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病因及中医分析

咳嗽的原因及中医分析咳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种躯体疾病,但在中医看来,有很多证候:风寒咳嗽、外感发热咳嗽、阴虚咳嗽等。如何看待这些综合征?这里我给大家解读一下:咳嗽的原因?中医分析?

1,风寒咳嗽最常见。外感咳嗽多由风寒感冒引起。患者有咳嗽、鼻塞、流涕、头痛、畏寒发热、苔薄白、脉浮。治疗可采用温肺散寒、止咳化痰,并根据病情选用麻黄汤或桂枝汤治疗。

2、外感发热,即流感样咳嗽也是常见的外感咳嗽,患者咳嗽痰黄,高热,咽痛口干,苔黄脉黄,常伴有便秘。治疗上要宣肺清热,止咳化痰。由于“肺与大肠为表里”,所以可通过泻大肠热来清除肺中的邪气,可用对症的小承气汤、麻杏石干汤治疗。若咳嗽持续,黄痰不易咳出,高热不退,提示可能转为肺炎,应宣肺清热化痰。

3.阴虚咳嗽也很常见。患者常因慢性咳嗽,肺津衰竭,或肾阴不足,又感风寒。感冒虽治愈,但咳嗽持续,伴有低热、盗汗、苔薄黄、脉数等阴虚症状。治疗可辅以百合固金汤、麦冬等。益气养阴,润肺止咳。

4.咳嗽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见慢性咳喘,咳嗽有痰,痰白而粘,胸闷,食欲不振,嗜睡,为痰湿咳嗽。由于老年人大多气虚,治疗应以扶正祛邪、理气化痰、健脾利湿、清肺止咳为主。因为老年人消化功能减弱,所以也要注意脾胃两方面。

温馨提醒:

小儿常见的咳嗽是脾虚,表现为咳嗽、发热、流涕、食欲不振等。我们应该在散肺热的同时健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