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哪些名医?

本名,又名陆医生。据考证,他生于公元前407年,卒于公元前310年。为什么他被称为“扁鹊”?这可能与《鸟说》中“喜鹊吉祥”的说法有关。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都给他们带来福祉,就像飞来的喜鹊,飞到哪里都给他们带来好消息。因此,古人习惯称那些医术高超的医生为扁鹊。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秦越人刻苦学习,努力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成为一名知识渊博、技术精湛的医生。他走遍全国,真心实意地解除人民的病痛,受到人民的广泛尊重和欢迎。因此,人们也尊称他为扁鹊。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

张仲景,名机,据说做过长沙知府,所以叫张长沙。南阳郡(河南南阳县)聂阳,生于公元150年左右,卒于公元219年,活了70年左右。他是中医宝库《伤寒论》中最有价值的一本书,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医学家。

张仲景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医生。他不仅精通医学,而且擅长针灸。他在很小的时候就用灌肠减轻排便,用人工呼吸抢救昏厥,比西医早了几百年。张仲景最突出的贡献是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成为中医理论的核心和基石,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

《伤寒论》是我国最早的临床诊疗专著。系统分析了伤寒的病因、症状、发展阶段、治疗方法,创造性地建立了按六经分类辨证论治伤寒的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书中选方300余首,这些方药配伍相对精炼,适应症明确。如麻黄汤、桂枝汤、柴胡汤、白虎汤、青龙汤、麻杏石干汤等。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这些名方被证明具有很高的疗效,为中医方剂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后来由此发展出许多方子。名医华佗看了这本书,赞叹道:“这是一本真正的活书。”。于对张仲景的《伤寒论》推崇备至,说“是多方之祖。”。“如日月之光辉,一旦到达复旦,便永垂不朽”(中国医案考试)。历代对该书的注释和解释著作甚多。特别是注释和阐述《伤寒论》的著作多达三四百部。其影响力远远超越国界,对亚洲国家影响巨大。特别是日本,历史上曾经有一个专门研究张仲景的古代学派。直到今天,日本中医界仍然喜欢用张仲景的方子。小太郎、内田、圣济堂等日本一些著名药厂生产的中成药(浸剂)中,伤寒方药一般占60%以上。可见《伤寒论》在日本中医界乃至全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华佗,人物,安徽亳县人。华佗生活在东汉末年三国初期。当时军阀混战,水旱灾害肆虐,疫病流行,百姓水深火热。看到这种情况,华佗痛恨恶毒的封建豪强,同情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人民。为此,他拒绝做官,宁愿保卫金箍棒,四处奔走,解除人民的苦难。华佗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名医,尤其在外科方面成就卓著。他不仅精通方剂学,而且在针灸方面也令人钦佩。华佗是中国医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杰出外科医生。擅长麻醉、针灸,擅长开胸手术。他用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手术前让病人服麻沸散,很快就睡着了,不省人事,直到手术后才醒过来,痛苦很小。手术后,他在缝合的伤口上涂了药膏,四五天就好了,疼痛也就没了。伤口会在一个月内愈合,医术很好。

华佗还提倡有指导的养生。他创造了“五兽戏”,模仿五种动物的形状、动作和神态来舒展筋骨,疏通经络。五禽即虎、鹿、熊、猿、鸟,能使手脚灵活,血管通畅,还能防病治病。他的学生乌普·桑用这种方法来强身健体。他90岁的时候,依然耳聪目明,牙关紧咬。

提起皇甫谧,人们可能马上会想到他编著的《针灸甲乙经》。事实上,除此之外,他还编著了《帝王百年》、《高适传》、《史燚传》、《列女传》、《颜渊先生集》等书。他一生致力于写作。它在医学和文学史上都很有名。

皇甫谧,幼名靖,字世安,名玄言先生。安定朝那(甘肃省灵台县朝那镇)。生于215年,死于282年,活了68年。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是针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著作,唐代御医在学习针灸时曾将其作为教材使用。后来这本书流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国际声誉也很高。

葛洪出生在丹阳句容县(江苏省句容县)。生于公元283年,卒于公元363年。晚年隐居广东罗浮山,炼丹采药著书,直至去世。明代陈嘉谟在《本草纲目》中引用《历代名医赞》中的一句诗来总结他的一生:“困于卢浮宫,游而导之,世称神仙,肘上可通。”但这只道出了他炼丹采药、隐居求仙的一面。而他的另一面却被忽略了。事实上,他是古代著名的科学家。他在医学和药物化学方面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创造,在文学方面也有许多杰出的见解。他的作品,大约有530卷。不过大部分已经散了,流传至今的主要是抱朴子和肘后救亡。《抱朴子》是一部综合性的著作,分为内20卷和外50卷。内篇讲的是神仙方子,鬼变,养生,邪治病等东西,属于道家著作。但其中有一些,如《然后》、《仙药》、《黄白》,是总结中国古代炼丹术的名著。国外的文章讲的是人的得失,世界的好坏等等。其中,《石军》、《尚波》和《辞赋》是著名的文学作品。肘后救卒方子,简称“肘后”,是他在广东整理的一个简单有用的方子。收集到的处方大多有效,容易收集,价格便宜。而且文章不大,可以挂在手肘后面(今天的袖珍版),随时可以用来急救,即使是在医生和药品都很少的山村和旅途中。所以历代都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据史料记载,葛洪的医学著作有《金匮要略方》100卷,《仙食方》10卷,《仙食方》4卷,《玉函汤》5卷。

孙思邈,京兆花垣(陕西省耀县)人,生于公元581年左右,卒于公元682年,活了102岁(有人活了141岁)。人们视他为“神仙”,尊称他为“药王”。

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儿科医生钱乙、钱乙撰写的《儿科医证直方》,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儿科专著。首次系统总结了小儿的辨证治疗,使儿科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后人视其为儿科学的经典之作,将钱乙奉为“儿科学的圣人”、“儿科学的鼻祖”。

钱乙,字仲阳。祖籍浙江钱塘,祖父北迁,故生于东平云州(山东郓城县)。他生于1032,死于1113。

钱乙的一生,在学术研究上最突出的地方,是“四十年来一心一意”。

金元四大家中,朱震亨最晚。他先学儒学,后改从医。他在研读和《南经》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遍访名医,师从刘后传给长子,成为一代名医。朱震亨认为三家除了泻火、攻邪、补中益气之外,并没有备养阴之法。提倡“阳常盈,阴常不足”的理论,肯定阴和人体精气的重要性,被后人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临床治疗如击鼓一般有效,而且有很多越吃药越不用复诊的情况,所以人们称之为“朱衣贴”。他是元代最著名的医生,弟子众多,处方流传甚广。朱震亨,字彦修(1281-1358),享年78岁。

李时珍,字东碧,名临湖,湖北蕲春县人。他生于明武宗郑德十三年,卒于宗申万历二十一年。他家祖祖辈辈都是医生,爷爷是“贝尔医生”。我爸爸叫岳池,是当地有名的医生。李时珍三十八岁左右,在武昌被楚王召见,被任命为王宓“殿官”,掌管一个好医生事务所的事务。三年后,被太太医院推荐去北京判刑。泰医院是专门为朝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是一些庸医做的。仅仅任职一年,李就辞职回了老家。

叶,本名桂,人称,又名上官老头。江苏吴县人,生于清朝康熙五年,卒于乾隆十年。

叶石天恪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不管谁比自己强,都要向他学习。就这样,他的老师有长辈,有同行,有病人,甚至有僧人。当他听说有人擅长治疗疾病时,他高兴地去了那里,直到完成学业才离开。从十二岁到十八岁只有六年时间。除了在家学习,他先后请教过十七位名医。叶的谦虚和他的“深刻体验”实在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