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仁,祛湿、温补止呕的常用药;医生说:四种功能,三种用途。
苍术能燥湿,祛风除湿,解表;厚朴有燥湿、行气、平喘的作用;藿香祛湿解表止呕;佩兰祛湿,解表;豆蔻能祛湿、行气、温中、止呕。
苍术、飞机草为菊科,能祛湿解表;豆蔻属于姜科,有一个特点就是温中止吐,比如生姜。
这个砂仁和阳春砂很像。临床上不用砂仁,也不用砂仁。
砂仁是阳春砂、海南砂仁、缩砂仁三种植物的果实,主要产于亚热带地区。阳春砂多见于两广;海南沙多在广东和海南;收缩发生在越南、泰国和印度尼西亚。
辛温,有祛湿行气、温中止呕之功。
具体可用于三种情况,一是湿浊,二是脾胃虚寒,三是胎动。
脾胃是最容易被湿气侵袭的。我们吃的东西都含有一些湿浊。如果这些湿浊不能很好的运化排出,就容易在胃肠道内堆积,从而造成胃肠功能的减弱。
就像胃肠道被一堆泥或者湿布包裹着,运动起来更慢更费力。
肠胃功能减弱,吃饭会不正常,排便也会不正常。
吃不下饭,没胃口,不消化,胃胀,食物堆积在胃肠道,大便粘稠,排不好;如果湿浊夹杂寒气,腹部会有冷痛;如果湿浊混热,就会变成湿热,就会出现肛门灼热,便秘。
这个时候就需要消除脾胃的燥湿。
祛湿化浊的中药有很多,开头都可以提到。当然,今天的主角砂仁也可以。
砂仁性温,故适寒湿,使湿浊能温;若用于湿热,则需添加黄连、黄柏、栀子、黄芩等中药。
脾胃的功能很重要,因为各种原因消化吸收会造成身体问题。
实证包括寒邪凝滞、湿热瘀阻、寒湿郁脾、肝火犯胃等。
虚证包括脾胃虚弱、脾胃阴虚、脾胃阳虚。
如上所述,湿浊的情况可以用祛湿药。
现在我们来看看脾胃阳虚,会产生内寒。虚寒需要温中散寒。砂仁属姜科,辛温,能温中散寒;而且由于脾虚,运化水湿的功能会变差,更容易被湿阻。用砂仁既能散寒,又能祛湿。
怀孕更难受的是孕早期呕吐恶心,孕中期胎动。
如果前期呕吐不舒服,就会吐出苦胆。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理顺你的气,减少呕吐。常用的理气止呕药有藿香、砂仁、紫苏。
胎儿长大活动后因为一些原因在肚子里不停的活动也是很难受的。
胎动的常见原因有两种:气血不足和肾虚。
其实综上所述,营养不够,小胎儿动来动去。
气血两虚是后天食物不足,要加强营养,均衡饮食,健脾胃,加强吸收。在砂仁安胎的基础上,可加入人参、白术、熟地黄等补气血药物。
肾虚胎动不稳是先天母虚,要加强补肾。在砂仁的基础上,可加入杜仲、续断曲霉菌、桑寄生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