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引起的脱肛非常严重。吃什么药或者敷什么药?

肛门外直肠或直肠粘膜脱垂综合征。《腹泻病证论》:“肛门直肠脱垂也有。”是气虚抑郁所致,或者胃肠湿热所致。对于气虚型抑郁症,宜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用人参、黄芪、升麻。虚火者加黄芩、黄连、槐米;虚寒者宜用理中汤。胃肠湿热肿痛者,宜用薪饮、大清粉饮之方。同时可采用局部熏洗:寒性者用荆芥、小葱,用伏龙肝、龟头灰、百草煎碾,上油;热者用芒硝、明矾汤洗净,与黄柏、牡蛎粉混匀;肿痛者,用蜗牛除痰,加冰片,水敷(见“肛门综合征、直肠治”)。湿热倾入大肠者,宜清湿热举之,用黄芩、黄连、槐角、黄柏、升麻、柴胡等。外用,并用5倍明矾水煎服熏洗。对于身高偏瘦的人来说也很容易。婴幼儿发育不全,骶骨较直,肛门括约肌力量较弱,哭闹、腹泻常诱发脱垂,尤其是部分脱垂。成年人常患内痔脱垂,尤其是直肠黏膜脱垂。女性由于盆底开口较大,可以松弛盆底筋膜和肌肉,因此该病发病率高于男性。该病的临床症状是早期排便后粘膜从肛门脱垂,并可自行消失。以后逐渐不能自己恢复,需要用手复位。我的肛门里经常流出一点粘液。排便后有下坠排便感,排便次数增多。咳嗽、打喷嚏、走路、长时间站立或稍微用力,都可以摆脱。去掉后可以感觉局部浮肿,也可以感觉腰骶部疼痛。摆脱它的粘膜分泌粘液,经常受到刺激会引起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分泌物可混有血性粘液,刺激肛周皮肤,引起瘙痒。由于肛门括约肌松弛,很少发生嵌顿。一旦发生嵌顿,病人会感到局部疼痛。肛管脱垂后肿胀、充血、发绀和粘膜皱襞很快消失。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生绞窄性坏死。肛管未脱垂时,体检时肛口散在,手指检查常发现肛门括约肌松弛,收缩力减弱。检查时应排除直肠带蒂息肉和重度内痔脱垂,可指导患者用力下蹲,直至肛管完全脱垂。确诊为部分和完全脱垂。临床上根据脱垂程度分为三度:一是直肠黏膜脱垂,二是直肠全层脱垂,三是直肠乙状结肠脱垂。发病原因为:(1)先天不足,发育不全,直肠缺乏周围软组织和骶骨弯曲的支撑;(2)长期虚弱、营养不良或长期腹泻、痢疾使坐骨直肠窝内的脂肪被吸收,直肠失去支撑;(3)气血下降、老年人虚弱、产妇反复分娩、骨盆肌肉松弛、固定困难、膀胱结石、慢性咳嗽等持续增加腹压的疾病,使直肠黏膜下层组织松弛,黏膜与肌肉层分离,导致脱肛;(5)内痔第三期常出肛门直肠息肉、肛门直肠肿瘤等疾病,导致肛门括约肌松弛,直肠黏膜向下牵引。还发现内痔包皮环切术后,肛管皮肤受损,导致直肠黏膜外露脱垂。该病的治疗分为内服药物治疗、外用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注射治疗和手术治疗。内治以益气举固为主;外痔用中药熏洗外敷收敛收敛;针灸能增强盆腔内部张力,支撑固定直肠;注射硬化剂可使直肠与周围组织或直肠各层组织粘连固定,使直肠不再脱落;结扎可以去除部分脱垂的黏膜,并人为形成疤痕,产生粘连固定支撑。目前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效果不稳定,操作复杂,复发率20%左右。盆底重建手术操作复杂,并发症多,疗效不理想,目前应用较少。直肠脱垂的治疗方法有哪些(1)保守治疗?如果脱肛是继发于便秘、腹泻等疾病,就要积极治疗这些原发病。原发病治愈后,脱肛是可以治愈的。治疗过程中不要蹲着排便,而是以站立位、侧卧位或仰卧位排便,宝宝可以直立。把便盆放在高脚椅上排便。如果能坚持1~2个月,大部分脱肛是可以治愈的。如果改变排便方式后脱肛未能治愈,可行的方法是用手复位,用纱布折叠成厚垫,按压肛门,用粘贴胶布收紧臀部,使患儿卧床1~2周,坚持俯卧位排便,即可治愈。(2)中医治疗这个。用连翘和栀子加热;阴虚者,可加玄参、生地。此外,针灸可用于百会、长强穴,久病后可加3里。治疗脱肛的方子:参麦芩连圭迪汤(肖正安教授)由沙参5克、麦冬12克、黄芩10克、黄连5克、当归6克、生地15克组成。主治:肺热气虚型脱肛。用法:煎服,每日1剂。寿安散(白教授)组成:五倍子9克,炒浮萍9克,龙骨9克,木贼9克。功效:收敛紧致。适应症:肛门直肠黏膜脱垂I、II度。用法:* *当归10g、枳壳10g、炒山药15g、沙参15g、麦冬10g、乌梅15g、白芍15g。功效:升阳解郁,益气养阴。将小米壳5克烤至清透;对于虚寒重的慢性腹泻,可加高良姜3克,附片5克,温补中阳。此方自拟,临床使用30余年,有效率达96%。用法:每日65,438+0剂,水煎服,早中晚分服。脱肛(主任医师Eric Lee)由6克明矾和2克盐酸普鲁卡因组成。加水至100毫升。功效:收敛肠道。适应症:直肠脱垂。用法:注射于直肠周围或直肠粘膜与肌肉之间。益气升阳汤(张孟农名医)由黄芪15 g、当归10 g、党参15 g、白术65438组成。炙甘草10克,树皮10克,陈皮10克,罂粟壳10克。功效:益气壮阳。适应症:直肠脱垂。用法:干树皮1g,水煎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