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中医对美容方法的认识

历代中医对美容方法的认识

人类爱美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甲骨文“沐”和“浴”的记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从美的角度治疗各种影响人体外在美的疾病,探索各种具有美容功效的方剂。本文探讨了中国历代面部色斑的各种美容方法,以更好地了解和指导此类皮肤病的临床用药。

1面部斑点的文献记录

从古至今,人们从未停止过对一张公正、干净、讨人喜欢的脸的向往和追求。古人也以各种方式对待或完善自己的面容。对于面部色斑,面部美容的保养目的主要是通过美国医学的美白来达到的,面部色斑的治疗是通过面部黑白处理、祛斑提亮来达到的。由内而外美白面部的效果是通过内部的调整达到的,外部的保养美化是通过涂抹达到的。本文将对中国历代最具特色的医学专著中涉及治疗面部色斑的内容进行梳理,以探讨历代中医在美容养颜方面的发展

2.历代中医对美容方法的认识

2.1唐以前的时期,对面部色斑的认识和治疗主要停留在理论上。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了多种中药的美容功效,其中详细记载了数十种具有悦色、祛面疹等美容功效的中药,如白僵蚕《祛黑疹》,秦汉时期的中医名著《黄帝内经》也为中医美容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中论述了人体的皮毛、胡须、面部、五官、皮肤和体型与脏腑、经络、阴阳、气血、津液等的关系。 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晋代葛洪肘闲急方》,将相关美容内容归纳为“面疮、秃顶、体臭、心丑”的题目,涉及内服外用美药各一种,羊脂、狗脂、白芷、甘草、半夏、乌喙(乌头)、夜用汤剂;桃花沾酒内服。乌贼骨、细辛、栝楼、干姜、川椒用酒渍处理,牛心作粉衣;将羊胆汁、猪胰脏、细辛煮沸三次后包衣;茯苓、白石脂蜜和包衣;将胫骨(公山羊或牛的公绵羊的角)捣实,用蛋清涂抹面部;白杨皮、白瓜子、桃花捣烂内服。

古人治疗皮肤色素沉着以外用方剂为主,方剂简单实用。外用方剂主要有鸡蛋朱砂、茯苓粉白蜜、羊胆酒、生杏仁鸡蛋清、苦酒白术等。使人发胖的口服药主要有两种,黄豆黄和猪肥酒;干姜,肉桂,甘草,把一只鸡放在酒里搅拌。这一时期的审美强调简单装饰之美,反对过度装饰,礼重于色。

2.2美容方法盛唐时期,唐代女性的审美表现是以美为先,客观上迫使女性以美为事。唐代是中医美容的形成期[1]。此时的中医美容不仅有了理论指导,而且奠定了生理、病理、医学的基础,美容的范围也比较明确,并建立了专文。美容药物开始被少数宫廷贵族使用,并逐渐普及。此时中医美容已经自成体系。《千金方毅》第五卷还收录了80多个美容方子,尤其是《女子美容面医学》一书详细记载了美容方子的组成、制备、功效和用法。白美药有11,剂型一开始主要是外用。药的数量比以前多了,复杂的多达29种,有面脂,洗面奶,浴豆,洗手面。除了1洗面奶直接在粉里,其他的面脂、浴豆、洗手面都添加了猪胰腺;面脂可以增加猪脂肪、羊肾脂肪、白狗脂肪、鹅脂肪等动物脂肪,以增加水分,加强锁水能力;为便于存放和使用,医生将汁和粉混合制成饼,暴力干燥,用面条外用或筛成粉末洗手,与猪胰脏混合,每旦洗手;夜用后用温糊洗净面条。药物定律:根据药物采取类比,以白治黑。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广受欢迎,行之有效。主要包括白芷、白术、白鲜皮、白薇、茯苓、白石脂、白附子、白芍、鸡蛋清、白眉肉、僵蚕、鹰屎白、白檀香。坚果包括红薯根、芜菁籽、桃仁、冬瓜籽、杏仁、皂角、板栗、菟丝子和葵花籽;芳香剂包括马兜铃、甘氨酸松香、灵香、羌活、细辛、佩兰、沉香和麝香。化妆用的花有桃花、桃花、木瓜花、梨花、红莲花、梅花、樱花、白向日葵、旋覆花、栀子花、紫花苜蓿花、花。

治疗面部黑变白的配方有7个,面部脂肪和面霜的配方有5个,大部分有20多种口味,另外2个是含重金属的面部药物。

制作过程中强调加醋或酒渍过夜,内脂三煎,制成面脂;面药重在疗效,加重了铅、朱砂、雄黄、汞膏、胡粉等金属的脱色素作用;使用时,将面药和面脂混合,增稠为泥状外用。用皂豆净洗完脸后,用手试,把药涂在脸上,仔细揉搓,强调了按摩在治疗中的作用。美白人的口服药主要有杏仁和羊脂两种,其次是更多的药材,主要是益气补血,滋阴健脾,加酒制丸,简单实用。祛斑提亮面部的药方有65430个。粉剂常制成外用软膏,使用、储存、携带方便。药物有2~5种,面部脂肪外用药物约15种。常与生丝苗汁、鸡蛋清、蜂蜜、人乳或酒同用。也可以用豆子洗脸后敷,再用温水、猪蹄汤、皂角汤洗。加入少量药物,如附子、雄黄、朱砂、胡芬、水银膏,用醋沾七天,制成药膏,减少皮肤损伤。

唐代王导所著《外台秘笈》是盛唐时期一部颇具特色的综合性医学著作,收方六千余方,汇集了初唐及唐以前的医学著作。关于美的内容是系统而丰富的。全书(32卷)有面脂药头膏第34门,可谓中医美容专册,28大类,200多个方子。为研究中国医学技术史,探索中医宝库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和调查依据。它涉及一种具有美白面部的口服中药,具有去皱的作用。白芷、黑嘴、大枣、麝香、桃仁、甘草、半夏、羊脂、狗脂研成细粉外用。有两个治疗黑脸的药方,一个是粉末,珍珠,亮沙,冬瓜籽和水银,与面部脂肪混合制成药膏过夜。另一方为面脂配方,由阿莎丽、山药、黄芪、白附子、山药、辛夷、川芎、白芷、瓜蒌、厚朴、猪脂肪制成。使人变胖变白的口服方剂主要有1种,药物有24种,有蜜丸,便于保存和服用(此时对美容的强调更侧重于单一作用)。祛斑亮面方18,除枸杞、地黄外均为外用。与千金方不同的是,它注重治疗与维护的结合,治疗选择的大多是含有汞矿物的药物。而且有些方子还被用作美容美肤的粉剂;药膏比以前少而精,强调三次煎煮成膏;注意涂完之后的按摩;新增白芨、玉片、珍珠、露蜂房、羚羊胆、牛胆、羊胆、阿胶、豆粉、白石脂,提高面部光泽。

2.3宋元时期宋元时期是中医美容的丰富和发展时期。在女性的审美观念上,它被笼罩在病态和单薄的魅力之中。健康自然输给了女人味,一颗开放的心灵被一颗悲愤的心取代。女性丰满的身材和优雅的容貌所具有的丰富美,让位于精致细腻的美。《太平盛慧芳》是宋代编纂的。有200多个美容方剂,具有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包括治头疮方剂、治面疮方剂等。第四十卷《白面方》为脂肪外敷,主要由杏仁、白附子、密陀僧、胡粉、白羊肉、珍珠粉、白鲜皮、鸡蛋清等研细,加酒后加入羊肉中制成。强调酒浸或温酒内服;在药物方面,增加了黄豆、红小豆、玛瑙、白蜡树。有11祛斑美白配方,药物辅以油腻粉、琥珀粉、白面、明矾、英力粉、时钟奶粉、云母粉;将糯米用益母草灰、落花生灰、石灰熬煮,研成细粉,加牛奶,烧后捣烂外用。这个配方有轻微的脱皮作用,达到美白养颜的效果。强调乳介质的作用,并考虑在方药中的疤痕消除,特别是痤疮疤痕的治疗。这一期没有增肥的药方。

2.4明清时期是中医美容的补充和完善时期。《普济方》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方剂学著作,内容丰富,补充和完善了中医美容学的内容。有11首关于面部美白的诗,有浴豆,有面部脂肪,有内科学。出现了蜡膏(清水白蜡合牛髓、羊髓、鹿髓)的使用和芳香药物的普及,每个方中加入了白檀、乳香;公式更加精炼实用;对单味药的外用和内服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如将地蜂在其头足之前煎服,用酒渍敷于面部,或用冬瓜子或萝卜籽内服;动物脂肪用的少了,添加了鹿角胶和阿胶,涂层和全身的用法已经开始出现;粉剂是主要剂型,油腻感少,药味少,制作趋于简单;痤疮疤痕也有专门的药方,外用加乳香、皂角刺。治疗面部黑变白有9个方子。整体用药和处方不使用重金属矿物质,主要是芳香药、白药、花,面部脂肪、面部药物、浴豆都有。其中一个内服方剂强调的是按时服药,提高疗效,由升麻、白芷、防风、甘草、芍药、苍术、黄芪、人参、葛根加生姜、大枣组成。早餐后和午餐前服用,此时天气阳气容易上升。在此之前,面部色斑的治疗主要是外治。祛斑亮颜外用药24个。单方包括羚羊胆、青子、日本当药、山慈菇、僵蚕、小浮、麻栎仁、冬瓜藤焦灰、朱砂;两种药物组合为白蔹和白石脂、桃花和杏花、粉条和黄连、山羊胆和酒;三味药是僵蚕、矮牵牛和阿莎丽、白矾、白丁香和鹰粉、漏芦、五倍子和小檗。其余三分之一的方子有4-7味,粉末用作浴豆或面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