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痈的诊治要点

第一,喉痈

1,病史:多有外感蛾发作史,或咽外伤中毒史。

2.临床症状:发病数天后发热持续或加重,一侧咽痛加重,吞咽时尤为明显。疼痛导致耳聋,吞咽困难,口水溢出,说话含糊不清,像嘴里有东西,汤容易从鼻子里呛出来,甚至连嘴都很难张开。

3、检查:病情急重,张口时表情痛苦,头偏向一侧,患侧腭舌弓以上肿胀,软腭肿胀,悬雍垂水肿,向对侧倾斜;或患侧腭咽弓红肿,喉核向前下推。如果患处红肿、突起,感觉像波浪,说明已经化脓。这时候穿刺可以抽出脓液。

二、会厌痈

1.病史:外感疾病、异物、外伤或邻近器官急性炎症史。

2.临床症状:发病突然,咽痛,吞咽困难,流口水,说话含糊不清,甚至呼吸困难。

3.检查:五官急性,呼吸困难,口咽部检查无明显病变,间接喉镜检查会厌充血肿胀或肿胀如球;如果是痈肿,局部有隆起,上面有黄白色脓斑。喉x线侧位片显示会厌增大。

第三,喉内痈

1,病史:可能有感冒或咽部异物,有外伤后中毒史。

2.临床症状:急性起病,寒战,高热,咳嗽,咽痛,拒食,吞咽困难,哭闹或吸奶时呛咳,严重者呼吸困难,鼾声大,易醒。

3.检查:急性面,一侧咽后壁肿胀,黏膜肿胀;如果脓肿较大,可将受影响的腭咽弓和软腭向前推。患侧颌下核(xing)肿胀压痛。在颈部侧位X线片上,可见咽后壁膨出的软组织影,时尚可见液面。

第四,颌下痈

1,病史:可能有虫蛀、喉痈、喉内痈或咽旁组织损伤史。

2.临床症状:喉咙痛和严重的颈部疼痛,吞咽困难,口齿不清,并患有张口。全身可能伴有高热、寒战、食欲不振、头痛、乏力。

3、检查:急重症,落枕,患侧颈部及颌下肿大,压痛明显,脓肿形成后可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患侧喉核和咽侧壁向咽中线突出,但喉核不肿大。颈部b超或CT扫描可显示脓肿大小。内二

(一)外邪入侵,热毒郁结

症状:喉痈初起,咽痛越来越厉害,尤其是吞咽时,发热,恶寒,头痛,全身乏力,口干,咳嗽痰多,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脉浮。检查可见患侧黏膜红肿或下颌下肿胀,稍有硬触。

治疗: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处方:五味消毒饮。

常用药物:金银花、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冬葵子、荆芥、防风、连翘、白芷。

(2)热毒被困,化脓。

症状:严重咽痛、肿胀或跳痛、开耳痛、吞咽困难、唾液溢出,或张口困难、言语不清,如口中有内容物,或咽喉阻塞、吸气困难。伴有高热、头痛、口臭、口干,舌质黄,舌红,苔黄厚,脉强。检查可见患处红肿突起,或突起顶端红白相间,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下颌下有一个核。

治疗:泻热解毒,消肿排脓。

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

常用药物:金银花、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防风、白芷、川贝母、天花粉、穿山甲、皂角、甘草。

(3)气阴两虚,邪不清

症状:咽痛逐渐减轻,体热已消退,红肿开始消退,咽干口渴,倦怠乏力,懒言少语,舌质红或淡红,苔薄黄干,脉数。检查可见患处肿胀消退,粘膜红润,或溃疡不愈合。

治法:益气养阴,清残毒。

处方:沙参麦冬汤。

常用药物: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扁豆、甘草、桑叶、太子参、金银花、蒲公英。

厂外处理

1.吹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喷雾剂,可用于吹清咽喉肿痛部位,每日数次。

2、含服:可用中药含片、滴丸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3、含咳:金银花、桔梗、甘草可水煎服或用口服中药渣煎服,感冒后常含咳。

4.超声雾化吸入:中药如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板蓝根、牡丹皮、赤芍等。可用于清热解毒,超声雾化,每次20-30毫升,每日1-2次。

5.外敷:对于颌下肿痛明显的患者,可用紫晶锭或如意黄金散加醋外敷,每日1次;也可以用木槿叶60g,红糖6g捣碎外敷消肿止痛。

6、排脓:咽喉脓肿变成脓后,要及时排脓。穿刺排脓,或切开排脓可行;内喉痈应仰卧位,头朝下,在吸痰和气管切开器械准备下进行,防止脓肿突然破裂,脓液涌入气道,导致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