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四大名医是谁?

1,邹润安

邹汝南(1790—1845),字淑,字汝南,江苏武进人,清代医学家。有孝心,家境贫寒,藏于医药。道光初,山林幽僻,乡民议名,定字。

舒通报天文地理形势的演变,古诗文亦成一家,不自谦。有很多医生写的书。伤寒通解,《金匮要略》伤寒方药,医学理论摘要,医学经典书目不传。

对于出版的,经典疏,连续疏,经典疏。据说明代潜江刘《本草》贯穿金元学说,但拔塞太多,故注此伤寒、金匮已清。

带着一个女儿,在舞台外面。深入研究仲景的方药和精华,成为一家之言。我努力了一辈子,也很努力,也写了很多。他学识渊博,文理泛滥,为天下之士。

2.叶石天

叶石天从他家继承的少。爷爷叶子凡(一个童迷),成名时医德高尚,是有名的孝子。我的父亲叶,以文才著称,医术更精,博览群书,喜欢饮酒作诗,收藏古代文物,但不到五十岁就去世了。

叶才十四岁。叶石天十二岁时,随父亲学医。父亲去世后,他走江湖,家里穷,就开始行医。同时拜父亲的得意门生朱为师,继续求学。

他才华横溢,“一听就能解释一切”,一下子什么都知道了。此外,他勤奋好学,虚心求教,意见往往超过教他的朱老师。叶石天自幼熟读《内经》、《难经》等古籍,也大量使用历代名家的书籍。

不仅不知疲倦,而且谦逊贤惠;不仅要博览群书,还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叶石天恪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当一个比自己更好的医生,他也愿意当老师。

一听说有医生有专长,我就高高兴兴地走了,直到完成学业才回来。从12岁到18岁,先后有17位名医来看过他,包括周阳君、王子杰等名医。难怪后人称他为“学识渊博的老师”。

3.徐大椿

徐大椿,又名大业,江苏吴江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卒于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

曾祖父年纪大,学识渊博,积累了很多书籍。祖父引博学大儒,在国子监查诗,编明史。他是一位隐逸诗人,一生致力于诗歌和古文创作,在文远非常有名。

其父许,授州司马未中,也是秀才。徐大椿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长辈们自然希望自己能读书做官,继承祖业,激励家族。

而徐大椿名利双收,不屑八股文;相反,他对儒家经典和医学产生了兴趣。后来,他选择了一条学医济世之路。

徐大椿十四岁时就厌倦了学习汉语。受老师启发,他说:“写作无止境,唯有经学无止境。”,于是他致力于经学,其中《易经》最为用心,诸子百家皆有涉猎。

我潜心探索各种实用知识,最终在诗歌、文学、书籍、绘画、天文、历法计算、性情、刺术、算法、水利,尤其是医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徐大椿的家人体弱多病,他的第三个哥哥患有暴食症。他父亲请名医治病,徐凌自己做药,所以有一点医学知识。然而,四哥和五哥相继死去。父亲很伤心,生病了,常年吃药。

他深感医学的重要性,对当时庸医的医术低下感到愤怒,于是愤而学医。他把家里的几十本医书拿来读,没日没夜地读,学了很久才明白其中的含义。

4.黄元御

本名,字玉,字坤仔,名燕农,别号玉伢子。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代表人物;乾隆皇帝的御医,乾隆皇帝写《吴淼黄奇》称赞他的学识,写《仁和药》称赞他的一生。

他继承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黄”和“一代宗师”,是清军四川军事医学博物馆九珍堂的鼻祖。

5.赵学敏

赵学敏(约1719-1805),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其父原是司马永春,迁居陇西县。乾隆年间(1736-1795)有一次下沙大流行。其父延医并药,几万人靠之。

和他的弟弟赵都是由他们的父亲指示学习儒家医学。薛敏年轻时无心成名,放弃了文学和医学,对药物特别感兴趣,广泛收集,并栽培、观察和实验了一些草药。

看了很多书,星历表、医术、药学的书都是潜心研究。每次拿到东西都会汇钱成千上万册。家里有个“滋补园”,是试验和种药观察形状的地方;有一个“李济堂”,是诊治疾病的地方。

兄弟睡觉吃饭,治疗更有效。赵白云氏族用有效的方子传授,其学习的敏感性结合其生活中记载的奇方,撰写了《传雅内编》、《传雅外编》(1759撰写)四卷,方子或方法1000个。

经过乾隆三十年(1765),成为10卷的《本草纲目》,按水、火、土、金、石、草、木、藤、花、果、谷、菜、器、禽、兽、鳞、虫分类。

丰富了中医学的内容。为了纠正《本草纲目》中的错漏,书的开头还列了一篇“是非”篇。还从民间搜集了许多秘方,用自己积累的方子编成了《川雅内篇》和《川雅外篇》。