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生活中做过哪些「化学实验」?

你做过生活中的化学实验吗?调查结果显示,初三学生虽然是化学实验新手,但基本操作能力并不空白。老师在之前的生物、物理或科学课上做过一些演示实验。同时,他们也提供了或多或少的实验课程。为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此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工作也与化学实验能力的提高密切相关。调查结果如下。1.你能想到生活中有哪些“过滤”操作吗?分别用什么工具?它的功能是什么?你认为这些“过滤”操作的基本原理是什么?(1)豆浆机里的滤网把豆渣和豆汁分开。(2)用筛子筛出大米中的杂质。(3)用过滤网过滤油炸食品中的油,去除油渣。(4)茶壶里的茶倒掉。茶壶里的滤网把茶叶和茶水分开。(5)用纱布将熬制的中药中的药渣与药液分开。(6)用饮用茶水的茶杯中的滤网将茶叶从茶水中分离出来。(7)利用厨房洗菜池底部的金属地漏过滤掉菜渣,防止食物残渣堵塞下水道。(8)用漏勺捞饺子或面条。(9)在施工现场的沙子中使用纱网。(10)榨汁机中的过滤网将果肉残渣与果汁(11)分离,并将蚊子和苍蝇挡在外面,让新鲜空气进入饮水机中的过滤网(12)过滤杂质和有毒物质(13)以及空调的过滤网进行防范。(14)干拌面条的盒子上的小孔,分离面条和水的渔网(15),分离鱼和水的饭碗(16)...调查结论:根据以上统计结果,学生熟悉日常生活中能使用过滤原理的装置和操作,能清楚地知道原理是使用过滤网。因此,学生充分理解化学中的过滤原理。需要细化的是,化学过滤的目的是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如果与实践相结合,过滤教学的效果会更好。2.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溶解」操作吗?有没有加快溶解速度的好方法?(1)制作奶茶和咖啡,用勺子搅拌(2)制作糖水,用筷子搅拌(3)制作蜂蜜水,用筷子搅拌(4)在牛奶中加入糖,用筷子搅拌(5)制作果汁,用热水或筷子搅拌(6)用热水泡茶比用冷水泡茶好(7)洗衣液用水溶解更好。用温水冲洗...调查结论:学生对解散有一定的了解。所有学生都知道,用筷子或勺子搅拌可以加快溶解速度。少数同学知道用热水溶解可以加快速度,极少数同学知道研磨药物可以加快溶解速度。3.能否列举出生活中“蒸发”的几种现象或应用?分别在试管和蒸发皿中蒸发同样体积的水,哪个能蒸发得更快?结合实验和生活经验,你能想到什么因素影响“蒸发”速度吗?(1)衣服晾干,放在太阳下晒更快。(2)盐在大风高温的海水中干燥。(3)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就干了。(4)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液体的面积、液体的种类等。(5)拖地一分钟就干了。(6)漏到空气中的酒精过一会儿就会减少很多。(7)蒸馒头的时候,锅里的水分会减少很多。吹风机会吹你的头发...调查结论:大部分学生了解蒸发现象,分析加速蒸发速度的因素。他们知道影响蒸发的因素包括液体上方的空气速度、液体的面积、液体的类型等。他们知道蒸发皿里的水比试管里的水蒸发得快。少数同学分不清长头长额的蒸发和升华。4.关于「液体」的使用,你在生活中有哪些体验?与我们学过的液体存取的基本操作有哪些相似之处?(1)制作咖啡时,先加入咖啡,再加入水。(2)喝的时候用吸管吸,利用大气压原理。(3)用钢笔吸墨水。(4)将小容器中的液体倒入大容器中。当两个容器口彼此相邻时。(5)换油瓶时,将漏斗放在空的油瓶上,加入。(6)用注射器抽取液体,推入一个窄口的容器中。(7)将一个杯中的液体倒入另一个杯中,杯口要紧贴,防止溢出。(8)从热水瓶接水时,控制水的流速,防止水从瓶中流出。(9)用勺子舀,舀另一种液体时,勺子洗干净(10)。当你倒酒时,你应该倾斜容器。不能倒得太快,容器也不能装得太满...调查结论:大部分学生知道取液和倒掉的一般方法。少数学生知道如何使用漏斗,极少数学生知道勺子用后应该清洗。可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般的转储操作。倾倒具体药物时,需要强调标签朝上,滴管要洗干净,滴管不能渗入容器的专门细节需要在教学中强调。5.你能列举出你生活中有哪些“化学实验”吗?写下来...(1)燃烧天然气,燃烧,点蜡烛(2)将蛋壳浸泡在醋中软化(3)用洗洁精清洗物品(4)用醋洗茶杯里的茶渍(5)用洗洁精洗碗(6)用醋去除水壶里的水垢(5)放鞭炮放烟花(6)烧开水。主要原因是学生忙于文化学习,没有时间参加劳动,家长不让孩子参加劳动,也是化学实验动手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总的结论:学生对过滤的理论了解较多,即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蒸发及影响蒸发速率的因素,溶解的现象及加快溶解速率的方法,取液的常用方法,但较少涉及日常生活中的体力劳动实践。看得多,想得多,做得少,这是显而易见的。这和现在教育的弊端有很大关系。由于上名校的压力,家长、老师甚至学生自己都只注重文化课的学习。文化课的作业占用了孩子的课余时间,没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劳动,动手能力自然下降,化学实验能力的提高自然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