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中药应该用什么水?
用医学来介绍和服用中药
临床上,医生常用“药引”来提高中成药的疗效。在《太平惠民和济举方》一书中,有十余种“药引”。
生姜有散风寒、暖肠胃、止呕的作用。一般3 ~ 5片(约9 ~ 15g),水煎取汤服用治疗外感风寒、胃寒呕吐、腹泻腹痛的多种中药,以及健脾和胃的香砂刘军丸。
鲜芦根更好,有清热生津、止渴止呕的作用。银翘解毒片、小儿回春丹以芦根10 ~ 15g,煎服为佳。
黄酒或白酒辛热,通经络,散寒气。中成药如活络丸、七厘散、大爹丸,可温酒服用,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腰腿肩臂疼痛、血寒闭经、产后病、跌打损伤、疮疡早发、冷疝。通常黄酒的量是25 ~ 50毫升,白酒的量要根据性别、体质、酒量来减少,以免喝醉。
盐能引导药物入肾,所以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等补肾药物(主要是滋补肾阴的药物)要用淡盐水冲服。一般用盐2克,加半杯水溶解。
米汤可以保护胃气,一些治疗胃肠疾病的苦寒药,如更衣丸,要用米汤冲服,香连丸要用小米汤冲服,不论深浅和用量。
红糖有散寒、活血、滋补的作用。治疗血寒、血虚等妇科疾病的中成药,可用红糖水冲服。每次用量50克。
莲藕汁有清热止血的功效。如果用莲藕汁服石慧粉,效果更好。制法:将新鲜莲藕洗净,切碎,用少许凉开水捣碎,榨汁,每次用半杯(约100 ml)。
葱白有通阳散寒助汗的作用。治外感风寒,将2 ~ 3茎葱切碎,水煎,服荆防败毒丸。
此外还有润肠通便、润肺止咳的蜂蜜、健脾和胃的大枣、清热利尿的竹茹、灯心草等。均可作为药物导向剂与各种中成药联合使用,提高药物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