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方和解剂——和解少阳

1.小柴胡汤《伤寒论》

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和大枣

功能和解少阳。

适应症:1。伤寒少阳证。感冒发热,胸胁胀满,不思饮食,心烦呕吐,口苦咽干,头晕目眩,舌苔薄白,脉细。

2.热血室综合征。某女中风,易被水破,有时寒热发作。

3.疟疾、黄疸、内伤杂症见少阳证者。

若加减变化烦于胸中不吐,则热积于胸,去半夏、人参,加瓜蒌,清热理气,宽胸;口渴者为热伤津液,去半夏,加天花粉止渴生津;腹痛指的是肝气乘脾。黄芩要去,芍药要加,柔肝止痛。胁肋肿痛为气滞痰阻。将大枣去核,加入牡蛎以软化和分散结。心慌,小便不利,是水汽,宜去黄芩,加茯苓安神;不渴,外有微热,但表邪犹在,宜去人参加桂枝解表;咳嗽,被称为肺寒饮,应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温肺止咳。

此方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中耳炎、产褥热、急性乳腺炎、睾丸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溃疡等。,属于少阳之邪,胆胃不和。

慎用:因柴胡生三、秦、夏性燥,阴虚少血者禁用。

附加处方

柴胡枳菊汤(通俗伤寒论)柴胡枳葵生姜秦桔梗新会皮芊芊余芊茶

功能:调和表里,畅通胸膈。

【主治】少阳病证邪郁偏于半表。感冒发热,两端角痛,耳聋头晕,胸胁胀痛,舌苔白滑,脉滑,右弦,左弦大。小柴胡汤原本有若干加减,后人据此多有加减编辑。本文以柴胡枳菊汤为例,说明人参、草、枣等益气、扶正之品,并不一定用来调和少阳。根据原著,此证为“邪郁,逆于上焦,少阳经病偏向半表证,故法宜和解表证,以柴胡枳菊汤为主。”由于证候偏于表里,宜促邪外透,故加枳壳、橘子、陈皮,以舒胸膈之气,展上焦。去枣留姜也是柴胡以其辛散之力帮助祛邪的一种方法。雨前茶(一级绿茶)能清热降火,利尿化痰,帮助黄芩清热祛邪。有了这种配合,少阳经的证候就趋于半表证,这样就可以从表而解,升降得以恢复,三焦得以通畅,一切自然症状也就消除了。

2.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处方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

功能解少阳,泻热。

主治:少阳、阳明病。感冒发热,胸胁胀满,恶心,微烦,心下胀硬,或心下疼痛,大便难解或热泻,舌苔黄,脉弦强。

黄疸患者可加入茵陈、栀子清热利湿退黄;胁痛较重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对于胆结石,可加入金钱草、海金沙、郁金和鸡内金作为化石。

本方常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等。

附加处方

厚朴吴起汤(金匮要略)厚朴甘草大黄大枣枳实桂枝生姜

功能:舒筋、行气、通便。

适应症:外感表证未止,表证已成。腹部胀满、便秘、发烧和脉搏加快。

原方治疗痰浊、实热、表邪者。方中以厚朴解气散结,枳实、大黄祛实热,桂枝、生姜解表散寒,甘草、大枣调和诸药。方药合则表里俱解,腹满则表邪除。对于哪怕是稍微邪恶一点的人来说还是挺适合的。

3.蒿芩清胆汤“重新定义通俗伤寒论”

由黄花蒿、乳仙竹、半夏、茯苓、青子秦生枳壳、陈光皮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和三钱(9g)组成。

功能: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少阳湿热证。寒热如疟,有轻寒重热,口苦膈闷,水苦而苦,或吐涎粘稠,甚至干呕呃逆,胸胁胀痛,小便短黄,舌苔白腻,偶有杂色,脉数左右弦。

加减变化过多者,加黄连、紫苏叶清热止呕;湿重,加入藿香、薏苡仁、白蔻仁去湿化浊;小便不利,加车前子、泽泻、通草,利小便。

本方常用于治疗肠伤寒、急性胆囊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肾盂肾炎、疟疾、盆腔炎、钩端螺旋体病,属少阳、湿热、痰浊。

4.大元饮“论流行热”

由槟榔、辛夷、知母、白芍、黄芩和甘草组成。

其功能是打开细胞膜,清除污物和混浊物。

主治:温病或疟疾,膜邪积聚。恶寒强热,或一日三次,或一日一次,毛发不齐,胸闷恶心,头痛烦躁,脉数,舌边殷红,舌苔腻,或苔白厚如粉。

加减胁痛、耳聋、寒热、呕吐、口苦等变化。此邪热溢少阳经,本方加柴胡引经。如腰背疼痛,此邪热溢太阳经,本方加羌活引经;比如眼睛痛,眉骨痛,眼窝痛,鼻子干,失眠,这个邪热溢阳明经,这个方子加干葛根引经。,

这种配方常用于治疗疟疾,流感和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炎是一种温暖的流行性病毒躺在膜上。

附加处方

1.柴胡大元饮(重新定义《伤寒论》)柴胡生枳壳、蒲川青皮炒草黄芩、苦桔梗、草果、槟榔、荷叶梗

功能:利湿化痰,透膜。

主治:痰湿壅闭原膜证。胸膈胀满,心烦头晕,口腻,咳痰不爽,疟疾时有,舌苔厚如粉,口糙涩涩,脉滑。

2.青皮汤(济生方):青厚朴、炒白术草果、柴胡、茯苓、黄芩、半夏、甘草,生姜五片。

功能:祛湿化痰,清热健脾。

主治:疟疾,热多寒少,口苦咽干,小便赤涩,脉数。

大元饮、柴胡大元饮、青皮饮均可用于治疗疟疾,均由厚朴、草果、黄芩、甘草组成,能祛湿清热。而大元饮以槟榔散湿祛邪,与知痰相合,清热养阴,防止辛燥之品伤阴伤津;柴胡大元饮无知油腻,而用柴胡、枳壳、桔梗、青皮、荷梗、槟榔有祛邪、升气、顺三焦之功。青皮饮与柴胡、青皮、白术、茯苓、半夏同用,治疗痰湿阻膜(半表半里)型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