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阙简介
2英文参考shéNQèCV8【中国针灸大辞典】
中医术语委员会。中医术语(2004)]
中医术语委员会。中医术语(2004)]
中医术语委员会。中医术语(2004)]
3.神阙概况:1。人体部位的名称;2.穴位名称。
4身体部位名称神阙神阙是身体部位名称,指肚脐[1]。是脐带脱落结疤后的坑[2]。
5经络穴位名称神阙穴神阙汉语拼音神阙罗马拼音Shenchueh美式英语译名灵龛各
国家
一代
编号中国CV8日本8法律
莫兰特的VC8,野夫的KG8,英国的Cv8,美国的Co8神阙命名为经络穴位[1] (Shé nqu [3] CV8,RN8)?。针灸经典。属于仁麦[1]。神傲,阙为宫门。此穴在肚脐,是胎儿气血循环的大动脉,如狂傲的宫门,故名神阙[1]。神阙穴主要用于治疗脾胃疾病及急救,如急慢性肠炎、菌痢、肠粘连、脐腹冷痛、肿胀水肿、便秘、肛门直肠脱垂、中风、肢体晕厥、休克、腹痛、腹泻、水肿、虚脱、慢性腹泻、痢疾、脐周腹痛、便秘、肠出血、晕厥、癫痫、妇女出血等。
5.1别名神阙脐穴(《黄帝内经》气穴理论)
脐中(针灸经典)
空中小屋(外台的秘密)
脐孔(千女儿和翅膀)
气和(铜仁穴针灸图解)
卫辉(循经腧穴汇编)
命根(《经穴汇编》中的“简便危证”)
5.2出处《黄帝内经·苏文·气穴论》:肚脐上的一个穴位。《外台秘笈》:肚脐中,神阙穴也很有名。
5.3穴名为灵,阙为宫门。此穴在肚脐,肚脐是胎儿气血的大动脉,如精气出入的宫门,故名神阙[1]。
神指元神和脐神。黄帝内经精神,本神:“故精生,二精争为神”,《说文》:“神为天地之本,万物之始。”阙,宫阙,门观,而同缺,空意。神阙指元神出入居住的宫阙,脐神也指人体的元神。《黄庭内经》注:“脐中为太乙君主,人之命也。一个是中集,一个是太元,一个是昆仑,一个是舒泰。”脐带缺腹,故神阙如元沈之隙。此穴位于脐中,脐为先天结蒂,后天气府,元气犹存。在内,靠近大小肠,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较大。小肠为旺之官,物出,二肠畏化,即谓之神。《道藏》曰:“神为极变者”,故名神。阙是中门,进出中门显示你的尊贵。心神是人体最重要的东西,这个穴位是心肾相通的门户(心藏神,肾藏志),所以叫神阙。点是脐孔,脐带是先天的结蒂。胎儿出生时,与脐带相连,供胎儿营养,故又称命根子。[4]
5.4脐带区域[5]
5.5神阙穴定位标准:神阙穴位于腹部正中,脐正中[3]。
神阙穴位于脐区,脐区中央。仰卧取穴[1]。
神阙穴位于脐正中[6]。
神阙穴在任脉中的位置
神阙穴在肚脐中的位置
神阙穴在肚脐中的位置
神阙穴在肚脐(肌肉)的位置
神阙穴在肚脐(脏腑)的位置
5.6神阙穴的取穴方法为仰卧位,取穴于脐窝中点。
神阙穴位于脐区,脐区中央。仰卧取穴[1]。
仰卧位,取脐正中穴位[7]。
快速取穴:肚脐区,肚脐中央为神阙穴。
5.7神阙穴神阙穴下解剖学为皮肤、结缔组织和壁腹膜。浅层主要包括第十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脐周静脉网。深层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5.7.1级解剖学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1]。
5.7.2穴位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肋间神经前皮支10支;深层有10条肋间神经和腹上、下动脉的吻合支[8]。
5.8神阙穴的功效与作用神阙穴具有温阳救逆、利水散结的功效。
神阙穴有回阳、健脾胃的作用[1]。
神阙穴,位于脐中,是人的命门。艾灸能温阳救逆,开窍醒神,用于治疗中风、肢体晕厥、尸厥等[9]。
肚脐位于上下焦的枢点,靠近胃肠道,故神阙穴具有健脾和胃、理肠止泻的作用,可治疗腹痛、水肿、慢性腹泻、脱肛等[9]。
神阙穴属于任脉,接近下焦,故可治疗尿失禁、产后尿失禁、女性不孕症等[9]。
神阙穴具有回阳健脾的作用,艾灸用于治疗真阳衰萎证和中焦汗出证[9]。
针刺神阙穴具有回阳救逆、开窍、利尿、固脱的作用。适应症:水肿、肠鸣音和腹泻、脐带周围疼痛、脱肛和癫痫。[4]
5.9神阙穴主要用于治疗脾胃疾病及急救,如急慢性肠炎、菌痢、肠粘连、脐腹冷痛、水肿肿胀、便秘脱肛、中风、四肢冰冷、休克、腹痛、腹泻、水肿、虚脱、迁延性腹泻、痢疾、脐周腹痛、便秘、肠出血、昏厥等。
神阙穴主要用于治疗脾胃疾病和急救,如急慢性肠炎、菌痢、肠粘连、脐腹冷痛、水肿肿胀、便秘、脱肛中风、四肢冰冷和休克[1]。
神阙穴主要用于腹痛、腹泻、脱肛、水肿、虚脱[8]。
神阙穴主要用于慢性腹泻、痢疾、脐周腹痛、脱肛、便秘、肠出血;晕厥、虚脱、癫痫;冷血女性未孕,产后尿失禁;下蹲、小便、五淋;水肿、疝气、四肢冰冷、中暑、中风、驼背[7]
治疗腹泻、脐周腹痛、脱肛、淋证、妇女冷血、未孕、中风、晕厥、角弓倒置、风痫、水肿肿胀、肠炎、痢疾、产后尿潴留。
5.10针刺法5.10.1禁止针刺法【1】。
因为消毒不方便,一般不用针[8]。
针灸经典A、B:禁止刺,使人选错对象者死。
《证治规范》:“按脐,为神阙穴,禁针。”
5.10.2艾灸适合艾灸。
用艾条或艾炷隔盐灸[8]。
温灸或隔盐灸[1]。
可艾灸,健身保健可隔盐或隔姜灸[7]。
神为主宰,应变无穷,即变化的意义无穷。如果一个人没有上帝,他就会没有主人,成为一个无意识的傻瓜。这个穴位位于整个腹部的中间,阳位于阴的位置,所以更喜欢熨灸,而不喜欢针刺。凡是挥霍无度,眼花缭乱,有急性神燥感的,都要在这一点上进行治疗,但艾灸和熨烫更好。* * *,运输这个点,可以通畅,消化水谷。《道藏》云:“肚脐为后天之气府。”所以这个点也叫“气棚”。因为足阳明经穴比较气泻,所以这个穴位只叫神阙不叫气泻。[4]
5.11神阙穴配合艾灸舒天、大肠俞治疗慢性肠炎[1]。
神阙穴配合足三里灸治疗痢疾[1]。
神阙穴配合艾灸百会、关元治疗虚脱[1]。
神阙配关元具有温补肾阳之功,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腹泻、肠鸣、腹痛。
神阙配百会、膀胱经,有升阳、解郁、回阳、固脱之功,主要用于脱肛。
神阙合石门具有温阳利湿、通经行气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腹部水肿、小便不利。
神阙配石门、舒天、气海治腹疝[7]。
(2)神阙穴拔罐,针刺舒天、足三里治疗腹泻。
神阙配足三里用于治疗肠鸣音引起的腹痛[7]。
神阙配合关元重灸可治疗中风[7]。
神阙配水,气海,治脐周痛[7]。
神阙配灸三阴交穴,治五淋[7]。
5.12特效* * *勤揉肚脐(神阙穴)可防治小儿腹泻、营养不良,如突然出汗、口唇苍白、手脚冰凉,立即温灸神阙穴可起到急救作用[10]。
5.13文献综述《针灸经典》:禁而不刺,刺之者,使人恨择对象而死。
针灸经典甲、乙:水肿平于脐上,灸脐不合理。常在肠鸣,上冲至心,艾灸在肚脐。厥子,灸肚脐,使你生儿子。
同仁穴针灸图解:治泻利儿奶,腹胀,脐周疼痛,水肿,腹胀,肠内响,状如流水,可久灸。
针灸精通:主要症状为中风神志不清、腹内虚寒、伤及脏腑、腹泻、水肿、腹胀、肠鸣如流水、肚脐周围腹痛、小儿积奶、脱肛、风痫、角弓倒置。
《类比经图翼》:主治阴证伤寒中风,神志不清,脘腹虚寒,神疲乏力,肠鸣泄泻,水肿肿胀,小儿乳痢,脘腹胀满,风痫,角弓倒置,脱肛。如果女人的血是凉的,她没有怀孕,艾灸是永远生不出来的。
《类比经·图翼》:所以神阙灸须加细盐,然后灸更好,若灸三五百壮。不仅生病越多,寿命也越长。艾灸少了会暂时恢复,怕复发就不好救了。但是在岳夏,人的精神在肚脐上,所以艾灸不合适。
《百病返老还童》:阴证极寒,热药救不了,手脚冰凉,肾囊萎缩,牙急,一会儿就死了。用大艾灸,把蒜汁擦在肚脐上,再放艾多灸。
神灸经纶:对于中风患者来说,这个穴位是最好的。罗天逸云:中风吃药只能撑,领全功艾灸火就好。盖不仅是赶走风邪,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它对回阳益气的贡献真的是无法形容。
医宗金鉴:主治百病,老年人虚劳泄泻,产后腹胀,尿路梗阻,小儿脱肛。
5.14神阙穴的研究进展5.14.1镇痛作用艾灸神阙穴对治疗关节炎、缓解关节疼痛有效。在弗氏佐剂诱导的关节炎大鼠中,观察艾灸对关节肿胀、炎症病理过程及血浆中分子物质含量的影响。发现艾灸神阙穴后,关节周围软组织坏死和炎症反应程度相对较轻,血浆中分子物质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7]
5.14.2对微量元素的影响有人在神阙穴艾灸,测定了老年人头发中锰、锌、钙的含量。结果表明,艾灸能显著增加老年人头发中锰、锌、钙的含量,发现铜、铁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7]
5.14.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艾灸神阙穴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对健康灸前后两个月的老年人进行免疫功能测定。结果表明,保健灸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增加T淋巴细胞数值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形成率,具有显著性差异。还能改善体液免疫功能,显著提高免疫球蛋白(IgM、IgA、IgG)含量。[7]
现代研究表明,盐灸神阙穴可提高正常小鼠脾脏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水平,针刺神阙穴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4]
正常小鼠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在神阙穴隔盐灸后24小时内迅速升高,72小时和120小时恢复。如果隔天持续艾灸,活性增加可以维持更长时间。
5.14.4中药敷神阙穴治疗五更泻。肉桂、鸡内金各3克,硫磺、枯矾、五倍子各6克,白胡椒1.5克,鲜葱3-5节,捣碎,用醋* * *调匀涂于神阙穴,盖纱布,每次敷2小时。
5.14.5药饼灸治久泻,丁香、肉桂、甘松、山奈等份,加面粉适量,温开水合成药饼(药饼用针扎数孔),将药饼放在神阙上,再将鸡蛋大小的艾条放在药饼上,灸3-5壮,次日为原,加灸。
5.14.6治疗产后尿潴留用盐填满神阙穴,然后将洋葱压成0.3cm的饼并放上盐,将艾炷放在饼上,艾灸1 ~ 4强。
5.14.7治皮肤瘙痒症,艾灸神阙穴,取红花、桃仁、杏仁、生栀子等量,研末填神阙穴,每日1次,可取得良好疗效。
5.14.8拔罐治疗荨麻疹,每日1次,可连续治疗3次。
5.14.9关节炎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