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小燕人物介绍
顾小燕(1892 ~ 1968)本名洪宪。上海浦东人。少年出身中医外科世家,师从父亲和哥哥学医。民国元年(1912)考入哥哥开的益生春诊所,后在上海开了自己的诊所,以治疮疖闻名。抗日战争爆发后,诊所迁至福煦路(现延安中路424弄18号),每天有数百人前来就诊。民国37年在香港九龙开业,在海外颇有影响。65438-0956回上海定居,任上海中医文献馆馆员。
顾外科治疗细疮、溃疡以《内经》、《难经》为基础,师从明代医家陈世恭,取法于正宗外科。深入学习“精选经验集”和“外科全生命集”。临床融合,注重整体的治病理念,认为溃疡“形于外,病源必根于内”,“脾胃气血生化之源,亦为化溃疡为毒之根”,擅长掌握阴阳转化理论,形成了顾独特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疮需要化脓的地方,顾一般用暗刀,而不是-刀,一下子就刺穿了。当他发现脓液已大量排出时,操作准确、快速、轻巧、巧妙。顾博采众长,研究创新,用“蛔虫”入药治头疮,用公鸡常炖汤生胃气,外出用药治坏疽病人。并继承和完善家传验方,创制灵莲解毒汤、红铃丹、黑退消、青黛散、清除口等特效药进行治疗。
顾提倡医德。在石楠万宇街吊锅时,他靠近水陆码头。遇到贫困病人,他经常送药,不收医药费。对就诊的孩子要关心,越忙的门诊越细致,用药要仔细检查,对病人要体贴,对病人要和蔼,病情要解释不要危言耸听,技术要显摆,心的治疗要治疗,这样对后人就够了。
顾的教学是严谨的。自编教材,精心将自己独特的学术见解、验方、外治法传授给子侄,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顾氏外科学派中医。20世纪60年代,他支持子侄将验方秘方毫无保留地编入中医学院编写的国家教材《外科讲义》。
在上海市中医档案馆工作后,顾先后整理出版了《疮疡辨证论治》、《乳腺疾病谈》、《刺骨流注治验》、《对侧坏疽谈》、《骨槽风临床要领》、《外治法心得》、《大头冲治谈》等医学著作10余部。晚年编辑了《外科外敷选方歌》,打算写一本诊疗实录,却白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