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的用法
(2)附录10克,麻黄10克,棕树籽15克,肉牛250克。将前三味药洗净,用布包好,与牛肉同炖,去渣,加少许盐调味,每日两次,连服3~5次。用于哮喘(棕榈树的种子是棕榈的成熟果实)。
(3)附片20g、肉桂20g、干姜20g、山奈10g。* * *研成细末,用拇指按摩双A舒菲穴半分钟,使局部齐平,然后在穴位上放5g药粉,用胶布固定,隔天换药1次。用于感冒咳嗽。
(4)制川乌3g,黄连3g,甘草3g,白芍15g。用水煎服。用于胃脘痛。
(5)附片15g,干姜3g,肉桂1.5g..用水煎服。用于寒证腹痛。
(6)白芷15g,白术20g,当归20g,肉桂7g,麻黄3g。用水煎服。用于心阳不足、四肢冰冷的心悸患者。
(7)准备附子30克,萝卜15克,黄芪120克,车前草20克。用水煎服。用于慢性肾炎。
(8)准备附子30克、麦冬30克、蜈蚣20克、半夏12克、全蝎12克、制南星60克、乌梢蛇60克、明矾60克、僵蚕90克、朱砂10克。* * *研成细粉,炼蜜为丸,大如梧桐树,每次20丸,1,分3次,开水送服。用于癫痫。
(9)附片20克,公猪肾5对,杜仲100克。先将猪肾切片,焙干,再与其他二味药共研细末,蜂蜜制成丸,大如梧桐树,每次6g,1次,从早晨起用开水送服。用于肾虚腰痛。
(10)附子2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桂枝10克,甘草9克,独活5克,牛膝5克。每日1剂量,水煎3次。用于寒湿痹痛。
(11)附子5g,桂枝5g,羌活5g,威灵仙10g。每日1剂量,水煎3次。用于风寒湿痹。
(12)附子3g,猪肾1。猪肾切块,去白膜,洗净,加入附子粉,用湿纸包好文火煨,1每日两次食用。用于遗精。
(13)附子4克,黄连4克,白芍15克。每日1剂量,水煎3次。用于胆囊炎和胆结石。
(14)配件适量。用水煎汤,浸泡患处。用于足癣。
(15)附子10g,穿山龙30g,桂枝9g,鸡血藤25g,川牛膝15g。每天1剂量,先将黑乌头片煎20分钟,再加入其他药物煎30分钟,取汁,1每日两次。用于骨和关节结核。
(16)附子片9g、黄柏9g、黄连5g、肉桂5g的制备。每日1剂量,水煎3次。用于红白色口疮。
(17)附片15~30g,姜30g,狗肉500~1000g。炖2小时以上。没有麻味时,加盐调味,喝汤。用于怕冷,喜欢冬天冻伤的人。
(18)附录15~30g,当归头15~30g,生姜30g,羊肉1000~1500g。炖2小时以上。没有麻味的时候加盐调味,吃肉喝汤,一次一碗。它可以用来温暖身体抵御寒冷或减轻冻伤。还治寒湿痹痛、心寒痛、寒凝所致产后腹痛。
(19)附子15克,菟丝子30克,狗肉2000克将狗肉放入沸水中焯一下,捞出放入冷水中,洗净血沫,沥干水分,切成2.5cm见方的块;将锅放在火上加热,将狗肉块、姜片20g***,放入绍酒炒锅中煮熟,放入包好纱布的附子片、菟丝子,放入清汤、盐、味精、葱花片20g,用武火煮沸,撇去浮沫,盖上锅盖,小火炖2小时左右,至狗肉熟烂。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畏寒、尿频、腹痛、便溏或四肢疼痛等症。
(20)附加切片30克,羊肉2000克,姜50克,葱50克,胡椒粉6克。将附片放入布袋中,将羊肉洗净,放入开水锅中,加入生姜25g、葱25g,焯至淡红色,取出去骨,将骨头捣碎,熬成羊肉骨头汤,将羊肉切成2.5cm见方的块,再浮于清水中去血;锅内倒入清水,放在火上,放入捣碎的姜片、裹好的葱、辣椒、羊肉,再将附带的药袋放入汤中。用武火煮沸30分钟后,再用文火炖至羊肉熟透。取出炖好的附片放入碗中,然后放入羊肉中加入羊骨汤食用。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畏寒、尿频、腹痛、便溏或四肢疼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