促进幼苗盛开。灌溉不能太猛或太大,秦英应该少浇水。北京春季播种后要灌溉2-3次,雨季要注意排水,雨季前要培土,防止倒伏。2-3年收获的,从第二年起,每年早春仍需在畦内施环肥或堆肥,每亩500-1000斤,过磷酸钙15-20斤。若幼苗长势过弱,可施硫酸铵10kg作追肥,然后覆土灌溉。

(5)病虫害及其防治

1.黄芪白粉病

(丹毒DC)

受损植物的病叶脱落较早。当温度为19-21℃,空气相对湿度为40-60%时,病害传播迅速。病菌在寄主残株上越冬,因此清园处理患病残株是一项重要的农业防治措施。此外,发生期采用50%托布津1000倍液或BO-10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2.黄芪种子蜂

结果表明,黄芪种子蜂是由5种宽肩蜂和1种金蜂组成的混合种群。它们分别是:霍氏小茧蜂、内蒙古蒙古黄芪、北京膜荚黄芪、甘肃小茧蜂、伪北京小茧蜂和霍氏小茧蜂。这几种黄蜂的主要习性相似,产卵为害高峰在黄芪青果期。幼虫取食种肉,离开种皮,对黄芪种子的危害率一般为65,438+00-30%,严重时可高达40-50%。世代、寄主范围、越冬寄主等生物学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寄主植物主要是黄芪属植物,部分因转移寄主而受害。主要防治方法是清园、减少虫源、处理种子、消灭虫种或用甲萘威粉剂拌种;在发生期,特别是青果期,喷洒40%乐果乳油1000倍液。

3.萝卜

据调查,对黄芪有危害的祖师麻有9种,其中包括大头黄粉虫。,中国达芙妮圈。,还有存英斗瑞香。此外,还有木蓝和千屈菜,以及其他一些植物,如蒙古木蓝、大花木蓝和斑木蓝。这些种子危害黄芪的叶、嫩茎、花和嫩荚,危害程度不一。严重时,总人口密度可高达每平方米20人以上。目前主要在发生期用化学药剂防治,主要使用接触性化学药剂,甲萘威粉剂效果最好,但乐果在花期最安全。

4.蚜虫

苹果蚜。(又称豆蚜)和豆蚜(Harris)是危害黄芪的混合种群。苹果黄蚜主要危害幼枝叶、花和果穗。受影响的植株常造成黄叶、花、果脱落或枯萎,对产量影响很大。发生期喷洒40%乐果乳油1000倍液;避开邻近的豆科作物。其他疾病包括螺旋担子菌和豆荚螟。

第四,收获和加工

(1)收获

播种后1-7年即可收获。气温高、土质差的地方,一般在播种后1-2年收获。如果年龄太长,容易产生黑心或者木质化严重的根。但在凉爽肥沃的山地腐殖土中,根系仍富集6-7年而不木质化。深挖防止树根折断,或者用机械将深层土壤疏松拔出。箱栽后可以去掉箱轨,松土,取出根部。秋季可在9-165438+10月或春季越冬芽萌发前采挖。

(2)加工

采收后切下苇头,抖落泥土,晒干至半干,堆置1-2天,再晒干至干,切去侧根和须根,扎成小梗,即为生黄芪。最好是干、粗、长、坚、软、甜、粉饱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